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日报社高级编辑吕方获“吉林新闻名人奖”

10.11.2014  16:08

      他从事新闻编辑工作26年,克服了严重的强直性脊柱炎病痛的折磨,连续上了26年夜班,每天至少在报社工作10小时。天天盯着电脑屏幕,人熬瘦了,背累弯了,却没有改变对新闻宣传工作的热爱。他就是长春日报社高级编辑吕方,下面我们就跟随记者,走进这位“吉林新闻名人奖”的获奖者。

 

        采访吕方的那天,正赶上他体检报告出来,报告上写着高压188,严重的强直性脊柱炎,需要马上到急诊就医。面对医生的诊断,吕方却笑笑说,他都已经习惯这样的高血压了,他说:“我觉得我还行,能挺住,基本上没把这个病当太大的一回事。

 

      26年前,青春帅气的吕方跨进长春日报社的大门,担起了“新闻编辑”的责任。从那时起,常年值夜班,成为这个男人生命的单调轨迹。报纸编辑工作看着让人羡慕,实际上是个无名无利的苦差事,而吕方却是乐在其中:“编辑不了解的人来说可能很枯燥,但是对于我来说每天都是一种新的创作,包括编稿、画版,比如这篇稿子第二天让你处理得跟人民日报、吉林日报那种大报你去比的时候,你觉得我处理得很好,那种成就感、满足感,真是什么东西都代替不了。

 

      吕方现在每天上午九点半就到了报社,正常要深夜零点下班,有时赶上中央或者本市有重要新闻,一等就到凌晨四、五点钟,甚至迎来了早晨上班的同事,长春日报编辑出版部的主任助理张吉清晰地记得:“像建国60周年大阅兵,那一天我印象就特别深刻,当时新华社的稿件我们收集齐的时间是在早上6点,吕主任跟着我们一线的编辑一直等到了6点, 一起排版,一直到9点版样才出来。就是从前一天的下午一直到第二天的早上9点,真的不是一般人可以想象的。

 

      由于长期夜班,身体免疫力低下,吕方患上了严重的强直性脊柱炎,一米七十多的个头,体重只有104斤,背也渐渐地弯了。每当病重时吕方都靠止疼药维持,从来也没有因病耽误过工作。2010年,在解放军第461医院做完脊柱微创手术后,当天就回到了工作岗位,没有向任何人提起自己刚刚做过手术。他说:“这种病就是免疫力低下,我觉得并没有影响我对这份工作的热情,所以我坚持到今天,还没有倒下,很多人因为这个病已经瘫痪了,我是比较幸运的。

 

      26年来,吕方处处以身作则,把精力和汗水都倾注到了他所热爱的党的新闻宣传工作上,他的敬业精神也感动着身边的同事,跟他共事20多年的长春日报文化副刊部副主任马国芳告诉我们:“我认为长春日报如果说评一个劳模,我觉得就应该是他,因为他多年以来一直都是坚持夜班,而且几乎是连轴转,基本上是以报社为家。

 

      总编室对于报社这样的单位来说,它是一个指挥的核心,是最终的总调度室,吕方作为总编室的主任,虽然做了很多工作,却不会像记者那样露个名字。《长春日报》副总编辑丁宁说:“他需要很强的政治素质,作为总编室主任,他要内容把关,在电稿的筛选、展现形式,都要他到晚上甚至很晚的时候作为一个临终的判断,可以说他是长春日报出版方面的一个底线。

 

      吕方说,26年的编辑工作,对他来说是一种乐趣,更重要的是一种责任,因为作为一名党报编辑,这个工作很光荣,因为喜欢这份工作,所有的一切对他来说不是负担,只是生活的一部分。获得了“吉林新闻名人奖”的称号,吕方觉得这个称号让他有些意外:“我是做了我应该做的本职工作,但是却获得了这么大的荣誉,我觉得对我来说是一个极大的鼓励,这个既不是我的一个终点,也不是我阶段性的成就,我觉得就是意外的一种荣誉,我还会坚持把我这份工作做好。

 

长春新闻广播记者:崔云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