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特色文化名县 农安吹响集结号

30.12.2014  18:52

  农安县目前已着手开展申报吉林省暨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工作可行性研究;申报全国中华诗词之乡,全力创建全国文明县城。

  农安县文化工作会议后,举办了首届黄龙府文艺奖颁奖典礼

  农安县古称夫余府和黄龙府,是东北文明发祥地之一。早在七千年前,这里就已经进入了新石器时代,作为中国辽金时期著名的经济、军事、文化重镇黄龙府所在地,建城已有2000余年的历史,是中国辽金文化和北方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历史的脚步在这里留下了一行深深的足迹,也为农安留下一笔无形的财富。

  12月23日,农安县召开全县文化工作会议,研究部署未来五年农安特色文化名城建设的战略目标。围绕这一战略目标,农安将就八大工程展开工作。

  着手申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类的精神家园,更是留存在这片土地上的历史记忆。我们必须准确把握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要求、当今文化发展的新趋势、人民精神文化生活的新期待,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和自信,推动农安县文化的发展繁荣。”农安县委书记周贺说。

  据介绍,农安县目前已着手开展申报吉林省暨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工作可行性研究,按照历史文化名城的要求和条件,组织县域文化资源普查,加强文物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储备。启动国家和省、市文物保护单位升级申报工作、非物质文化遗产申报工作,争取更多项目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力争将左家山遗址和田家坨子遗址同步纳入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行列。积极申报全国中华诗词之乡,全力创建全国文明县城。

  提高文化水准打造文化品牌

  建设特色文化名县寄托着农安广大干部群众对自我价值的追求。文化品牌代表着一个地方文化发展的水准,对繁荣和发展文化事业具有重要的激励、引导和推动作用。

  黄龙戏作为农安地方文化艺术集成式的创新传承,文化融合的产物,具有民族性、地域性、综合性的独特地方传统戏曲剧种。打造黄龙戏品牌,让黄龙戏力争跻身国家文化部舞台精品工程,也是农安县未来几年努力的目标。除了黄龙戏之外,农安县还有广大的文化基础依托旧体新诗、黄龙书画,采取作品展览、研讨交流等形式,繁荣诗歌创作、提升书画艺术,让黄龙府文学艺术走出国门。还原、探寻巴吉垒诗社,巩固全省中华诗词之乡荣誉,加大投入、完善阵地、组织活动,激发创作热情、壮大创作队伍、擦亮诗乡品牌。扶持创作、表演等专业文化单位、团队,挖掘民间民俗等原生态文化。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运用好黄龙府文艺奖,鼓励文艺工作者潜下心来、精益求精搞创作,努力创作更多无愧于时代的优秀作品。

  努力让人民群众共享文化发展成果

  坚持文化事业的公益性质,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加快建立覆盖城乡、比较完备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努力让广大人民群众共享文化发展成果,一直是农安县从事文化工作的宗旨。

  接下来农安将大力实施文化基础设施标准化建设工程,新建设的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要达到国家二级标准,并不断完善完备内部设施;乡镇和村要统筹研究资金筹措、项目选址工作,重点加强群众文化活动广场建设,确保乡乡有文化广场,村级拥有广场的比例要达到60%以上,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需求。建好人民公园、龙府广场、二道河子等文化景观带,形成区域文化布局。开展文化社区建设工作,开辟更多的社区文化场所,丰富居民业余文化生活。

  复原古城将成旅游亮点

  “黄龙府”有近2000年的建城历史,是夫余国国都和渤海国、辽国、金国的军事重镇,是古代东北地区的交通要冲和商贸中心。这里曾是东胡、鲜卑、肃慎、契丹、女真、蒙古等民族的重要活动舞台,大辽开国皇帝阿保机在此驾崩,北宋的徽、钦二帝曾羁押在此。这里还有中国最北面而且保存最完好的辽代宝塔。丰富的历史遗存,厚重的历史积淀,无不让农安县流露着神秘的色彩。

  为此农安县将通过合理布局、科学设置,把黄龙府文化用更多的物态形式表现出来。通过塑立历史名人像等形式,丰富、展现和缅怀黄龙府历史人物风采,铭记古城历史,筑建美丽农安。复建角楼和城墙,复原左家山新石器文化遗址,建造左家山遗址展厅,诠释农安文明的演进。保护、标识或简易复建古滨州、益州、祥州、徽州等有历史可考的古迹遗址,建好古城街辽金特色文化街区同时将依据神话传说中的人物、事件,人为制造历史遗迹景点,如大禹停龙处、薛仁贵晾衣门等。

  农安县还将挖掘重建有确切文字记载的完颜阿骨打屯兵处、辽金贵族举行的“头鱼宴”、“头鹅宴”的龙骧馆等。辽塔游园的保护性开发建设全面完成,更好的展现古城地标建筑独特魅力。

  系统挖掘黄龙府历史文化

  通过周密部署,农安县对以“夫余、渤海、辽金”为主的黄龙府历史文化进行系统挖掘,理清历史脉络,确立黄龙府的独特历史文化地位,完善历史文化体系。认真开展以文物遗存、民间艺术和文艺人才为主要内容的县域文化资源普查,深入搜集整理民间故事、历史传奇、风物传说,完善黄龙府民间文化遗产体系。广泛征集、复制、收购历史文物,加强文物保护升级,完善黄龙府物态文化遗存体系。

  重新修订《文物志》、编纂《黄龙府文化史》、《黄龙府战争史》、《黄龙府人物志》、《黄龙府地名志》,做好《农安县志》的编撰工作,完善黄龙府文献典籍体系。创建黄龙府文化信息库,力争纳入国家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完善黄龙府网络文化信息体系。根据黄龙府历史文化创作乡土教材,进入中小学课堂,认识和传承农安历史。

  除此之外,农安县还计划将悠久的历史、厚重的文化写进县情、充分利用“吉林农安”网站、“农安发布”政务微博、“掌上农安”客户端、农安贴吧等县内资源,策划、编辑、发布黄龙府文化信息,让外界充分了解农安。通过电台、电视台以及广告牌匾、标语口号等,宣传特色文化名县建设,提高广大群众对黄龙府文化的知晓率。借助招商引资、展销展会、同乡联络等平台馈赠外宣品,把文化软实力体现在全县经济、政治等各项活动之中,突出黄龙府文化内涵。精心设计文化宣传“五个一”,即制作一个专题片、创排一出黄龙戏、拍摄一部辽金剧、编撰一本古城史、创作一首农安歌,全面宣传推介农安历史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