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分期贷款买手机 手机没见着反背一身债

30.10.2015  13:05

不到一周时间,记者接到两起读者求助,反映的都是在校大学生通过签分期贷款合同购苹果手机获取“辛苦费”。拿到了几千元“辛苦费”,手机没见到,却背上了万元甚至几万元的贷款。其情节之相近,被骗地点之相似,让人不禁咋舌。29日,记者带您走近这两起事件,解开分期贷款购手机获取“辛苦费”的内幕。

    事件一:看朋友圈消息陷入骗局

    签购手机贷款合同得佣金

学生小毛老家在白山,现在我市某高校就读。自高中开始,他就与同班一男生关系要好,之后与其女友陆昊也加了微信好友。6月下旬,他在微信朋友圈上看到陆昊发了一则朋友圈信息,大意为国家每年都会拨一笔钱给在校大学生,通过银行发给大学生,只要拿着学生证和身份证就可以去领取。陆昊见小毛在微信上与其聊了几句,对此事非常感兴趣,就约定6月28日到重庆路去领这笔钱。

按照约定时间赶到后,小毛发现陆昊还约来现在四平上学的高中同学小柳。来的人,除了陆昊,还有她的哥哥马先生和马先生的朋友宋金秋。几个人在宋金秋的带领下,来到安华大厦一楼的一家店铺,店里的工作人员告诉他们,需要以买苹果6SPlus手机的形式签一份合同,然后以佣金的形式将这笔钱给他们。工作人员让他们分别进去录像。轮到小毛录像时,对方问他,是要手机还是要贷款。小毛不清楚情况,回答要贷款。对方通知他未通过。小毛见钱没有拿到,而同学小柳从外地来的,就合计着到处玩玩。

  签了合同拍了照 手机被别人拿走

小毛和小柳刚上车,就接到宋金秋打来的电话,称小柳办成了,让他们赶紧返回手机店签字。小毛陪着小柳回到店里。不想刚到店里,就有人威胁他们说,这个业务他们已经办理成功了,押金5000元是陆昊的哥哥马先生垫付的,如果他们不在合同上签字,就要联系他们的家长还这笔钱。两名大学生怕家长知道,只好重新录像,并签署了一份分期贷款购买苹果6Splus的合同。签了合同之后,工作人员还让他们拿着手机外包装盒拍了一张合照。就这样,小毛和小柳分别用学生证和身份证做分期贷款各购买了两部苹果6Splus手机,小毛每个月分别要还款756元和456元。

工作人员之后告诉他们的一段话,让小毛觉得有些不妙。工作人员说,他们是用小毛和小柳的身份证和学生证做分期贷款,他们会还3个月贷款,以后的贷款就不用还了,因为贷款公司都在上海、深圳,不会跑到 长春 来催债。两名学生对此将信将疑。事后,宋金秋给小毛和小柳每人2800元钱,而手机被宋金秋拿走,小毛和小柳连手机的影都没见到。

  收到催款信息 发现高中同学有9人受骗

到了7月末,小毛没有收到任何催还贷款的信息,他以为事情就这样过去了。但是小柳的母亲给小毛的母亲管女士打来的一个电话将他的美梦击碎了。小毛这才想起,当初签合同时,手机店里的人让他留的是别人的手机号,所以他才没收到催款信息。

管女士接到这个电话后,第一反应就是儿子被骗了。随后,在高中时与儿子熟识的一些同学家长纷纷联系她,她才得知被陆昊带去拿“佣金”的不止小毛和小柳,还有另外7名同学。现在他们每个月都能收到信息,让他们将到期的还款打到指定账户里。9名学生家长中有些人定期往账户里打钱,有的则气不过不肯打钱,但总是接到催款电话和信息。他们找到手机店,手机店工作人员拿出合同和当时的录像、学生们拿着手机外包装拍的照片,称是学生们自愿办理的分期贷款购机。大家想找到宋金秋,已联系不上了,大家只好报警。

