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牺牲战场女儿用升国旗追忆 10年风雨无阻老夫妻每天升国旗

25.11.2015  09:38

刘士明老两口的升旗仪式。摄影  张扬

  “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铸成我们新的长城……”伴随着庄严的国歌,五星红旗冉冉升起。每天清晨,全国各地有许多地方都上演着这样的场景。然而,长春市亚泰大街中环19区7号楼后的一平房前,每天却进行着不一样的升旗仪式,因为它的升旗手和护旗手分别是两位年过七旬的老夫妻——刘士明和代福琴,他们每天早上都在家门口升国旗,风雨无阻,已经坚持了10年。

   10年换10余面红旗

  始终保持红旗鲜亮

  23日12时,记者来到位于中环19区附近的颖超烟酒专卖批发零售店,附近都是平房,一眼望去红色的国旗显得十分耀眼。

  “升国旗,唱国歌,每天和太阳一起。春天大概是6时20分,现在天比较冷,夜长,所以是7点钟左右。”回忆起过去的事情,71岁的刘士明嘴角扬起一抹笑意,“我和老伴儿大概是从2005年开始升旗的,到现在也有10年了,每天都升,就算是刮风下雨也不停!”为了让红旗保持鲜艳,平时只要红旗颜色淡了、旧了,或是拉丝了,就换,一年至少得换三四次,刘士明的抽屉里摆放着10余面叠得整整齐齐的红旗。其中几面已经出现了脱色,“红旗的寓意是用烈士们的鲜血染成的,所以我们希望升起的红旗永远都是最鲜亮的。”刘士明说。

  这么多年坚持升旗,老两口的这种举动得到了附近居民的赞同,他们俨然成了那儿的明星夫妻。“升国旗夫妇,我们周围邻居都知道,每天都在那里升国旗,唱国歌,有时我路过也会看看他们。”附近的一家五金店老板说,周围居民对刘士明老两口的做法都非常认可,“这是好事,每当国旗升起的一刹那,我为自己是中国人而自豪。”附近居民韩先生说,以前他还总带自己的孙子过来看升旗,希望提高孩子的爱国热情。

   父亲牺牲在朝鲜战场

  女儿用升国旗追忆他

  代福琴和丈夫原本是河北省乐亭县人,代福琴一岁时父亲应征入伍,参加了解放长春、沈阳、四平等战役,“我父亲是排长,是一名烈士,虽然他在朝鲜战场上牺牲了,我甚至连他长什么样都不知道,但是我为他骄傲,为他自豪!

  10多年前夫妻俩搬到了长春,一开始他们过得并不顺利,面对举目无亲的现状,2005年,代福琴生了一场重病,一度卧床不起,“来到长春以后,因为身边没有其他亲人,心里总是空落落的。后来就想着升一面国旗吧,那样就有许多烈士、有我父亲陪着我了!”代福琴向记者讲述着他们老两口决定升旗的初衷。

   传承升国旗的事业

  五星红旗应永远飘扬

  代福琴的想法得到了老伴儿的认同,两人分工合作,在部队当过十年木工的刘士明在家门前搭建了一座一米见方的木质旗台,还在旗台上刻了五角星。代福琴则在临河街买了一个长约6米的旗杆、一面红旗以及升旗用的尼龙绳。简单而又用心的组装,一个升旗台就完成了,“那个杆子,还有上面的球都是我们自己做的,怎么升国旗也是和电视上学的,起先磕磕碰碰的,后来就越来越专业了。”代福琴骄傲地说。

  “我现在老了,总有去世的那天,如果将来升不了了,我就传给儿子、孙子,一代一代接下去!”代福琴说,“我儿子非常支持我,从小就爱听我给他讲他姥爷的故事,我还带他去朝鲜看他姥爷的烈士纪念碑。现在他长大了,还经常写诗。前年他还给他姥爷写了一首诗呢,念给农安老兵大院的老兵听,大家都很感动。

  “我希望红旗能一代传一代!”代福琴激动地说。(记者  袁迪  实习生  胡帅男)

(责任编辑:卢凯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