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预报咋做的?专家为您解答为啥有误差

19.03.2015  09:28

“天气预报是怎么制作出来的?”“天气预报到底准不准?”为了迎接世界气象日的到来,18日上午,30多位东北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的大学生带着疑问走进 长春 市气象台,长春市气象台台长刘海峰为同学们解开了心中疑问。

天气预报的制作和看病类似

每天翻开报纸,打开电视就能看到天气预报,每天出行前,最关注的也是天气预报。天气预报是怎样制作出来的呢?

“天气预报和医学上的看病是非常相似的”说起天气预报的制作过程,刘海峰做了一个形象的比喻,他说,做天气预报和去医院看病有点类似,首先都是做基本的检查,去医院看病会先化验、抽血、拍片,做天气预报也同样,需要先做观测、看实况、资料收集。看病时,医生会根据检查结果分析病人是否患病,患的是哪种病,而对于气象来说,也会根据气象各种资料确定天气情况,如果出现复杂的天气,也会如医生会诊一样,进行会商。

有了感性认识之后,再来具体说说天气预报是如何制作的。天气预报的制作每天都需要分析天气图分析法和国内外数值预报产品,研究各类天气图表,结合气象卫星、雷达探测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判断后,做出未来不同时间段的具体天气预报。由于影响天气的原因很多,很复杂预报员需要集思广益,进行讨论,并将意见汇总后,经过综合分析得出最终的预报结果。

五大原因致天气预报出现偏差     

“天有不测风云”,这句话充分说明了天气预报的难度。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也感觉到有时候预报的天气和实际的天气有不小的偏差。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偏差呢?

“国内天气预报目前的总体水平接近或略低于世界最先进水平。”刘海峰说,之所以天气预报还存在有误差的情况,原因很复杂,也是多方面的。

首先,从科学本质来看,天气预报就是一个概率预报。比如说,天气预报预报今天有小雨,其实科学的表述应该是今天有小雨(概率是80%或者70%等)。气象永远是一个概率问题,预报员预报下雨是有概率的,全世界都面临这个问题,

其次,再来说说数值预报。大家都以为数值预报不就是算嘛,那还能不准。其实不是。初始实况的数值就可能存在误差,比如2000年之前,长春就一个观测站,以一个点来说长春的天气,来确定长春是否下雨,以点带面这些数据并不客观,也不准;另外高原、高山、沙漠上并没有气象监测站,而气象观测员在观测过程中,不排除出现细微的误差;再来看看方程计算,大型方程计算,几乎每一条公式都是在理想大气条件下约等于、近似于……所以计算出来的结论不排除有一定的误差。

第三,大自然的各种变化是非线性的过程,也就是说,它在遵照某些特定的演变规律发展的同时,也存在着无数的不确定因素。所以只能说出它下一次出现的概率是多少。而运用概率学的方法,它同样会有可信度问题,同样会有误差存在。

第四,气象宣传本身的问题。比如,天气预报说明天白天晴天,明天晚上有雨。其实,明天白天在气象上指的是明天早晨八点到晚上八点之间,而明天夜间,指的是明天晚上八点到后天早晨八点之间。如果预报员发现雨大约会下到明天晚上六、七点钟下,是属于白天范围,所以预报了明天白天有雨,晚上晴。这样当人们发现白天没下雨,晚上六七点钟下雨了,但是晚上预报没有雨,这天气预报不准。这其实是时限的问题,再比如说气温,人们觉得预报的气温和感觉不同,其实这就是体感温度和气温的差异,而并非预报的误差。

最后,还有一个原因就是人们记忆的选择,人们总是会牢牢记住给他们造成不愉快经历的过程,而忽略带来愉悦或有所得的过程,这就是记忆的选择性。人们常常会记住那些个别有误差的预报。

新文化报(田玲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