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市农村扶弱帮困“双包双转化”工程:让美丽乡村“靓”起来

03.07.2015  11:10

  原标题:美丽乡村“”起来

  ——全市农村扶弱帮困“双包双转化”工程进行时系列报道之四

  本报记者  魏  巍

  6月28日上午,榆树市大岭镇腾信村新建的近万平方米村民文化活动广场上锣鼓喧天,彩旗飘扬,人头攒动。这是市体育局党员干部与大岭镇党员群众举行的“迎七一,送服务、送健康、送温暖”活动,现场为村里捐赠了健身器材和书籍刊物,还免费为村民进行体质检测和健身咨询讲解。

  一位在场的村民说:“没有长春市体育局的帮助,我们村还不知道啥时候能建上这么好的文化活动广场呢。

  市体育局办公室主任贺勇、群体处副处长吴昊自担任榆树市大岭镇临河村和贾泉村“第一书记”以来,从帮助建强两个阵地入手,协调修建村部建筑材料、文体活动广场方砖、体育器材等物资价值386万元,为2个包保村扩建了村部,为大岭镇所辖的全部19个村都新建一个村民文化活动广场,并配备20套文体活动器材,还建设一处多功能拆装式健身活动中心。

  全市实施“双包双转化”工程以来,参与包保的年轻干部抓住包保村的薄弱环节,研究帮扶计划,落实帮扶举措,扑下身子干事,群众关注的难点问题得到有效解决。市审计局教科文卫审计处副处长张龙彪包保农安县万顺乡万顺村,他多次为村里跑修路项目,协调资金400万元,帮助村里修建了7.4公里水泥路。市财政局预算处处长张嵛翔和城建处副处长高春波,包保双阳区鹿乡镇育民村和方家村,为解决村民出行难问题,协调帮扶资金480万元,为村里修建水泥路。市交通局办公室副主任黄敬波和综合运输处副处长胡忠彬,包保九台区沐石河镇先锋村和其塔木村,两人共协调资金300多万元,分别为两个村修建3.4公里和2.5公里村屯道路。市公用局、市建委、市规划局、市农委、市林业局、市委政法委、市法院、市检察院、市直机关事务局、市国资委、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市外办等部门包保年轻干部,也都积极协调筹措资金,帮助包保村修桥修路。

  帮助改善农田基本设施,也是包保工作的一个“重头戏”。市水利局纪检委专职副书记韩成龙、行政审批办公室副主任王海龙,包保德惠市菜园子镇镇江村和胜利村,协调有关部门积极争取资金,为镇江村修一座防汛桥,为胜利村修一处饮马河塌岸。市园林绿化局绿化处副处长于洋包保农安县伏龙泉镇裕民村,协调帮扶资金15万元,为村里打抗旱机井。净月高新区经济发展局副局长柏松和城建委副主任周凯,包保双阳区山河街道樊家村和五家村,协调资金80万元,为村里打抗旱机井。

  维护和谐稳定创建平安村屯,打造和谐人居环境,也是包保工作的应有之义。市直机关党工委机关党委专职副书记马哲包保九台区土们岭镇南林子村,积极帮助村里建农村文化大院、全民健身广场和留守儿童之家。市公安局双阳分局纪检组组长于志坚包保双阳区鹿乡镇杏树村,在局党委的支持下,积极筹措帮扶资金260万元,为村里修建文化大院并安装监控设备。市伊通河管委会监督处处长赵羽飞包保双阳区齐家镇郭家村,为村里提供500棵绿化树美化村屯,改善村民居住生活环境。市委办公厅、市委宣传部、市委统战部、市政府办公厅、市人社局、市发改委、市国土局、市民政局、市市容环卫局、市文广新局、长春广播电视台、市卫计委、市环保局、市旅游局、市商务局、市法制办、市妇联、市科技局、市科协、市安监局、市工商联、市粮食局等部门包保年轻干部,也都定期深入包保村,帮助发展公益事业,使包保村的基础设施建设得到加强,村容村貌得到改善,村民生活环境得到优化,美丽乡村建设成果已经成为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责任编辑:李咏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