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脚划个口子 一个脚趾没了
长春晚报记者 于慧
都说“千里之行,始于足下”,一旦失去双脚,生活必将举步维艰。可在生活中,往往就会因为人们的大意,给双足带来难以挽回的痛苦。这不,60多岁的孙大爷就因为一次修脚时把脚趾弄破流血,当时没当回事儿,谁知竟给自己带来要被截肢的隐患。要问为啥?这都是糖尿病足带来的危害。
23日,记者采访长春市多家医院了解到,糖尿病并发症由于隐匿性强,很多并发症出现时疾病已经“潜伏”几年,甚至十几年。比如糖尿病足,很多患者一旦发现肢体出现凉、麻、痛等不适时,病灶大多已经存在多年,很多患者甚至不得不面对截肢的厄运。
修脚弄破脚趾后果却很严重
“我现在后悔死了,哪能想到修个脚竟能弄得这么严重……”当日,60多岁的孙先生躺在病床上,一脸痛苦地说。这不,4个多月前,习惯修脚的孙大爷在家泡完脚后就自己动手修脚上的老茧,看着他自己动刀,老伴还曾阻止他,担心他眼神不好伤到自己,让他去浴池找修脚师傅给弄。那天,老人不愿意出门就想着自己弄一下,眼看就要大功告成时,老人手一抖,修脚刀在右脚大拇趾上留下一个口子。“不想让老伴唠叨,我就没吱声。”孙大爷说。因为只流了一点血,老人自己涂了碘伏、上了点云南白药,又用创可贴把伤口贴好了。但奇怪的是,他这次脚受伤,并未像以往那样隔两天就痊愈。
几天以后,孙大爷的脚趾开始莫名地肿胀疼痛,接着,其他几个脚趾也跟着肿起来。倔强的他还是没吭声,细心的子女看出老人走路有异样后一问,老人才说脚被自己弄伤的事儿。“老人被送到我们医院时,整个右脚掌已经出现坏疽。”吉林省人民医院糖尿病足诊治中心副主任李可心说。
记者了解到,医生测量他的血糖竟高达25,老人已经是一个典型的糖尿病足。面对被病菌严重伤害的右脚,手术截肢治疗是最好的办法。老人却不能接受这样的结果。为了不让老人留下遗憾,糖尿病足诊治中心集合内分泌科、血管外科、医学营养科等多科室,经过4个多月的治疗,如今,老人仅失去了坏死的大拇趾,并在逐步康复中。
“受这么一点儿伤,就能带来如此严重的后果吗?”面对记者的疑问,李可心副主任介绍说,糖尿病发病率一直在“爬坡”,而糖尿病足是糖尿病最晚期、最严重的并发症,由其所造成的截肢率、死亡率很高。“糖尿病足,俗称烂脚丫,是糖尿病最严重的、治疗费用最高的慢性并发症之一,约15%左右的糖尿病患者会发生足溃疡,目前,85%的截肢是由于足溃疡引发的。”
糖尿病足小伤口大意不得
李可心介绍说,糖尿病足病是发病率比较高的并发症之一,一旦发病,对患者的健康和经济影响很大。那么,如何才能及时发现糖尿病足的“苗头”呢?“最常见的表现是痛觉异常,包括痛觉过敏和痛觉消失。”所谓痛觉过敏,有的患者表现为下肢远端为主的疼痛和感觉异常,如麻木、针刺感、蚁行感等,严重的患者连皮肤接触裤子、被子时都有难以忍受的疼痛。另外一种糖尿病神经病变突出的表现痛觉消失,患者可能毫无感觉,严重时会发生足溃疡甚至足坏死。这种无痛性的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更容易出现糖尿病足病变,如足溃疡和足踝关节病,一些患者出现足踝关节半脱位、骨破碎仍无感觉;有的患者甚至发生足的严重感染如骨髓炎乃至足坏死,最后被截肢。糖尿病足等带来的慢性创面属于难治性疾病的一种,有住院一年两年的,花费也是巨大的。“糖尿病如果按照标准路径进行诊治,有截肢风险的人群中至少85%以上的人无需截肢。”李可心说。
“糖尿病患者的皮肤很脆弱,哪怕出现一个很小的伤口,也不能忽视,决不能贴个创可贴就了事。”李可心说。在引发糖尿病足的各种诱因中,物理因素占大部分,比如说泡脚太久、洗脚水太烫、穿不合适的鞋、修剪脚趾甲不当等。在日常生活中,糖尿病患者要穿舒适透气性好的鞋袜,不要穿硬鞋、不要用热水袋或热宝暖脚,也不要用很热的水洗脚、经常观察皮肤有无破损、裂口、水疱等,趾甲不要剪太短。除了注意趾甲,还有一些日常生活习惯需要注意,如定期洗脚、每天换袜子、避免赤脚行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