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治党要注意消除四种心态

07.10.2016  20:33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抓铁有痕,踏石留印,开辟了党的建设新境界,得到党内外、国内外高度赞誉。但随着全面从严治党战略深入推进,有的党员干部心态发生变化,出现了一些苗头性问题。虽然存在于极少数党员干部身上,但危害不容忽视,必须引起高度警惕,加以克服和消除。

  消除“无为无事”心态。个别党员干部存在 “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思想,以观望守成的态度对待工作,当“太平官”“维持会长”,以致无所作为、贻误发展。对此,老百姓形象地说:以前是 “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现在是“门好进、脸好看、事不办”。习近平总书记更是一针见血地指出:“如果组织上管得严一点、群众监督多一点就感到受不了,就要‘为官不易’,那是境界不高、不负责任的表现”。“应该对‘为官不为’感到羞耻,应该予以严肃批评”。“为官避事平生耻”,遵守规矩不等于束手束脚,更不是无所作为。整治“为官不为”,既要从思想上加强正面引导,又要从制度上探索完善干部激励约束机制,使勤勉者上、庸懒者下,让“为官不为”者不能为官。

  消除“求稳怕错”心态。个别党员干部害怕承担风险,不敢打破常规,抱着“只要不出事,宁愿不做事”的心态,按部就班,明哲保身,致使改革发展没有实质性突破。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干部干部,干是当头的,既要想干愿干积极干,又要能干会干善于干,其中积极性又是首要的”。当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改革进入攻坚期,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特别需要敢闯敢试、勇于创新、锐意进取的干部。严管就是厚爱,容错不是纵容,从严治党与调动干部积极性是一致的。激发干部积极性,就要健全容错纠错机制,把先行先试中出现的失误与明知故犯区分开来,与有法不依区分开来,与以权谋私区分开来,旗帜鲜明保护干事者、惩治腐败者,营造鼓励创新、宽容失败的良好氛围,让广大干部愿干事、敢干事、能干成事。

  消除“信奉潜规”心态。个别党员干部受封建主义残余思想影响,表面上遵纪守法,暗地里信奉“潜规则”,热衷搞关系、走捷径,“不求百姓拍手,只求领导点头”,“两个嘴巴说话,两张面孔做人”,助长了不正之风,破坏了政治生态。事实证明,一旦潜规则盛行,政治生态就会出问题。潜规则就像寒冬的积雪一样,经不起阳光的照射。立“明规矩”,才能破“潜规则”。立“明规矩”,就要把严守纪律、严明规矩放到重要位置来抓,强调规矩的唯一性,将规矩置于阳光之下,通过健全纪律规定、规范运作程序、强化各方监督、严格责任追究等,让纪律成为“带电高压线”,让规矩成为 “有形戒尺”,不断挤压“潜规则”藏身的空间和土壤,不断改善政治生态。

  消除“去留纠结”心态。个别党员干部把公务员岗位当成 “鸡肋”,觉得食之无味、弃之可惜,既想离职下海经商,又留恋体制内的安稳,整日纠结于去留之间。其实,早在1988年,习近平同志任福建宁德地委书记时,就语重心长地告诫想下海经商的干部:“不要看到经商发财而感到怅然若失……如果觉得当干部不合算,可以辞职去经商搞实业,但千万不要既想当官又想发财,还要利用手中权力谋取私利,官商结合必然导致官僚主义”。消除纠结心态,就要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告诫,认清官商两途,当官就不要发财,发财就不要当官,自觉把从严治党要求落到实处。

(责任编辑:贾晓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