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道区幸福社区创建取得新进展

02.03.2016  11:03

  日前,在二道区东盛街道双安社区会议室内,一场主题为“居民群众大过天,争当社区服务典型”的业务培训活动正如火如荼地进行,社区工作人员认真学习着如何处理居民纠纷的工作技巧。如今,此类培训活动在二道区的各个社区已广泛开展。

  社区是城市的细胞,是每个人都不可或缺的共同家园。近年来,二道区以创新社会治理、提高群众幸福指数为宗旨,通过打造“千米社区”、探索“一门式”改革、创建特色社区等措施,提升居民的“获得感”和“幸福感”。2015年,二道区6个社区荣获全市幸福社区荣誉称号,5名社区工作者荣获全市“最美社区干部”荣誉称号,两名社区党委书记获得全市“社区工作者楷模”荣誉称号。

  实现“千米社区”全覆盖

  二道区坚持把城市社区建设与农村社区建设相结合,率先在全省实现了“千米社区”全覆盖。截至目前,全区共投入2.9亿元用于改善社区基础设施,社区用房总面积达到53591平方米,社区平均面积达到1190平方米,主要通过租、买、建、换、改、配等方式,解决“千米社区”用房问题,出台“双一千”建设补助政策,实施对单体和组合达成“千米社区”的奖励政策,完成建设的给予奖励,建设中的给予补助,建成空间按照“办公空间最小化、活动空间最大化、使用效益最优化”的要求,将社区用房面积的80%以上用于便民服务和居民活动。

  深入推进“一门式”服务

  为推动基层社会治理创新,二道区积极探索改革之路,出台了《关于推行二道区社区公共服务综合信息平台建设方案》,并确立了以“1+8”模式完成平台建设,在全省率先实现社区公共服务综合信息平台全区覆盖,打通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二道区将有关职能部门与居民基本生活和保障密切相关的政务咨询、受理、办理、出证等服务都纳入平台,实行“一门式”集中受理,使居民办事“从多门到一门”、“从多窗到一窗”。受理中心全年无休,天天办理,对于证件齐备的即办服务事项,给予当场办结;对于不能当场办结的事项流转至后台限时办理,居民可通过电话、微信或网络随时查询受理时间和进度。

  幸福社区建设特色鲜明

  岭东社区在全省率先开展了居家养老定制化服务的试点先行工作,向居家老人提供“套餐式”养老服务模式;十委社区以项目为抓手,推行社会化服务,先后培育引进如竹青志愿者联盟、吉林几何密码创意公司等社会组织,拥有专业社工15人,志愿者和义工4000余人;英俊社区在创业就业方面,推出“三解一圈”工作法,即思想上解惑、技能上解难、环境上解忧及打造“十分钟就业圈”;沿河社区以连心服务驿站为载体,打造社区品牌建设,积极渲染幸福社区氛围……二道区充分考虑不同类型、不同基础条件、不同人口特征社区之间的差异,注重社区共性发展和个性特色相结合,努力打造各具特色的幸福社区。

  用专业化手段服务居民

  随着政府购买服务工作的推进,二道区更加注重以专业化手段服务居民,逐渐形成以社区为平台、社会组织为载体、社会工作者为支撑的“三社联动”创新模式。在孵化培育社会组织方面,成立“竹青社会组织孵化发展中心”,采取“政府政策支持、专业团队运营、社会共同监督”的管理模式,打造项目和人才枢纽,鼓励、支持社会组织参与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引导并支持其整合资金、人才、服务平台等资源。

  二道区大力培养专业社工队伍,与吉林大学、长春工业大学、吉林省社工协会、长春市社工协会加强合作,建立了吉林省高校社会工作专业硕士研究生实务实践基地和全省社区社工培训教育基地。同时,积极推行社区服务项目化运作,2015年,成功申报了中央财政支持的“爱让阳光更明媚”社区示范项目;与长春理工大学、吉大一院共同承接了中央财政与李嘉诚基金会的“人间有情”宁养社会工作服务示范项目,现在基本形成社区、社会组织和社工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相互促进的良好局面。 (记者 赵 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