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一”前夕 30名孩子变身“农场主”学种菜、学插秧

01.06.2016  22:39

六一”前夕,30名孩子变身“农场主”学种菜、学插秧—— 

体验稼穑苦  更觉稻米香 

孩子们学会了插秧,甭提有多快乐。  袁迪  摄 

  “六一”前夕,30名孩子变身“农场主”学种菜、学插秧——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在“六一”儿童节到来之际,吉林省青少年发展基金会和吉林省林江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共同打造了“我的小农场”公益实践活动,30名来自师大附小、解放大路小学、五十二中小学部等学校的孩子,在家长的带领下,齐聚长春大米水清清水产基地,在那里体验到了种植的乐趣,感受劳动的艰辛、成长的快乐……

  当日9时30分,每个孩子分到9平方米的菜园,这是他们人生中第一次拥有以自己名字命名的菜园,他们将亲手种菜、独自管理、独自采摘。进入菜园之前,孩子们亲手为自己的小菜园剪彩。“这是我第一次剪彩,真兴奋。”剪完彩,孩子们一起冲进了菜园。他们在组长带领下开始种菜,组长戴着“小小农场主”的草帽,小组成员则戴着清一色的“清清稻童”草帽。识别菜苗、种菜、浇水,一首《劳动最光荣》的歌曲伴着孩子们的笑声在菜园上空飞翔。

  10时30分,这支“儿童军”赶往水稻生产基地。靴子、手套、插秧绳……所有工具一应俱全,孩子们听完农民伯伯的讲解,忙着下田。没走几步,便“丢盔卸甲”,倒的倒,摔的摔,变成了30只“小泥猴”。靴子陷进泥里拔不出来,有的孩子索性甩掉靴子,光脚站在田里。

  “泥里真舒服,像一条橡皮河!”孩子们的比喻,让这次社会实践变得更加浪漫。倒下的孩子勇敢地爬起来进行“自救”或者是几个人手拉手“互救”。

  晌午,孩子们从稻田里出来,意犹未尽,光着脚在小路上疯跑,把满是泥的靴子扔到半空中……水渠里的水是从饮马河里引来的,看起来很清澈,孩子们在水里洗脚、欢笑……

  水稻如何从种子变成稻苗,稻苗如何变成稻粒,稻粒如何变成大米?承办这次活动的吉林省林江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特意准备了两台现代化的现磨米机,这家伙看起来就像超市里的自动售货机,孩子们排着队,都想亲手试试。他们把水稻粒装进机器,一按电钮,稻粒哗啦啦变成晶莹剔透的大米,从机器出口落下来。“太神奇了,再来一次!”这一天,孩子们在泥里、在水里、在水稻的生产流程里,度过了一个快乐的儿童节。

  “下田种地、亲自磨米、品尝有机农家菜,这个节日不光孩子快乐,我们也过得很有幸福感。”家长们说,这是孩子们的儿童节,更是他们的儿童节。这次活动,让他们找到了自己童年的底色。

  “我们希望更多的孩子通过到农田里实践,感受到粮食来之不易,希望他们学会珍惜,懂得感恩。”吉林省林江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老板徐瑞东赠送每个家庭2公斤“水清清”牌有机大米,让孩子们提前品尝自己的劳动成果。他说,接下来,孩子们还需要自己来管理菜园和水稻田,等到金秋十月丰收时节,秧苗长成了水稻,孩子们还将参与收割,这些大米将作为孩子们的劳动成果带回自己的家。

  当晚,孩子们在家长的指导下,把亲自磨好的大米,变成一碗碗油汪汪的米饭……本报记者  袁  迪  本报通讯员  刘一霖 

(责任编辑:李咏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