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原倾力打造绿色产业城市和生态宜居城市

17.02.2016  09:41

松原城市建设日新月异。月亮摄

寒冬时节,在前郭县蒙古艾里乡妙音寺村温室大棚内却一点感受不到寒意,这里春意盎然,生长着大批的瓜果蔬菜。段永岐摄

松原市委、市政府全面贯彻落实省委关于建设西部生态经济区的战略部署,进一步突出新一轮振兴发展主题,突出转型升级主线,适应新常态、抢抓新机遇、打造新优势,立足经济增速筑底企稳、结构深度调整、动力转换接续“三个关键期”的实际,进一步聚焦绿色生态方向、突出产业项目支撑、再造转型升级优势、打造城市特色名片,计划从今年开始到2018年,利用3年时间倾力创建在全国有重要影响力的涵盖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各方面内容的绿色产业城市和生态宜居城市。

绿色产业城市和生态宜居城市是松原市给自己“十三五”期间发展目标的综合性定位,而对“两城”概念,松原市委书记李相国做了这般解释:绿色产业城市,就是加快推进产业发展生态化、生态经济产业化,大力发展绿色农业、新型生态工业、生态服务业,使绿色产业体系基本建立并成为经济发展主导力量,绿色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50%以上,创建国家级高效生态经济示范区;生态宜居城市,就是以生态文明理念引领城乡建设和生活方式变革,着力建设功能完备、碧水蓝天、绿色低碳、人文厚重、和谐宜居的美丽家园,切实改善城乡生产生活环境,全面提升城市的综合承载能力和生活舒适度,把松原建设成为吉林西部的重要生态屏障。

为扎实推进绿色产业城市和生态宜居城市建设,松原市经过深入研究,精心制定出既科学合理又行之有效的“实施意见”。

绿色产业城市建设思路清晰

围绕发展绿色农业,实施绿色种植业、现代畜牧业、生态渔业发展、绿色食品加工、畜牧产品精深加工、农业废弃物集中收储、绿色农业示范区、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绿色农业综合能力提升、绿色农业现代监管体系、绿色农产品现代化营销、绿色农业科技服务12个工程,建设绿色有机粮食种植基地、特色养殖、有机鱼养殖基地、绿色有机水稻加工基地、肉制品深加工、秸秆收储运体系建设、国家农业高新科技开发园区、松原灌区、标准化农田建设、绿色食品认证、绿色农产品销售市场、绿色农业科技提升等37个项目。着力开发建设34个绿色有机农业示范基地,预计2018年种植面积达375万亩,打造绿色农业生产体系、产业体系、经营体系,把松原建设成全国重要的绿色农产品基地。

围绕发展新型生态工业,实施传统优势产业提升、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循环经济壮大3个工程,建设绿色油气开采、绿色化工、页岩油气综合开发利用、装备制造产业集群、化肥产业集群、新型建材产业集群、新能源、生物质资源综合利用、生物医药产业、新一代信息技术、工业园区改造、“绿色企业”创建12个项目。坚持传统工业生态化改造与新型生态工业再造并重,实施清洁生产、发展循环经济、培育绿色和环保产业,建立以低消耗、低(无)污染、高效率为基本特征的工业发展与生态环境相协调的工业发展新模式,把新型生态工业打造成松原经济重要增长极。

围绕发展生态服务业,实施商贸物流业提升、特色旅游业壮大、健康养生产业突破、文化产业提速、现代金融业拓展、临空产业推进6个工程,建设特色专业市场、生态旅游、康体养生、特色文化、金融服务体系、临空现代产业集群等22个项目。落实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行动,以商贸物流、生态旅游两大产业为核心,以健康养生、文化提升、金融保险、临空产业4大产业为配套支撑,建成具有松原生态特色的现代服务业体系,将生态服务业打造成全市绿色产业发展的新引擎。

生态宜居城市建设路径明确

围绕提升生态环境质量,实施生态修复、碧水、蓝天、生态环保基础设施建设4个工程,建设造林绿化、水源供水、燃煤污染控制、城乡污水集中处理等15个项目。全面推进生态环境建设,加大生态修复和综合环境治理力度,建立江河、湿地、草原、碱地、耕地全覆盖的环境保护机制,构建良好生态体系,建设碧水蓝天的美丽松原。

