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职工优秀技术创新成果展侧记

08.11.2016  14:35

匠心独具”诠释新时代的“不可思议

——市职工优秀技术创新成果展侧记

  走过创业初期,畅想无限未来,劳动创造总能带给我们一个又一个惊喜,造就一个又一个不可能。新时期、新形势、新一轮技能创新,又将带给我们怎样匪夷所思的惊叹?

  7日,走进长春国际会展中心“匠心独具,创新逐梦”长春市职工优秀技术创新成果展区,日常生活的便捷,城市规划的“魔法”,以及重大技术项目的攻坚克难,都从不同层面诠释着新时代的“不可思议”。

  即将“消失”的仪表盘

  “可以设想,随着研究深入,未来汽车的仪表盘完全有可能‘消失’。”在一汽展位,还没来得及从油电混合动力新能源车现代化运行的感叹中抽离,对于智能抬头系统的理论设想,让参观者大为震撼。

  “这是一款人机交互系统,可以通过手势、声控一键式操控。”一汽技术中心主任工程师张惠一边操作,一边向记者演示。简单一个手势,汽车风挡玻璃上便出现了空调、导航、音乐等多项操作选项。坐在驾驶位置上,无需低头即可完成操作。

  “从低头到抬头需要1秒钟,这款系统省去了这1秒钟,不仅提高了车内的舒适度,更保障了行车安全。”张惠介绍,这款系统主要利用虚像投影技术,将车速、油量提示、主动安全系统报警等车辆重要信息投射到前风挡玻璃上,再通过前风挡玻璃将投射信息的虚像反射到驾驶员眼中,从而保证驾驶员的视线无须离开驾驶前方,即可获取车辆重要信息并完成对车载设备的操控。

  目前,这款系统正在实验阶段,预计2018年投入使用。而随着这款系统的研发成功,此后,拉伸投射距离,将虚像投射到路面直接实物导航,以及逐渐取代仪表盘都将成为现实。

  “城市里看海”成为过去

  每年夏天,遇有暴雨天,你的朋友圈是否被各种“在城市里看海”刷屏?随着一个新的城市建设理念诞生,这样的现象将会越来越少,这一理念就是“海绵城市”。

  “‘海绵城市’是指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在城区基础设施建设展区,立体化展示硬化“海绵”的小样吸引了不少参观者。长春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副总工程师孙炜宁向记者讲解了其中原理。

  “你看,第一层是缝隙人行步道砖,下面是碎石,这两种材质都可以将雨水很快地透到下面土壤中。”孙炜宁说,“海绵”道路采用以碎石为主料的透水混凝土铺装,500毫升的水大概5秒之内就能完全渗完,不形成径流。

  当然,海绵城市建设不仅仅是要将水渗下去,还要将水净化、存储、再利用。孙炜宁解释,在确保城市排水防涝安全的前提下,“海绵城市”建设还会通过过滤网、土壤、管道循环等最大限度地实现雨水在城市区域的积存、渗透和净化,促进雨水资源的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

  “庞然大物”精准研磨平面

  一款军工用轴承环,人工研磨平面需要一周时间,而平面研磨机却只需8小时,因为一个创新理念,平面研磨机得以实现批量生产。

  “这个想法早在8年前就开始酝酿,今年最终投入使用。”长春奥普光电技术股份有限公司高级工程师姜明洙介绍。尽管这款直径2.5米的机器看上去比较“笨重”,但做起工来却格外细腻,无论陶瓷、金属等各类材质,它都可以完成平面研磨。

  事实上,传统平面研磨一直都需要手工完成。为了设计这款机器,姜明洙的研发过程充满了各种挑战,工艺实验、偏心速度调节、火油量比例设定等等都需要多次实验,而最难的还是机器检测难题。由于传统设备无法实现对这款“庞然大物”的检测,姜明洙和团队成员便自己研发检测设备。

  “人工研磨受限较多,机器化生产精准度更高。”姜明洙说。如今,在他们企业,创新研发已经成为一种新风尚,而这也必将带动技术的不断进步。

  “木有所养,栋梁之材成;水有所养,灌溉之利溥。知识越丰富、技能越娴熟,劳动者的创造能力就越强。”市总工会相关负责人介绍,此次成果展将持续到16日,他们希望通过这样的活动更好地展示长春工人阶级创新创造的新风采,激发广大职工的创新意识。本报记者 张佳

(责任编辑:李咏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