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老人“体检”还卖“药”卖2000多元其实是食品

06.08.2015  10:23

新文化讯(记者 彭洪升) 8月4日下午, 长春 人小王去看望80多岁的爷爷,爷爷一个人住。当时家中有两个女的给老人“体检”,他以为是社区工作人员。对方测血压时,因小王所学专业与医学相关,“我一看这个人就很不专业。”小王心生疑惑。他发现对方并未穿制服,就问她们是哪个单位的、有没有证件,两人都没回答。测完血压,俩人和爷爷说了几句话就走了。

小王问爷爷是咋回事,但爷爷比较回避。小王用手机拍下对方给爷爷写的“档案”,其中“骨病”项目中,标有“颈椎痛”、“腰椎痛”等。

“非常不专业的健康评估。”小王标注了一处,“换季时胃有时疼,潜表性胃炎”,应该是“浅表性”,这是错别字。

爷爷说,去年秋天有次体检,当时以为是社区搞的,他就去了,还得到一张“惠民卡”,未标明单位名称,名头为:社区家政服务中心“惠民工程”。

小王还发现一处收据:今日收药款2000余元,特此证明。收款人姓张。全部为手写在笔记本纸张上,无公章,时间为2014年9月。

小王找到了所剩无几的“药”,“是一种胶囊。”

调查:“药品”其实是食品

8月5日,新文化记者见到,这种产品为陕西生产,标明为“陕卫食证字(2007)”。“卫食证字”号是食品的批准文号,表明经卫生部门检验合格可以作为食品销售,没有保健作用。

从登记上看,老人“开始服务日期”为2014年9月,更换过服务工作人员,目前接续工作人员姓谭。

新文化记者联系到了收款人张某,问她是不是该中心负责收药款的张某,她回答:“是,有什么事?”新文化记者表明身份,对方挂断电话,并不再接听。

当日上午,记者联系到谭某,她称自己只做一些测血压的回访服务,并不进行产品销售。当被问到“档案”中有不专业的表述时,她说自己是学医出身,有专业性。问她该“中心”地点,她称不方便透露。

答复:工作人员应告知“是否为药品”

新文化记者辗转联系到该“中心”的电话,称要“协商产品问题”,工作人员坚持说,不方便透露地点。

在网上找到该中心的咨询热线,与“档案”中登记的免费投诉电话一致,为一外地号码。接电话的工作人员说,他们全部是代理的产品,也有药品。正常会有人告知是保健品还是药品,如果告知不明,那么是工作人员的问题。“是不是国健字头的?”她问道。记者答复是“卫食证字”,希望她解答这两者有什么区别。她称不是专业学这个的,无法解答。

对于被老人家属质疑之事,工作人员称,可以联系到长春地区的负责人回复。截至新文化记者发稿时,并未得到回复。

小王的父亲也知道这个事了,劝说了老人。8月5日下午,老人说,只会买这么一次,希望后辈放心,以后再也不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