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6岁著名指挥家郑小瑛现身长春 看看什么是大师

29.05.2015  12:38

郑小瑛指挥乐团进行排练

将参加朗诵会的演员濮存昕来到排练现场,与郑小瑛会面

郑小瑛在排练中一丝不苟

“Up”。

声音不大,却穿透力极强,紧接着,旋律随着指挥棒的舞动而流淌出来,时而舒缓、时而激昂。

86岁的著名指挥家郑小瑛气场强大,一旦听到错音,左手一挥,音乐戛然而止。她会及时纠正,一语中的,一丝错误也逃不过她的耳朵。

5月29日,唐宋名篇朗诵会将在 吉林 省东方大剧院上演。25日,郑小瑛就来到 长春 ,对乐团进行排练。她的银发挽在脑后,身穿白兰花衬衫,步伐轻快。诞生于近20年前的唐宋名篇朗诵会在全国举行了一百多个场次,郑小瑛指挥了其中的三分之一。

排练中,郑小瑛不时用手帕擦汗,在剧场阴凉的舞台上,她也会出一身汗,但不会在此时喝水,只有间休时才去喝一点水或咖啡。

现代诗的朗诵会一般都用背景音乐,乐曲和诗词之间没有直接关系,而本次唐宋名篇朗诵会邀请的是国内一流作曲家为诗词谱曲,音乐和诗词结合成一个整体。郑小瑛用一天半的时间,和演奏者把曲目基本过了一遍。她很有信心,不过她也说,“曲目有相当的难度,需要多次和指挥合作才能做到,难为他们了。”

几十年的音乐生涯,养成了她不唯学历和职称,唯独看重能力和态度的习惯。

本次演奏会的琵琶手在合奏时出现了问题。郑小瑛说,本来都下决心把她拿掉了,琵琶手解释说,因为要准备独奏的曲目,所以没时间练习合奏部分。“我不能接受这个解释,”她说,“因为在舞台上,你没有机会向观众解释。作为职业乐手,你就应该是准备好的。”后来女孩的眼泪让郑小瑛心软下来,她让女孩一小节一小节听,参照视频,从早练习到晚,“她的拍子很好,而且的确下功夫。”琵琶手留下了。

有人问郑小瑛身体硬朗的秘诀,她笑着说,“中央电视台的记者几次问我这个问题,但我说了他们都没有播出,我没什么保养秘方,我口味比较重,会吃很多糖、盐,而且剩菜放到冰箱里一个星期我也会吃掉,没时间总做饭,现在我睡觉早了,基本上十二点多就休息了,几年前还是一点多才睡的。”排练结束后,郑小瑛会在晚上玩一会儿手机,她说,操作微信、微博是比较费时间的。

话题转向她的音乐之路。“1963年我从苏联回国后,满腔热情,却赶上‘文化大革命’,之前排练的剧目都没能上演,十几年最好的年华,就这样白白浪费了!”郑小瑛说,但欣慰的是,浩劫后的十年时间,把歌剧从废墟上建立起来带到世界也算是有所建树了。这被人们称为她的艺术第二春。

郑小瑛“文革”前的艺术生涯被称为艺术第一春,1991年从中央歌剧院离休,1997到厦门搞民办乐团,厦门爱乐乐团期间被称为艺术第三春,现在她离开厦门爱乐乐团,歌剧车间正在筹备中,“希望歌剧车间能成我事业第四春。现在的歌剧舞台是我学生们的天下,我想为学生们打打底儿,能为他们输送些歌剧方面的人才。”

大师小传

郑小瑛,著名指挥家,1929年出生于福建,6岁学钢琴,14岁登台演出,1952年在中央音乐学院学习作曲,1960至1963年在莫斯科音乐学院学习,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位交响乐女指挥家,中央歌剧院乐队原首席指挥,爱乐女乐团的音乐总监和创办人之一。1978年以来经常担任国家重要演出活动的指挥,指挥演出了《护花神》、《卡门》、《费加罗的婚礼》、《蝴蝶夫人》等多部中外歌剧。1985年获法国文学艺术荣誉勋章,1995年,创办了中国第一支女子交响乐团。

新文化记者 孙立国 摄影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