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女孩含充电线致死?谣言是如何朋友圈传播的?

24.03.2015  09:11

最近,微信朋友圈里的一条信息,让好多人看了之后心惊肉跳,尤其是孩子还小的妈妈们。

“一个小女孩的生命结束了,因为她把手机充电线接口放到了嘴里,而另一头还插在线板上。” 长春 市民刘女士看后将信将疑转发了这条信息,但又忍不住在心里画问号,“真的假的?”

读者爆料:半信半疑但还是转了

信息的完整版是这样的:“一个小孩的生命结束了,就是因为她把手机充电线接口放到嘴里,而另一头还在插线板上。家长们请看图,家里有这样插着的,请及时拔掉,小朋友会错误觉得好玩喊在嘴里,十分危险,求扩散。”

刘女士说,她是在微信朋友圈里看到这个信息的。家里的宝宝刚上幼儿园,作为一位“新手”妈妈,每次看到跟孩子安全有关的信息,她都会格外关注。

刘女士说,孩子还小,对家里的一切都很好奇,什么都要去摸,什么都敢往嘴里放,这要是触电,后果不堪设想。

刘女士的朋友圈里,有很多都是同龄的妈妈们。这条消息在在大家的转发下,持续发酵。虽然有些持着将信将疑的态度,但出于对宝宝的安全考虑,刘女士还是分享到了朋友圈。“虽然我不知道真假,可也怕万一,转发也是给自己,给大家提个醒吧。”刘女士说。

发完之后,朋友们给她留言。“真的啊?”“不可能吧,变压后最多只有5V,人体安全电压是36V。”刘女士心里的问号更大了,“这信息考不靠谱?”她拨通了我们的热线电话求证。

手机维修:没危险但也要考虑充电器是否正规

针对此问题,我们走访了几家手机专卖店和手机维修店。

红旗街一家出售苹果产品的数码店工作人员介绍,目前iPhone所采用的电源适配器,输出5V电压。适配器是将220V的交流电,转换成5V,1000mA的电压。在保证适配器、电源线没有损毁的情况下,用嘴含是不会危及生命的。

安华手机卖场维修手机的小李说,从理论上来讲,这种情况是没有危险的。“手机充电器里有转变电压的模块,转换后输出都低于人体安全电压,即使含着到嘴里,也不会产生电流。”

同时小李又表示,也要考虑手机充电器转换头是否是标配的。“市面上有很多杂牌手机充电器转换头,这些转换头上的标数有些与实际不符,输出的电压比较大,直接表现就是充电速度快,转换头和电池容易发热,如果长期不拔掉手机充电器,存在极大的安全隐患。”小李说。

物理老师:理论上没事但也别轻易试

连着插座的充电器真的能让人触电致死?

为此,我们还咨询了长春市第八中学的物理老师董英杰。董老师考虑一下说,“从物理学讲,这种情况触电致死,基本不会发生的。”

董老师解释,“人体安全电压是36V,以苹果适配器来讲,输出电压5V于人体安全电压,将通电的手机充电头含到嘴里不会有触电的感觉。”

董老师说,触电跟多种因素有段,“通过人体的电压、电流大小,电流作用时间长短,人体电阻的大小,触电者体质情况等等。电压是电流产生的原因,直接对人体产生作用的是电流,它可以改变人体正常的血液循环,新陈代谢,微循环等,在电压高于36伏特时人就要有不良感觉,会触电。”

“当然,如果在适配器损坏的情况下,用嘴直接含充电线,那就是危险情况了。”这是董老师的建议,在保证适配器正规、没损坏的情况下,理论上没事,为安全考虑,防止意外,不要轻易尝试。

记者体验:舌尖上的充电线

那么,将充电接口放到嘴里到底啥感觉?

新文化报一位极具“为科学现身”精神的记者,也就是我,做了一次亲身体验。

首先,我选取了一个iPhone电源适配器,连好充电线,插在了电源。再将充电接口与手机连接,确认适配器、电源线充电功能正常。

将充电接口拔下,用手指感受接头,并没什么异样的感觉。

最后,把接头放入口中,舌尖与接口前段接触,起初没有特别,但随即舌尖会传来一种酸酸的感觉,有一点点麻,不痛。

体验,就这样结束了……我在这里写稿子,显然是没有遭到电击……

对于舌尖上的酸酸感,董老师说,其实还有因为小电流造成的。“把充电器一端连着插座,另一端含在嘴里,舌头有口水,造成短路条件,电流会上升。生活中,检测电池是不是有电,也是类似的。我们可以用舌头接触一下电池正极,如果赶到酸麻,那电池就有电。”

PS:再此,强烈恳求读者们不要像我这么拼,我试过告诉大家啥感受,就得了,别轻易尝试。

谣言是如何传播的?

时间地点模糊,要素严重残缺,这条消息,怎么看都像是谣言。那么问题来了,谣言是如何传播的呢?

“小女孩含充电线致死”,最早这条信息可追溯到1月末,一条国外的推特中,一名男子怀抱着一个已经去世的小女孩,眼眶通红。配文是:“Small girl died of electric shock because of putting mobile phone charger pin in mouth while the charger was plugged on in the socket pls share this info to all.”翻译成中文,就是上面提到的,在朋友圈泛滥的信息。

而再往前追溯,1月23号,我们依然能看到这张照片,发着这张照片的推主自称是人道主义援助人员,说小女孩是死于战争。

1月22日,也能看到一位推主发了这张照片,不过配文是阿拉伯语,翻译工具翻译之后,也是谴责战争行为。

新文化报(段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