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大工程”引领四平振兴

11.06.2015  11:50

四平,吉林省中部创新转型核心区的核心组成,哈大城市群的重要支点,把新一轮振兴发展的鼓点敲在“十大工程”上。围绕打造“五个强市”(装备制造强市、绿色食品强市、商贸物流强市、文化旅游强市、新兴产业强市),做长做深产业链条,培育壮大产业树。

主导产业振兴工程。装备制造业突出抓好史密斯专用车、一汽四平年产6000辆轻金属桁架厢式半挂车、中航奋进年产2000台环卫车和房车、中联重机年产13000台大型农业装备、东风机械年产3000台大型联合收割机、巨元新型换热器产业园等项目,打造国家级现代农机产业基地、专用车产业基地和换热器产业基地。农产品加工业积极推进企业扩能,加快建设天成年产2000吨肌醇、60万吨玉米深加工扩能、君乐宝乳业年产20万吨酸奶及乳酸菌饮料等项目,推动产业链向聚乳酸、柠檬酸、结晶果糖、阿拉伯糖等深度拓展。能源新能源产业重点抓好杜邦年产8万吨纤维素乙醇、双辽230兆瓦光伏生态牧业园等项目。

科技创新工程。加快推进年产2000辆新能源客车、300台捕获机器人、12万吨食品级二氧化碳及下游产品、欧维姆橡胶预应力伸缩缝等项目,点燃创新驱动主引擎。

综合交通枢纽建设工程。铁路突出抓四平火车站整体搬迁、四平-长春-吉林城际列车、长春至双辽铁路、四平至二道白河铁路、辽河垦区至叶赫城市轻轨等项目;公路突出抓集双高速四平段、牙克石至四平公路四平境内段(舍开)、四平至双辽、四平至伊通公路等项目;力争军民合用机场、通用航空机场早日建成通航。

宜居城市打造工程。重点推进十三横十二纵道路建设,城市供热、燃气、供水完善改造,主城区综合管廊工程,棚户区、“暖房子”改造,加快东南新城建设步伐。依托国家智慧城市、信息惠民试点,打造城市公共信息平台,推进城市管理、电子政务、市民一卡通等11个项目建设。

生态环境优化工程。依托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重点推进引松入平、转山湖引水、南北河改造、西湖湿地公园、黑土地保护工程,“城市矿产”示范基地产业园区试点工程,积极谋划包装国家森林公园项目。

老工业基地搬迁改造工程。重点推进一汽四平专用车、线路器材厂、东风机械、昊华化工等34户企业搬迁升级改造,抓好昊华工业遗产园区、文化创意产业园等项目建设。

服务业跃升工程。放大四平区位交通优势,重点推进东北商贸物流基地、豪德商贸物流港、智能公路港、博来德内陆港、大连内陆港、电子商务产业园、四平保税物流中心、亿赞普中国四平-东北亚跨境电子商务平台、阿里巴巴四平农产品产业带、国富商通大宗商品交易中心等项目。建设好叶赫、山门、二龙湖、伊通大孤山、今日集团百花欢乐大世界、万嘉购物广场、华宇城城市综合体、巴厘岛等高端服务业项目。

文化软实力提升工程。围绕打造文化旅游强市,重点推进“六馆一场一中心”建设,加快建设体育馆、植物园,大力发展以叶赫为中心的旅游经济圈,积极谋划打造大黑山国家历史文化公园。

健康产业壮大工程。依托现有基础,强力推进医药健康产业招商引资、嫁接改造。重点抓好一正药业科技园区、拓华生物GMP标准干细胞技术研究基地、吉春制药鹿产业园、市区医院扩建提升项目,持续做大健康产业工程。

新型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推进工程。强力推进“四梨同城化”和长平经济走廊建设,增强23个节点镇引领带动作用,重点推进“四梨同城化”的536工程,12个特色生态小镇建设项目,四梨金三角区域地下管廊及县市新城建设项目。围绕“四个综合”积极谋划推进项目,抓农业技术推广综合服务体系建设、农业机械化装备提升等6项重点工程。(记者 崔维利 刘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