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访老长春“妓馆烟花巷”昔日桃源路 最后见证成危房

09.03.2015  18:42

原标题:寻访老长春“妓馆烟花巷”昔日桃源路 最后见证成危房

春节长假刚过,本报“老长春”群的许长久号召群友踏雪寻访桃源路,称桃源路东南角在上世纪30年代建造的约16栋妓院楼,如今已经很破旧,成为危房,面临拆迁的命运,提醒热爱长春历史的群友前去踏查,留存历史的见证。桃源路,这个老长春的“烟花巷”经历了怎样的历史变迁呢?

妓馆“欢乐地”成为奢靡者的“世外桃源

伪满时期,长春的娼妓业很发达。据统计,1933年,当时全市的妓馆有百余家,妓女有两千多人。1935年,伪满洲国时期的日本人藤井出资40万元,在现在的桃源路北侧建起了妓馆群,大致位于今天东自长春市第十四中学、西到来安街、北至新内胡同的区域。这是一个拥有60栋956个房间的环形建筑,占地面积4.2公顷。该建筑群完工后,便将全市零散的妓馆集中在这里,周围设有汽枪射击游戏场、茶馆等。这就是当年被称为“新天地”、后改为“欢乐地”的妓馆群。

民俗学家施立学称,当年桃源路兴起时,周围是一片菜地,也被称为“菜园子”。有了这个纸醉金迷的妓馆群后,这里就成了一些人眼中的“世外桃源”,这也暗含了桃源路路名的含义。

四合院、小甬道。青砖房、小单间。”“老长春”群友的简单概括生动地体现了当时妓馆建筑的特点。据《南关区志》记载,妓馆建筑四周用高大的灰砖墙围起两个方形大院,每个院有4个大门,东面大院称“东圈”,西面大院称“西圈”。每个圈里又依着墙分成一个个方形小院,院里沿着回形走廊分成若干个鸡笼子式的一排排低矮的小房间,小房间的门和唯一的小窗户都朝里开。窗上设有防妓女逃跑的铁栏杆,妓女们就住在这又黑又暗的小房间里,而老板和老鸨坐在门前日夜看守。

昔日妓馆街“东西圈”阅尽妓女血泪

老长春”群的群友称,如果按照当年青楼女子的年龄计算,到现在已有百岁,当时的妓馆从业者早已作古,但那一部血泪史,却留存在长春人的记忆中。

据介绍,当时的“东圈”和“西圈”的从业者来历并不相同,“东圈”的妓女大都是被生活所迫出来卖身赚钱的,“西圈”的妓女大多是从人贩子手中买来的。老板和鸨子用各种手段强迫她们卖淫,同时引诱妓女吸鸦片,对不服从的妓女采取打骂、冻、饿等手段进行残害,使妓女满期后也不能离开妓馆,继续为他们赚钱。

当时的妓女均有《妓女经营许可证》,上面标有从业地点、注意事项、发证机关等。如今,在一些民间收藏者手里,还收藏有当时长春的妓女办理许可执照的申请书,从中可以看到,多数人是因贫为娼。

取缔丑恶行业 为受迫害妇女寻求出路

新中国成立后,1951年3月,政府制定了《妓女处理办法草案》等,决定取缔妓院。当年9月,干部、武装人员同时开赴“东西圈”,将业主、老鸨、妓女、嫖客分别集中看管,对妓馆老板、老鸨予以处理,罪大恶极的被依法判处死刑。

为改造这些妓女,政府成立了“新生妇女习艺所”,抽调妇联干部参加对“欢乐地”妓女的改造工作。一年后,多数人已经改掉了“旧习”,政府在考虑她们的去向时决定:凡家里有丈夫的可以领回去,家在长春的可以回家,政府给发路费,家在外地或不愿回家的,被安排到桦甸县(现桦甸市)老牛沟、夹皮沟等地的矿区工作。旧时娼妓的身影自此在长春绝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