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燃决策承载百姓幸福期待——全市禁燃工作综述(上)

17.03.2015  11:34

   编者按   为使我们的城市拥有更多的蓝天白云、更多的闪烁繁星,为使我们的市民拥有更加宁静、安全的生活环境,为了建设幸福长春和绿色宜居森林城,2014年8月,我市出台了史上最严的“禁燃令”。自2014年10月起,我市城区开展禁燃专项整治行动以来,按照市委、市政府的部署,市禁燃办精心组织,各成员单位通力合作,广大市民积极参与,在全市城区展开了一场“禁燃我参与,共建幸福城”的全民行动。首个“禁燃年”,春城百姓度过了一个空气清新、静谧祥和、文明欢乐的春节。本报从今日起与读者共同梳理幸福城市的“禁燃”记忆。

  “天更蓝,空气更清新,生活环境更整洁。”这是所有百姓对幸福长春建设的翘首期盼。如果再加上一个条件,那就是365天。

  今年春节期间,我市少了许多鞭炮的硝烟味,取而代之的是流光溢彩、火树银花的华灯美景。这些别样“烟火”犹如一个个精美绝伦的电影片段,时刻展映着这座城市的幸福影像。市民们不禁感叹:“不燃放烟花爆竹,同样度过一个欢乐祥和、喜庆热烈的新春佳节。

  是什么力量使得千百年的传统习俗在短时间内取得成功转变?答案是:百姓。

  “放鞭炮,既有安全隐患,又影响空气质量,我支持禁止燃放烟花爆竹!”“今年过年,我家不会再燃放烟花爆竹!”这是百姓发自肺腑的心声。禁止燃放烟花爆竹已成为社会共识。

  燃放烟花爆竹给人身、财产安全带来了危害,也对空气环境造成了严重污染。据统计,2014年春节期间,我市因燃放烟花爆竹致伤入院人数为80人,因燃放烟花爆竹引发火灾47起,因燃放烟花爆竹产生垃圾2000吨。除夕夜零时,市区PM2.5浓度达到重度污染级别。在我市禁燃之前,民意调查显示,逾八成市民建议市区全面禁止燃放烟花爆竹。

  在广泛征求民意的基础上,2014年8月6日,经吉林省人大常委会批准,《长春市燃放烟花爆竹安全管理条例》颁布实施,明确规定了城区四环路以内区域在任何时间均禁止燃放、经营、储存和运输烟花爆竹。我市立法全面禁止燃放烟花爆竹是利民之举、惠民之策。

  百姓的呼声就是党委政府工作的方向。省委常委、市委书记高广滨,市长姜治莹对禁燃工作高度关注,多次作出批示,要求尽最大努力做好这一关乎百姓切身利益的民心工程。特别强调“禁止燃放烟花爆竹,对于保护城市环境、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极具意义,也是我们建设幸福长春的重要内容。

  从成立市政府禁燃指挥部到联席会议制度的确立,从落实禁燃目标任务到体制机制的建立,从“百万市民大签名”活动的开展到“不放鞭炮过佳节,送春送福暖万家”活动的精彩上演,从源头和流通渠道的严控到禁燃专项检查及日常巡查,一场轰轰烈烈的禁燃战役打得有声有色、深入民心。

  一整套切实可行的作战方案,一系列行之有效的制度保障,一支召之即来、来之能战的禁燃队伍,确保了禁燃工作扎实有效开展。

  市禁燃办从成立伊始,就坚持高位统筹,依法规划设计,从组织机构、运行机制、总体工作方案制定、分阶段专项整治、督查检查、考核评估、举报奖励制度等方面下功夫,做到指导有力、调度有方、协调到位。

  市委宣传部精心策划,制定专项宣传方案,编写禁燃宣传手册、宣传标语等,协调并组织媒体开设专栏专题,全方位、多角度、立体式开展禁燃宣传;团市委开展了禁燃进高校、进社区、进商圈活动;市教育局在中小学校放假前开展了禁燃主题班会和“万名党员”教师访万家宣传活动;市民政局开展了形式多样的禁燃主题宣传活动;市市容环卫局利用全市100多块大屏幕滚动播出禁燃标语;市交通局利用50个公交站点和1.5万辆出租车的顶灯开展禁燃宣传;市工商局组织10万业户大签名,在全市76个工商登记窗口向新设立的市场主体发放禁燃宣传册2万余份。各城区、开发区和团市委、市直机关党委、市公安局共印制禁燃宣传单400多万份,发放覆盖大街小巷、各个楼栋;禁燃短信、微信和有线电视飞字,几乎能够用的通道载体全面利用,不放鞭炮的响应呼声遍布各个角落。

  我市禁燃的社会参与度之高、社会知晓率之高,是令人赞叹的。去年12月2日,“禁燃我参与,共建幸福城”百万市民大签名活动启动仪式在朝阳区万达广场举行。随后,大签名活动相继走进机关、企业、学校、社区,市民们纷纷签名,用实际行动支持禁燃。网上签名活动更是得到网友们的纷纷响应。网上、网下总签名人数达到345.7万多人次,创下我市组织各种签名活动的最高纪录。

  布政从民者,黎元克信。正是因为顺应了百姓新期待,禁燃活动才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广泛支持。我们相信,在加快建设幸福长春的道路上,禁燃必将成为得民心、顺民意的新城市印象。(记者  周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