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强三产 做大二产 做精一产 朝阳区经济质效双优步入新常态

25.12.2014  12:22

  购物于朝阳,繁华的商业区应有尽有;生活于朝阳,脚下的步伐张弛有度;创业于朝阳,优质的服务细致到位;感悟于朝阳,深沉的文化浓郁典雅……

  在新常态下做优城区经济,对于朝阳这座老城区而言,是挑战更是机遇。一年来,朝阳区扬长避短、走精细化路线,通过优化结构、业态创新、产业升级,进一步提升了质量效益,真正在螺蛳壳里做特了城区精品。

   优化结构,提升产业档次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要取得新突破,首要任务是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做强三产、做大二产、做精一产”成为朝阳发展的重大战略。

  一年来,全区现代服务业快速发展,电影主题广场、三元国粹文化产业园投入运营;同志街时尚文化街区完成改造,新增商家60余户;楼宇经济总量不断扩大,全区大型商务楼宇达60幢,入驻企业2278户;引进银行总部3家,我省首家全球性外资银行——汇丰银行落户朝阳区;新增小贷公司7家,筹建村镇银行1家。

  与此同时,在大项目规划过程中,朝阳区以资源带动项目落位,通过“掘金计划”和“南下计划”,向空中、向地下、向“六老(老厂区、老校区、老街区、老办公区、老酒店、老商店)要资源,整理楼宇资源135万平方米,包装推介地块55个。

  坚持生态农业与服务业一体发展,是朝阳区根据自身实际确定的又一发展思路。今年,朝阳区编制完成了《永春新区产业规划说明》,修改完善了《现代都市观光农业示范区发展规划》。千顷蔬菜基地一、二期实现整体外包;三期鱼菜共生、气雾栽培等示范项目初见成效;四期完成规划,争取到菜田资金8000万元。

   深挖潜力,提供创新养分

  鼠标一点,手指一划,如今,随着电子商务时代的来临,通过电脑、手机购物、付款,已经越来越普遍。而这一消费模式的变革,也带动了新的创业机遇。

  为了给更多电商提供创业创新的养分,多年来,朝阳区充分发挥区位优势、政策优势、人才优势,不断加快建设电子商务孵化基地。目前,朝阳电商集聚示范园区和青铜时代电子商务产业园两大基地,共孵化及服务企业265家。

  “种得梧桐树,引得凤凰来”,在创新大形势下,今年,阿里巴巴东北唯一渠道授权商豪玛网络科技有限公司落户朝阳,并成功引进全省首家淘宝大学,培训电商人才11000余人,新开网店1200余家。

  更加可喜的是,随着政府鼓励支持力度加大,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企业投入不断增多,全区的电子商务企业大多从单一销售变成了百货商城。线上经营物品涉及地方特产、日用百货、服饰、办公用品、化妆品、汽车零部件等几十个行业。

   转型升级,提升质量效益

  转型升级的核心是创新驱动,需要更多依靠科技创新、管理创新、制度创新以及商业模式的创新,提升质量效益。

  为加快开发区升级步伐,今年,朝阳区坚持“双轮驱动、产城融合”发展战略,编制特色产业发展规划,全年开工项目40个。推荐市科技型“小巨人”企业2家,9户企业被批准为省级企业技术中心;一期1.2平方公里“退二进三”启动区域争取到棚改政策;二期完成20万平方米土地整理,清华园二期项目实现竣工,可安置2884户回迁及廉租户;三期控规获市政府批准;四期征地正在积极推进;投资4200万元,维修铺建道路6.7万平方米……

  同时,在助推民营经济发展方面,全区上下更是下大力度,新建孵化基地6个,孵化企业200余户,吉林青年创业园还被评为首批“全国青年创业示范园区”;成立中小企业服务联盟,搭建融资服务平台,全年为企业融资及争取专项资金1.7亿元。全年新增民营企业1106户、个体工商户3016户,民营经济主营业务收入预计实现1235亿元,同比增长12.5%,税收实现44.04亿元。       

  如今,新常态已成为经济发展大势,浩浩荡荡,坚定发展步伐,朝阳质效双优,蹄急而步稳地不断向前。

(责任编辑:卢凯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