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海而生逐梦行

05.05.2015  17:11

珲春是独一无二的。

长吉图开发开放的“桥头堡”,吉林乃至东北面向东北亚的新“窗口”,国家“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节点城市……珲春的发展再次牵动世界的目光。

珲春正在迅速崛起。

2014年珲春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47.6亿元,同比增长7.5%;工业总产值318亿元,同比增长15%;固定资产投资136亿元,同比增长25%;全口径财政收入21.6亿元,同比增长22%;地方级财政收入16.6亿元,同比增长24%;招商引资到位180亿元,同比增长24.1%;实施重点项目180个,总投资1003亿元,其中10亿元以上项目20个,亿元以上项目91个,数量和质量均创历史新高。

这颗孕育着吉林人“通边达海”之梦的边陲明珠,正在向海而生,在推进“五大发展”上奋力前行。

向海而生,开放发展正当时

大通道,大边贸,开发开放,互联互通,“借港出海”,主动融入“一带一路”,“珲春想象空间”与日俱增

4月16日,在珲春市敬信镇防川村,几十万尾大马哈鱼苗被放流到图们江中。这些大马哈鱼苗将顺江而下15公里,进入日本海,游向北太平洋。

15公里,这就是吉林与海的距离。

一眼望三国”的风景背后,深深隐藏着吉林人对海的渴盼。珲春,无可回避地担起吉林“通边达海”的重任。

1992年,珲春被国务院批准为进一步对外开放的沿边城市,20多年风雨开放路,珲春承载着太多期待。

2009年8月,国务院颁布实施《中国图们江区域合作开发规划纲要》,将长吉图开发开放上升为国家战略,并将珲春定位为长吉图先导区的“窗口”城市。2012年4月,国务院又批准设立“中国图们江区域(珲春)国际合作示范区”,这是全国惟一一个以“中国”冠名的示范区。

先行先试”,珲春正式进入快速发展的“黄金时期”。珲春是我国从陆域进入日本海的最近通道,是从海上到韩国东海岸、日本西海岸以及北美、北欧的最近点。珲春与俄、朝两国陆路相连,与俄、朝、韩、日4国水路相通,现有4个国家级口岸,可通过公路或铁路与俄、朝的10多个港口相连。近年来中俄珲马铁路恢复常态化运营,长春至海参崴陆运通道开通,吉林与海只差“一步”。

借港出海”,构建陆海联运国际大通道,省委省政府的战略抉择给了珲春难得的机遇。

俄远东地区的扎鲁比诺港距珲春只有60公里,是我省出海的首选战略性港口。省委书记巴音朝鲁在去年4个月里4次会见俄罗斯最大的港口运营商——苏玛集团总裁维诺库洛夫。去年5月20日,在中俄两国元首的见证下,巴音朝鲁在亚信峰会签约仪式上与维诺库洛夫签署了合作建设扎鲁比诺港合作框架协议。扎鲁比诺港升级后年吞吐能力将达到6000万吨。目前,苏玛集团在珲春的揽货中心已经开始动工。

珲春—扎鲁比诺—束草,去年因韩国“岁月号”沉船事件影响停航的“新蓝海”航线将于年内正式复航。这是珲春借扎鲁比诺港构建的连接中国东北地区、俄罗斯远东地区和韩国东海岸之间距离最短的外贸陆海联运通道。以前,我省的外贸货物经大连港中转到韩国束草需要7天,而今经扎鲁比诺港中转只需4天。为了这条“黄金水道”珲春一年补贴3000多万元扶持航线运营。

朝鲜罗津港距珲春仅53.5公里,成为我省内贸外运的选择。2014年2月,经国家海关总署批准,珲春经朝鲜罗津港的内贸货物跨境运输航线的目的港由上海、宁波扩展到广东黄埔、汕头,福建泉州和海南洋浦等港口,运货种类也由煤炭扩大到粮食、木材和黄铜。珲春市航务局负责同志告诉记者,从市场调研情况看,南下、北上货源较为充足,企业选择这一运输线路,看好的恰恰是价格优势。目前,中朝新圈河大桥已开工建设,罗津港1号码头改造加速推进,上半年有望恢复集装箱货物定期运营。东北地区第二条出海大通道正在逐步形成。

一眼望三国”正变为“一线串五国”。珲春站在这样的关键节点上,内接长吉腹地,外联境外,全面开展连接内外的路、桥、港及口岸、航线建设,加快推动“互联互通”,对外开放不断取得重大突破,一个又一个的国际通道不断贯通。

大通道带来大边贸。珲春对外贸易因通道顺畅而发展迅猛,口岸过货量成倍增长。数字显示:2014年,口岸过货量突破90万吨,同比增长161.6%;外贸进出口15.4亿美元,同比增长10%;出境加工复进境业务完成进出口总值3500万元;珲春边境经济合作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84亿元,同比增长13.5%;珲春出口加工区完成进出口总额6亿美元,同比增长10%。

一个以珲春为圆心的图们江区域经济圈正在形成。“今年我们将重点抓好‘一桥、两港、四岸、五线、六路’建设,继续提高对外联通水平。”珲春市委书记、珲春国际合作示范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高玉龙说:“对珲春来说,开放是最大优势、最大政策,是我们迈向国际化的生命线。

近日又有好消息传来,吉图珲铁路客运专线有望于今年9月30日前运营通车,那时从长春到珲春大约只需2.5小时。珲春又一次给我们增加了无限的发展“想象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