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市农民合作社增至13568个 22.36万户农民步入“合作时代”

16.12.2015  10:37

  隆冬时节,当一些农民还在家“猫冬”时,农安县合隆镇陈家店村农民陈忠国每天却能足不出村挣工资。老陈说:“别看现在是冬天,合作社里照样有活干,养猪、种菜啥的都需要人。

  陈忠国家有0.7公顷土地。三年前,他把土地流转给村里的合作社,一年到头啥也不用管,坐在家里就可以收万元“地租”,到了年底还有分红。

  “除了旱涝保收的地租外,我在合作社干活还挣钱呢!”陈忠国说,他平时到合作社打工,春天种地、夏天管理、秋天收获、冬天种菜,一个月也能赚3000多元的“工资”。

  如今,在陈家店村,像陈忠国这样“干一份活、赚两份钱”的人不在少数。据了解,该村目前共有土地900余公顷,其中500公顷由村里的合作社经营,全村共有百余人在合作社就业。

  老陈的生活变迁和陈家店村的“山乡巨变”,只是我市农民合作社蓬勃发展的一个缩影。据市农委农经处相关负责人介绍,“十二五”期间,我市积极创新服务方法和模式,从制约农民合作社发展的培训、金融、管理等“瓶颈”入手,大力引导、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

  为切实帮助农民合作社解决资金“瓶颈”,我市农经部门创新服务模式,协助相关机构对农民合作社开展融资服务。据不完全统计,仅今年,我市就有30家农民合作社获得国开行贷款3200万元,40多家合作社获得吉林省创新公司物资支持3800万元,推动12000多公顷土地实现规模经营。 记者  李中良

  新闻提示

  近年来,我市农民合作社蓬勃发展,既推动了农业产业化经营、规模化发展和标准化生产,也增强农产品的品牌知名度和市场竞争力,更把越来越多的农民从土地上解放出来,通过外出打工或自主创业,走上增收致富之路。

  陈家店村农民专业合作社在进行秋收。李中良  摄

  为进一步提高农民合作社负责人的经营管理水平,我市农经部门每年冬春两季都举办种植、养殖与经营管理培训班。今年夏天,我市农经部门还向省农委争取到100个培训名额,组织全市100名合作社骨干人员参加农业部在黑龙江省甘南县兴十四村举办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培训班,以培养农民合作社负责人“立足长春、放眼全国”的视野和胸怀。

  不仅如此,我市还定期对农经干部进行培训。今年1月23日至25日,我市举办了“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创建工作培训班”,全市299名农村经济管理工作者和乡镇分管领导参加培训,进一步明确了乡(镇)级规范建设农民合作社的工作任务和工作方法。

  纵观即将过去的“十二五”,在相关惠农政策、创新服务模式的助推下,我市农民合作社取得了长足发展,截至目前,全市农民合作社数量发展到13568个,是2011年的近4倍;全市农村土地流转面积达35.29万公顷,占耕地总面积的28.5%,带动22.36万户农民步入“合作时代”。

(责任编辑:李咏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