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道路何以自信

15.05.2015  13:20

  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而没有别的道路,能够引领中国进步、实现人民幸福。这是我们对中国道路的自信。为何有这样的道路自信?我们可以从很多方面进行分析。本版的几篇文章,分别从“文明”“国情”“特色”等视角看中国道路,得出了结论:我们的道路自信是一种客观和清醒的自我认识。

  ——编者

  从“文明”视角看中国道路

  中国道路是复兴中华文明的正确道路

  邹诗鹏

  我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之所以自信,并不是心理上的自负与浮夸,而是因为这条道路是复兴中华文明的正确道路,同时体现着对人类文明未来发展的自觉担当。

  中华文明是世界诸多文明中唯一没有中断的文明。这有多方面的原因:独特的地理环境与地缘政治;中原地区发达的农业文明及其辐射与凝聚效应;中华民族多元一体的结构及其认同效应;社会财富的持续积累及其传承;人口流动的传统及其社会活力;巨大的学习与创新转化能力;包容和谐、厚德载物、生生不息的哲学传统;儒道释法等文化传统的交汇融合及其开放转化;和平主义与天下关怀的精神;等等。在古代相对隔离的世界版图里,中华文明表现出强大的生命力,域外文明也视中华文明为大国治理的典范。西方启蒙运动的一个初衷,就是不满于欧洲中世纪后分崩离析、纷乱不已的状态,希望重回罗马帝国时代,遂把中华文明看成大国治理及国家自信的楷模。但是,随着工商业、资本主义和海洋文明的兴起,西方大国在崛起后迅速改变了自己的历史观,形成了西方中心主义,中国被卷入西方大国全球性的殖民主义扩张之中,备受欺凌,中华文明遭受了“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这一“变局”也成为中华文明艰难复兴的历史起点。

  为了中华文明的复兴,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奋起抗争,进行了艰苦卓绝的奋斗。先是建立了独立自主的现代中国,奠定了中华文明复兴的根基;然后经过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的奋斗,中华文明的复兴又有了新的格局与气象。正如习近平同志所讲的,“当前,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都更有信心、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当此之时,我们应该愈加敬畏自身的文明传统,感念这一古老民族为实现文明复兴已经付出并仍在付出的艰辛;我们也应该更加坚定对中国道路的自信,笃定信念,为真正实现中华文明复兴而继续努力。

  也许有人会问:要复兴中华文明只能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吗?中国为什么要选择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是讲得清楚的。在历史发展进程中,中国的道路选择主要有三条:君主立宪要走的道路、民族资产阶级革命要走的道路、中国共产党带领人民要走的道路。袁世凯、张勋复辟帝制的闹剧,日本的强势裹挟,清末民初的乱局,决定了所谓的君主立宪是条死路。民族资产阶级革命要走的道路仍难以使中国摆脱帝国主义殖民地的身份,而且其关于民族国家的构想显然不符合当时中国的国情。正是在这种条件下,中国历史性地选择了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走上社会主义道路。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中国开始推进改革开放以实现文明复兴。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发展经历了市场经济的洗礼,但不能因此如西方激进左翼理论家那样将中国道路称为“中国特色资本主义”。这显然是误判,因为中国道路有着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和使命担当。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通过改革发展使广大民众共享改革开放成果,体现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当然,在文明复兴路上,我们仍然需要向西方学习,毕竟西方现代文明积累和沉淀了几百年。在经历过早期资本主义危机,19世纪中叶以后,上升时期的资本主义逐渐形成了基于民族国家的治理文明;20世纪60年代以来,面对当代资本主义工业及其环境危机,西方特别是欧洲经历了旨在提高生活质量的新文明运动。这些都值得我们借鉴。当下中国在文明建设中,正在直面问题、主动作为,努力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构建自己的制度文明。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提出,无疑会大大加快文明建设的步伐,对此人们满怀信心与期待。

  沿着中国道路实现中华文明复兴,也将给人类文明未来发展作出积极贡献。近些年来,国外经常会出现中国崩溃论或中国威胁论,这实际上是用西方资本主义扩张的强权逻辑来看待中国崛起;甚至说,这是将人类文明等同于西方文明、将中国道路置于人类文明系统之外得出的偏见。中国道路秉承和平主义传统,倡导多极化及多样性,倡导和而不同与合作共赢,其所代表的正是人类文明未来发展的方向。从邓小平同志关于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时代主题的判断,到习近平同志关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思想及其“一带一路”大手笔式的实践,均体现了中国道路对于人类文明未来发展的自觉担当。

  (作者为复旦大学教授)

  从“国情”视角看中国道路

  独特国情决定独特道路

  唐洲雁

  道路关乎党的命脉,关乎国家前途、民族命运、人民幸福。我们为什么选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什么在这条道路上能走得稳、走得好?关键是中国道路立足于中国的独特国情。独特国情不仅指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基本国情,还包含着我们独特的文明、独特的历史、独特的奋斗,这些都注定了我们必然要走适合自己特点的中国道路。在道路问题上,我们要虚心学习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但决不能照抄照搬别国的发展模式,不能指望跟在他人后面亦步亦趋实现强大和振兴。

  中国道路源自独特的文明。中国道路是在对中华民族5000多年悠久文明的传承中走出来的。中华文明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它所倡导的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是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提供了丰厚滋养。千百年来,中华文明兼容并蓄、薪火相传,并与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水乳交融、相互激荡,为中国共产党人开辟适合自己国情的道路提供了不竭的精神动力。中国道路就是立足于中国在文明方面的独特国情。

