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入“一带一路” 珲春成为东北亚新门户

20.04.2015  10:24

中国吉林网讯(记者杨华通讯员相恒波实习生段妍姝)伴随着“一带一路”、新一轮东北振兴等国家战略的相继实施,珲春市充分发挥区位优势,努力成为我国面向东北亚的新门户,积极为助推吉林老工业基地开放振兴加油助力。

对俄顺势而为,绽放新亮点。珲春牢牢抓住中俄合作建港的有利契机,全方位推动对俄合作。中俄珲马铁路保持常态化、多品种双向运输,累计运进煤炭74.9万吨。对俄口岸首次实现8座以下小型公务车辆互通。珲春至符拉迪沃斯托克包裹邮路成为联系俄罗斯客户及中国电子商务企业的重要通道。长春经珲春至符拉迪沃斯托克国际货运线路正式开通。俄罗斯苏玛集团(珲春)物流中心前期工作全面启动。卢布自由兑换业务顺利实施。珲春口岸入选全国首批粮食进口指定口岸。中俄合作委员会地方分委会正式成立,驻滨海边疆区办事处成功设立,与阿尔乔姆市、哈桑区缔结友好城市关系。外来人员服务机构聘请俄罗斯人“以外服外”。成功举办俄侨会、中俄远东市长等会议,为中俄企业搭建交流平台。

对朝主动作为,取得新突破。珲春充分利用中朝共同开发管理罗先经贸区这一平台,多领域开展对朝合作。新圈河国境桥加快建设,有望2015年国庆节前建成通车。与朝方签订罗津港1号码头改造利用协议,内贸货物跨境运输目的港拓至广东、福建、海南等城市,货物种类增加粮食、木材和黄铜,并获许返程集装箱货物运输。中朝甩湾子至训戎里铁路列入《我国与周边国家互联互通规划》。珲春至罗先邮路开通运营。充分利用海关总署赋予的出境加工复进境政策,借助朝鲜土地、厂房、劳动力等优势开展境外加工业务。目前,运达、小岛、特来、弘丰等4户试点企业在朝设立13个加工厂,雇佣劳动力5000余人,2014年完成进出口额3500万元。累计引进朝鲜劳动力1900余名,企业用工成本大幅降低。成功取得罗先地区银行代理经营权,助力人民币走出国门。驻罗先商务联络处成功设立,对朝自驾游进展顺利。圈河口岸在全省率先实施“一次申报、一次查验、一次放行”模式及无周日通关。

对韩乘势有为,开创新局面。珲春紧紧抓住中韩自贸协定签署有利契机,深层次推进对韩合作。开辟“新蓝海”航线,每年补贴3000多万元扶持航线运营。珲春市与韩国束草市议会签署《友好交流合作协议》,促进两地经济社会互动发展。加快推进韩国工业园区基础设施建设,为入区韩资企业创造便利条件。韩国浦项现代国际物流园一期建成投产,二期工程开工。在此基础上,珲春积极与韩国浦项集团谋划推进中韩(珲春)产业园项目,目前,该项目建设方案已获商务部认可。珲春示范区经济合作推介会在韩国首尔举行,引起强烈反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