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大5名师生出征南极 参与中国第32次南极科考

30.10.2015  13:04

 

出征南极的勇士接过校旗,准备踏上征程。摄影 孙建一

中国第32次南极科考队将于11月7日从上海基地码头出发奔赴南极。此次科考队由265人组成,其中我省 吉林 大学又有5名师生入围科考队大名单。这是吉大第四次派员参与中国南极科考,值得一提的是,这次科考队员中又多了一张90后面孔。

90后期待南极的25岁生日

出生于1991年2月5日的刘博文,是吉大建设工程学院地质工程专业博士一年级学生,此次吉大南极科考5人组中年龄最小的一个。他以90后特有的语言将此次南极之行称作“一个长期的出差”。

“这么多地质工程专业的学生,为什么会选中你?”记者问刘博文。他想了想,说:“因为南极的气候毕竟比较恶劣,包括气温、气候、气压等,所以并不是真正有十分多的人报名。对报名者还要进行素质考核,看他是否适合去南极,专业是否对口;再经过上海的极地研究中心选拔集训,最后确定科考队员大名单。”刘博文说,之所以能入选,除了专业优势,他的体质体能也是重要原因之一。

“我学的是极地热水方向,相当于是用热水钻冰。”刘博文说,南极是他儿时的向往,“明年2月,我25岁的生日将在南极度过,相信这将是我非常难忘的一个生日。”

除了刘博文,此次吉大入选南极科考队的其他队员还有:曾参加过中国第28次、29次南极科考的范晓鹏,吉大建设工程学院讲师;参加过第31次科考的李冰(博三在读)、宫达(博二在读);以及同样头一次入选南极科考队的吉大博二在读生杨林。

吉大自主研发设备登上南极洲

29日的出征仪式上,俄罗斯籍“千人计划”特聘教授达拉拉伊介绍了吉大此次南极科考的任务:

一是在前几次南极科考的基础上,继续深冰芯钻探的科学研究。

二是进行100米左右的浅冰钻探。

三是5名科考队员从昆仑站返回中山站后,将架设吉大自主研发的深冰钻探仪器设备,并在时间允许的条件下进行组装、调试。

据悉,此次吉大方面经与中国极地研究中心协商,将首次把吉林大学自主研发、总重达47吨的深冰钻探设备带上南极洲。

谈及吉大科考队员承担的深冰芯钻探项目的意义,达拉拉伊教授表示:“南极大陆是地球上唯一没有受到人类活动影响的纯净大陆,覆盖在南极大陆上的冰盖记录着地球古气候的演变信息。通过向南极冰盖进行钻探取芯,并对冰芯进行研究,可以重塑地球古气候模型,反演地球气候演变历史,预测地球气候未来变化趋势。”

29日,吉大相关领导还向5名出征南极科考的师生授校旗和院旗。

10月31日,5名师生将赴上海中国极地研究中心集结,乘“雪龙号”科考船前往南极。

相关阅读

长春 到南极昆仑站有多远?

把能乘的交通工具都坐一遍就到了

长春已进入冬季,而南极正在入夏——进入一年中气候条件最适宜科考的几个月。

从2011年参加中国第28次南极科考考试,咱大吉林的吉林大学已先后有4批、8人参与南极科考。从80后到今年出现90后,他们都是谁?他们都有怎样的南极故事?

80后到90后

登上南极洲的幸运“男神”

吉大这8人都是男生。分别是:

1.张楠,1981年生人,吉大地质工程专业留校教师,参加第28次、29次、31次南极科考。

2.范晓鹏,1986年生人,吉大地质工程专业留校教师,参加第28次、29次、32次南极科考。

3.胡正毅,1987生人,吉大地质工程专业博士生毕业,参加第29次南极科考。现在上海的中国极地研究中心任职。今年也入选了中国第32次南极科考大名单。

4.李冰,1988年生人,吉大地质工程专业博士三年在读,参加第31次、32次南极科考,老家河南。

5.杨成,1990年生人,吉大地质工程专业博士三年在读,参加第31次南极科考,老家安徽。

6.宫达,1990年生人,吉大地质工程专业博士二年在读,参加第31次、32次南极科考,老家吉林四平。

7.杨林,1987年生人,吉大地质工程专业博士二年在读,入选今年第32次科考大名单,老家广西桂林,

8.刘博文,1991年生人,吉大地质工程专业博士二年在读,入选今年第32次科考大名单,老家浙江宁波。

从80后到90后,吉大的南极科考“国家队”已经形成了良性梯队。这些参加科考的年轻人,正成为校园里最能代表吉大精神的新一代“男神”。

从长春到昆仑站究竟有多远

从中国东北长春,到中国在南极洲最远的内陆站昆仑站,到底是一段怎样的旅程?几位“男神”告诉记者拢共分四步:

第一步:从长春乘飞机到上海中国极地研究中心的码头集结,登上“雪龙号”科考船。

第二步:乘坐“雪龙号”航行12000公里到达南极洲边缘,约历时一个月。

第三步:乘直升机从南极洲边缘码头到中山站。

第四步:驾驶大型雪地车从位于南极洲边缘区域的中山站,穿越1260多公里的冰天雪地,到达内陆昆仑站,历时约20天左右。

昆仑站不能洗澡

“雪龙号”上的旅程最为舒适

“中山站和昆仑站有啥区别?”记者问。

“中山站能洗澡,昆仑站不能。”2014-2015年度曾参加中国第31次南极科考的90后杨成告诉记者,“中山站是中国在南极的越冬站,冬季也有人驻守。昆仑站是内陆站,只在南极洲的夏季才能开展科考工作,也就是现在。”

据了解,吉大的科考队员到达南极昆仑站后,即开展深冰钻芯工作,大概工作20多天,其间不能剪头,不能洗澡。“没那个条件。”此次带队、曾两次参加南极科考的范晓鹏老师说。

对科考队员来说,去南极科考最舒适的应该是在“雪龙号”上的一个多月,他们将穿越北温带、赤道热带、南温带,在澳大利亚短暂停留补给后,直抵南极洲。“雪龙号”科考船共有7层,总长167米,船上仓库、实验室、医务室、会议室、图书馆、餐厅、酒吧及篮球场和游泳池等一应俱全,是科考队员的家。

长春晚报记者 肖虹  通讯员 曲家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