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常态下的四平项目建设为转型升级壮行

24.04.2015  12:04
 

四平万达广场建设项目。 蔡放摄

曾经,长安街上跑的大客车是四平的杰作,全国老百姓凭票领购的肥皂也出自四平,中国第一台行走式联合收割机、第一台专用车、第一块电路板、第一台鼓风机都诞生于此……

四平的老企业多,传统产业多,打造的名牌产品也多,是响当当的“老字号”,曾经风光无限。然而,当20和21世纪相交之际,历史的逻辑让这个以老工业基地而闻名的城市备尝尴尬:产业结构不合理、传统产业衰微、产品科技含量低……一系列问题逼迫着四平人,也激励着四平人,“成长的烦恼”转化为理性的奋起——项目建设受命走上转型升级第一线。

从2009年至今,四平每年都以4月18日为节点,集中推进亿元以上重大项目

开工落地,是为“项目节”,如今已蝉联七届。

7年间,四平战略性新兴产业渐成规模,税源型经济崭露头角,重点服务业异

军突起,民生大项目春华秋实。

走马英城,只见——

一幢幢大厦,刷新城市高度;

一条条大道,拓展城市容量;

一座座厂房,支撑产业崛起;

一片片新城,助推四平成长。

这一切,都是授予项目建设的勋章!

项目建设是四平是实现赶超隆起全面振兴的动力之基、活力之本和希望之源。

从2009年第一届“4·18项目节”起,四平就为项目建设确定了明确目标:为科学发展张力,为转型升级壮行。自此,四平与粗放式的、注重数量和短期效应的发展定式告别,与拼资源、拼环境、拼消耗的传统方式决裂,走上科学发展之路。自此,引擎隆隆,推举新常态。

产业项目:优化结构促转型

为改变三次产业之间和三次产业内部存在的结构不优问题,四平提出“稳一产、强二产、增三产”的总体思路,有选择性地谋划项目、引进项目,实现三次产业协同并进、融合发展,产业结构逐步走向科学化、合理化。到2014年,四平市的一、二、三产业占生产总值的比重分别为23.2:47.1:29.7。

四平高举“工业立市、工业强市、工业兴市”旗帜,紧盯工业调结构。通过烟厂年产30万大箱卷烟易地改造、双辽迎新玻璃一期、梨树年产6000吨木糖及1000吨阿拉伯糖、红嘴开发区艾斯克禽类自动屠宰生产线等一大批重大项目,在6年时间里实现了二产的“领衔主演”,百万元纳税企业达到543户,千万元纳税企业达到78户。

紧盯三产调结构,现代服务业势头强劲。随着大连万达城市综合体、金星教育产业园区、东北亚物流港、北方葡萄酒展示交易集散中心、航宇大型绿色生态园、九洲第五郡商业街等一批大型服务业项目落户,四平服务业增加值从2008年的194.9亿元,增加到2014年的335亿元。

嫁改项目:提质增效再发力

转型升级,老企业首当其冲。四平牢牢把握老工业基地沉淀下来的各类资源和固有优势,从党委、政府主要领导到相关部门工作人员,都当起了“红娘”,力促地方企业与业内龙头企业“联姻”,合力开发项目,让老企业焕发生机。目前,全市已有中航工业、中电建、柳工集团等33家世界500强、国内500强和民营500强企业入驻四平。

嫁改项目活力迸射,产品的质量、科技含量和市场竞争力都大幅提升:一汽四平专用车与天津中科“嫁接”后,年产6000辆轻金属桁架厢式半挂车项目,在中国专用车市场上独领风骚。该项目全部达产后,将实现年产值6.6亿元、利润9000万元、利税2900万元。中国电力建设集团公司对四平线路器材厂进行转型升级改造项目,确定投资4亿元,打造电力金具、海水淡化、新能源设备制造基地。项目建成后,企业在高压、超高压、特高压产品市场占有率可达15%。

科技项目:引才聚智求突破

四平紧盯科研院所、高等院校,通过“深入对接”和“院士专家四平行”,加快引进新产品、新技术和科研成果转化项目,促进了产学研相结合,全市共有200余项科研成果转化项目落地,成为经济增长的新引擎。

在“院士专家四平行”活动中,吉林吉春制药(集团)有限公司与中国科学院院士、研究员张玉奎对接,成立了吉春制药鹿业产业开发院士工作站,加大了对鹿胎素和鹿茸干细胞等高端领域的研究。研发的“第一元素”黄金鹿茸胶囊、茸血御液、鹿胎青春宝等系列产品,获得国务院颁发的“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并被认定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现已成为独特的地域代表产品。

吉林省神韵电子科技开发股份有限公司承担的高保真、低能耗超薄音响技术成果转化项目,使吉林大学研发的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科研成果实现产业化发展,达产后,可形成年产600万套产品规模,预计实现销售收入10亿元、利税3.5亿元。

产业链项目:集群发展显效益

近年来,四平不断增强产业链招商意识,立足现有基础,重点围绕换热器、玉米、化工、玻璃、精细化工和鹿业6大产业链,引进上下游项目,培育关联度高、链条完整、整体竞争力强的创新性产业集群。

把玉米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从初加工饲料、玉米速冻食品、玉米杂粮,到中度开发的变性淀粉、酒精、果葡萄糖、麦芽糖浆、麦芽糊精,已全部实现产业化、市场化;高端深度开发的乳酸、聚乳酸、功能塑料等,也正在引进和实验中,即将实现市场化。下一步将依托技术创新,向“”、“”和“功能性食品添加剂”方向推进。

依托丰富的硅砂资源培育“产业树”。四平的玻璃产业正从单一的玻璃产品,向枝繁叶茂的“玻璃产业树”进发,实现了电池板、电池组件及非晶硅薄膜太阳能电池产品、太阳能发电系统的全产业链,已吸引钢化玻璃、中空玻璃、镀膜玻璃和制镜生产线等十几个玻璃深加工企业加盟,并带动物流、就业等第三产业的发展,形成“集聚效应”。(记者 崔维利 王纪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