    牵线同学不知情 手机不知所踪

10月29日16时许,记者联系了陆昊。她告诉记者,这些被骗的人都是她的高中同学,有一天她看到他哥哥的微信朋友圈转发了一则消息,之后不加思索地转发了。她的高中同学看到这个消息后,纷纷微信或打电话询问此事。陆昊说,她自己并不想去,但是同学们感觉这件事挺好,于是她就带大家去了。到了那里,她只在外面等候。陆昊说,她和那里的人都不熟,同学出来后告诉她,她才知道是分期贷款购买手机,并且不用花钱。当时她还跟宋金秋说,她也想赚这个钱,被宋金秋拦住了。

直到有一天同学告诉她需要还款,她才感觉事情不对,再打开微信却找不到宋金秋,也联系不上当时让她哥哥转发微信的人,于是立即删了那条转发的消息,并且第二天一早就去报警了。至于手机去向,她表示并不清楚,自始至终都没看到手机。

17时许,记者从重庆路派出所工作人员处了解到,目前,警方正在积极追捕嫌疑人宋金秋,待查清之后,会尽快给大学生及家长们一个说法。

  事件二:轻信他人反遭欺骗

    完成一单 给200元劳务费

9月初,勤工俭学的大学生小刘和一位同学在安华大厦做兼职,工作时小刘认识了一位自称在金融公司工作的热心大姐冯某。

10月初,冯某和小刘说,公司有完成贷款买手机的业务,这个月她还差4个名额,求小刘和同学帮着完成业务,每单能得到200元的劳务费。因为平时关系不错,还有劳务费,小刘和同学第二天就按照冯某说的要求,带着证件来到安华大厦。

“在商铺,冯某让我们签了分期贷款买手机的合同,说签完就给劳务费。”小刘回忆说,她和同学各签了两份合同,购买了4部苹果6Splus手机。

事后,冯某给了她们800元劳务费,并告诉她们,分期贷款的事情不用担心,公司会帮她们还钱,手机由其带走。但商铺老板提醒她们每个月要还钱。听到老板的提醒,小刘和同学商量,怕签合同后贷款公司找她们还钱。正在她犹豫想找冯某问问时,冯某居然拿起4部手机跑了。

“她跑我俩就追,结果还是没追上。”小刘说,看着飞奔的冯某,她意识到自己被骗了。

    想赚钱 结果被骗35000元

小刘来到冯某工作的公司,但公司对冯某的事情表示不知情。之后冯某就像人间蒸发一样,再也没有出现。

这样的情况,让两人一头雾水。半个月后,贷款公司对她们绑定的银行卡进行了第一次扣费。

“我现在被扣了一笔贷款钱。”小刘和同学算了一下,她们签约的手机带利息需要还银行8900元,4部手机就是35600元,如果不还,就会产生不良信用记录。

“我本来因为家庭条件不好,想赚点儿学费,没想到会遇到这样的事情。”小刘的同学哭着说,遇到这样的事情十分后悔,为占小便宜吃了大亏。

后来,小刘和同学在手机店询问得知,和她们遭遇一样的还有几个人。

10月27日,记者见到了小刘和另外3名受害者,他们都是因为想赚每单200元的劳务费,被冯某骗了。通过小刘提供的联系方式,记者打电话联系冯某,但一直无人接听。

“现在我们没有手机,还得继续还款,损失特别大。”受害者靳先生说。

小刘和同学向重庆路派出所报警。据了解,目前警方已经就此事展开了调查。民警表示,近期他们接触过几例相似案例,希望市民提高警惕,防止受骗。

律师说法

记者就此事咨询了 吉林 刘继业律师事务所的商永辉律师。他表示,根据在校大学生所述情节,此类事件基本可以认定为诈骗。如果公安机关最终查清大学生们是在无胁迫的情况下签的合同,并且在签合同前就对只还贷款公司3个月贷款的事情知情,那么学生们有共犯嫌疑。至于家长们要不要每个月定期还贷款,商律师说,可以先暂停还款,待刑事案件结束后,再追究民事责任。

商律师表示,学生们签署的合同是有法律效力的,只因学生们存在侥幸心理,想不劳而获赚取这笔钱,才会上当受骗。商律师特别提醒广大在校学生,不要抱着侥幸心理,贪小便宜背上一大笔债。要提高自我保护意识,不要轻信身边或朋友圈里的“好朋友”的信息。

  长春晚报记者 康重华 杨丹 实习生 刘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