  中国道路源自独特的历史。中国道路是在对中国近代以来170多年中华民族发展历程的深刻总结中走出来的。近代以来,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列强对中国步步紧逼,封建统治日益腐败,祖国山河破碎、战乱不已,人民饥寒交迫、备受奴役。中国人民奋起抗争,苦苦探寻救亡图存、富国强兵的道路。但是,不触动封建根基的自强运动和改良主义、旧式的农民战争、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的革命、照搬西方资本主义的其他种种方案,都不符合中国国情,结果都行不通。历史昭示人们,要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必须找到适合中国国情的正确道路。中国道路就是立足于中国在历史方面的独特国情。

  中国道路源自独特的奋斗。中国道路是在中国共产党成立90多年来、新中国成立60多年来的不懈奋斗中走出来的。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相结合,成功开辟了一条独具特色的革命道路。新中国成立后,我们党又团结带领人民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为新时期开创新道路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物质基础。在这一过程中,由于犯了脱离国情的错误,也走过一些弯路。“文化大革命”结束后,人心思定、百废待兴。当时摆在我们面前有三条路:一条是老路,那就是固守传统社会主义模式、继续肯定“”倾错误的道路;一条是邪路,那就是借口纠正“”倾错误进而从根本上否定社会主义道路。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深刻总结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从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基本国情出发,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决策,既没走老路,也没走邪路,而是选择走适合基本国情的新路,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一独特的奋斗历程,就是对我国基本国情的把握不断深入的过程。

  可见,中国道路之所以行得通、走得对,关键在于它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逻辑和中国社会发展历史逻辑的辩证统一,既坚持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又植根于中国社会这片沃土、立足于中国的独特国情,因而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和广泛的现实基础。正是沿着这条正确道路,我们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面向未来,我们必须在实践中不断拓展中国道路,拓展的原则依然是坚持从我国独特国情出发。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深刻把握世情、国情、党情的新变化,尤其是从我国国情出发,明确提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中国梦使中国道路前进目标更加清晰,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全方位地巩固和发展了中国道路这条实现中国梦的伟大道路。只要我们坚持道路自信,中国道路必将越走越宽广。

  (作者为山东社会科学院院长)

  从“特色”视角看中国道路

  道路自信源于道路特色

  齐卫平

  道路问题是最根本的问题,发展道路的选择决定着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命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凝结着我们党领导中国人民长期探索的心血,找到这条道路不容易,坚守这条道路更需要理论上的自觉和自信。关于中国道路,习近平同志曾深刻指出,“它是在改革开放30多年的伟大实践中走出来的,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多年的持续探索中走出来的,是在对近代以来170多年中华民族发展历程的深刻总结中走出来的,是在对中华民族5000多年悠久文明的传承中走出来的,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和广泛的现实基础。”30多年、60多年、170多年、5000多年这一组时间数字,表明中国道路的背后支撑是中华民族的全部历史,这是中国道路深厚的历史底蕴。这一深厚历史底蕴也决定了中国道路的特色。中国道路的特色体现在不同方面,这里谈谈其中三个方面:

  中国道路具有独特秉性。国家发展走什么样的路,当然可以也应该借鉴他山之石,汲取别国经验,但是必须靠自己走出来,依赖别人的拐杖走不好自己的路。在近代历史上,中国曾想仿效西方君主立宪制、民主共和制模式,以期找到救国救民之路,但都因不符合国情而失败。世界上没有千篇一律的发展道路样式,也不存在普世性的发展道路模本。拥有13亿人口又有着自己悠久历史和独特国情的社会主义中国,决不可能指望别国来教会自己怎么发展。中国道路具有独特秉性,这是中国道路的特色所在。这种独特秉性,是在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相结合过程中形成的,是在立足中国国情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过程中形成的。比如,中国道路创造了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的民主政治发展道路,创造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创造了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创造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等等。这些创造都是中国道路具有独特秉性的体现。

  中国道路承载人民期待。我们党领导人民坚持走中国道路,目的是让老百姓过上更加幸福的生活,这是中国道路在价值追求上的最大特色。道路是否正确,不仅看这条道路在理论上有多么丰富的思想内涵,更要看国家发展、社会进步和人民幸福在多大程度上得益于这条道路。实践已经充分证明,中国道路是我国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必由之路,它承载着、实现着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期待。这一点,任何人都无法否认,即使是一些对中国道路充满疑虑的西方人士,也都承认中国道路给中国人民带来了福祉。沿着中国道路走下去,还将满足人民什么样的新期待呢?那就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个近代以来中国人民最伟大的梦想。

  中国道路富有战略定力。一个对前途抱有希望的人决不会走歪门邪道,一个对命运负责任的民族在道路问题上既不能犹豫徘徊、更不能随心所欲。在坚持中国道路上,我们党反复强调政治定力、战略定力。改革开放以来,我们不为任何风险所惧、不被任何干扰所惑,显示了中国道路强大的战略定力。这一战略定力源于中国道路坚持了正确的政治路线、政治立场、政治方向,它是中国道路的一大特色。当前,我国发展面临一系列问题,其严峻性不容忽视,但这些问题都不能成为动摇道路自信的理由。解决这些问题,关键是不能把应该坚守的根本给丢掉了,不能把已经生成的发展优势给放弃了。中国道路的战略定力,可以防止我们在发展进程中犯颠覆性的错误。

  丧失自信的国家永远看不到希望,缺乏自信的民族永远没有前途。坚守中国道路是政治自信与民族自觉的有机统一。自信不是自满,有了中国道路不等于万事大吉了,沿着这条道路顺利前进还必须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自信也不是自我僵化,在未来的征程中还必须不断进行理论创新与实践创新,与时俱进拓展中国道路。中国道路的特色,使我们有足够自信沿着这条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作者为华东师范大学教授)

(责任编辑:张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