先进技术+示范效应 18万公顷良田气象新

12.07.2016  09:08

  7月的田野,处处生机盎然。

  “现在这苞米真是一天一个样!”九台区城子街镇陈家村的一片农田里,一米多高的玉米叶色深绿、根系茁壮。傍晚,晓文农业机械种植业专业合作社“当家人”张显文和同村几名农民来到地头儿,查看玉米长势。

  “是啊,我家的苞米也长得特别好,前段时间苗期深松的效果显现出来了。老张,你教我们的这个保护性耕作技术真不赖!”绕着自己家的地走了一圈,农民陈大哥向张显文竖起了大拇指。

  “一开始我也是抱着试试看的态度采用这项技术的。”2012年,张显文成为保护性耕作技术的推广示范户。学技术、买农机,在他的精心培育下,当年就取得了成功,玉米增产明显。现在,晓文合作社共种植120公顷玉米,全部采用了保护性耕作技术,从种到收全程机械化。

  看到张显文种的玉米不仅质量好而且产量高,周边的农户纷纷前来“取经”,张显文也成了远近闻名的“专家”。“老方法种了几十年地,产量一直没啥提高。前两年我发现,我家的地和老张家的地虽然隔得不远,但产量一直没有人家的高,于是我就跟着老张学起来了。”陈大哥说,采用保护性耕作技术的第一年,他就尝到了甜头,“不仅节省了种地成本,而且苞米的抗旱性也很好,秋收时一亩地增产了300多斤。

  免耕播种、苗期深松、秸秆还田、秋季深翻……前几年,这些保护性耕作的技术环节对于陈家村农民来说还很陌生,但现在已经成了他们常挂在嘴边的词。“这项技术效果好,大家都愿意学。”在推广过程中,张显文实实在在感受到了农民对这项技术的认可,“现在大伙儿都已经很了解保护性耕作的作业流程,什么时节该干啥,用什么农机怎么操作,都很清楚。

  作为我市重点推广的重大增粮技术,近年来我市各级财政不断加大资金投入,支持和推广保护性耕作。2011年,我市推广了2万公顷保护性耕作技术,而今年,该项技术覆盖了全市所有旱田乡镇,面积发展到了18万公顷。

  6年间,保护性耕作技术已经由当初的农民不了解、不接受,发展到了现在主动学、主动种,成为最受农民欢迎的种植技术之一,这里面,除了各级政府的大力投入,也离不开一大批示范户的推广。九台区上河湾镇四台村的刘庆山、九台区纪家街道太平村的张凤财、榆树市五棵树镇的陈卓……在我市很多村屯,都有像张显文这样的示范户,他们在种好自家玉米的同时,行走在田间地头向村民推广保护性耕作技术。

  “这些示范户更接地气,他们和同村农民家挨着家、地挨着地,别人能非常直观地看到这项技术的效果,遇到问题也能第一时间得到解决。”一名基层农技推广工作者表示,这些“土专家”已经成为推广各种先进技术的重要力量。

  据了解,我市非常重视种粮大户、合作社负责人、家庭农场主的示范、引领、辐射、带动作用,为了让好的技术能够达到最佳实施效果,产生良好效应,带动保护性耕作技术不断走向成熟,今年全市建设了100个保护性耕作技术百公顷示范点。

  前不久,市农委对各市(县)区玉米保护性耕作示范点的实施情况进行了检查验收。从检查结果看,目前我市保护性耕作技术出现了良好的发展态势,保护性耕作连片面积、秸秆还田量都有了新的突破,保护性耕作实施的总面积保持稳定增长,种植模式标准也趋于统一,特别是100个百公顷示范点的实施,对我市保护性耕作技术的推广应用起到了明显的示范带动作用。(记者 袁达)

(责任编辑:卢凯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