围绕完善城市交通服务体系,实施现代综合交通运输、绿色交通体系建设2个工程,建设公路、铁路、轻轨、机场、水运、公交便民、便民公益停车场7个项目。全面打造集公路、铁路、水运、航空等多种运输方式于一体的现代交通运输体系,加快建设城市绿色交通体系,优化交通管理手段,倡导绿色低碳出行,建设四通八达的快捷松原。

围绕提升城市品位,实施城市生态体系建设、城市更新改造、智慧城市管理、信息网络全覆盖、“德润松原”5个工程,建设圣湖补水、工业企业退城入园、“爱松原工程”、光网覆盖、“以德润目”等18个项目。科学规划功能定位,优化城市空间布局,完善城市功能,提高综合承载能力,突出打造特色精品工程,建设独具特色的魅力松原。

围绕提升城市服务功能,实施公共服务提升、宜居社区、宜居乡村3个工程,建设供热设施改造、住宅区物业管理全覆盖、乡村公共设施完善等17个项目。进一步提升城市服务功能,完善城市公共服务设施,优化教育、卫生、文化娱乐等公共资源的均衡分配,完善社区配套设施,提高居民居住品质,建设功能齐全的宜居松原。

围绕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实施社保民生改善、城市安全保障两个工程,建设就业能力提升、城乡养老服务网络覆盖、住房保障覆盖、社会保障覆盖提升、城乡弱势群体帮扶救助、城市应急体系建设、防灾减灾能力提升7个项目。加快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提高居民养老、医疗住房、社保等方面的水平,提升城市居民低收入群体幸福感,提高城市防洪排涝等设施及应急管理水平,建设平安和谐的幸福松原。

措施保障预定目标如期实现

全市各地、各部门成立建设绿色产业城市和生态

宜居城市工作领导小组,设立办公室,定期召开联席会议,统筹推进产业和项目建设,研究解决重要事项。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认真履行工作职责,密切沟通衔接,加强对县(市、区)指导。制定具体的推进方案,把每个项目分解细化到位,全力组织推进实施。各县(市、区)、开发区党委、政府主要负责人是第一责任人、负总责,分别研究制定本地实施方案。

创新激励机制,重点在财政、融资、金融、产业、环境、科技等领域强化政策扶持。财政部门制定年度资金筹措方案,采取以奖代补、贷款贴息、融资担保、政策性保险等形式,探索设立绿色产业城市和生态宜居城市建设投资基金。创新筹资模式,以财政资金做引导,扩大市场化融资规模,采取PPP等方式建设绿色产业城市和生态宜居城市基础设施,支持建立创业投资、私募股权基金、产业基金等。扩大绿色产业城市和生态宜居城市领域的信贷投放规模,加大政策性金融对绿色产业城市和生态宜居城市建设的支持力度。创新扶持导向,对绿色产业生产的产品、项目获得国家级有机、绿色、生态认定的给予奖励支持,从市级科技经费中支持绿色产业和生态宜居城市重点领域和重点项目开展科技研发,落实奖励激励制度。

推动重点领域改革,建立有利于部门联动、区域协调的建设绿色产业城市和生态宜居城市管理体制,以改革创新为推动建设绿色产业城市和生态宜居城市提供动力支持和制度保障。改革传统的生产生活消费方式,推进产业发展与“互联网+”融合,促进农业与休闲旅游相结合,工业与智能化改造相结合,财政资金与社会资本相结合,城乡建设与民族文化相结合。积极推进相关改革试点,加快推进水、电、油、气等资源型产品及要素价格改革,探索建立新型能源开发利用和管理制度。抓住“长吉图战略”西进契机,扩大对外开放,全面推进与东北亚及国际经济的对接与融合。加快发展外贸产业,大力扶持高值高效绿色农产品和精品畜产品出口,努力创建高端安全食品出口创新基地。提高利用外资水平,创新利用外资方式,扩大利用外资规模,积极利用国际金融组织贷款和外国政府优惠贷款支持生态建设和发展低碳循环产业,积极引进跨国公司设立区域性总部、研发中心和生产基地,鼓励外资参与企业改组改造和城市基础设施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