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年无悔新闻事业 记“吉林新闻名人奖”获得者吕方

11.11.2014  09:45

26年前,23岁的他迈进了长春日报社的大门,从此,他的生物钟就开始了“黑白颠倒”的日子。如今,被病痛折磨的他腰弯背驼,青春不再。惟有那眼神中的执著依旧,惟有对党的新闻事业痴心不改。他就是荣获吉林新闻名人奖的长春日报社总编助理、全媒体中心主任、总编室主任吕方。

患有强直性脊柱炎

从未因病耽误过工作

26年前,吕方跨进长春日报社的大门,担起了“新闻编辑”的责任。报纸编辑工作看着让人羡慕,实际上是个无名无利的苦差事,吕方参加工作26年,也连续上了26年夜班。每天下午一两点钟就到了报社,正常要深夜零点下班,有时赶上中央或本市有重要新闻,一等就到凌晨四五点钟,甚至迎来了早晨上班的同事,在报社时间平均每天在10个小时以上,赶上有重要新闻,他经常放弃休息。

与吕方共事近20年的文艺副刊部副主任马国芳说,“吕老师在工作中像是有使不完的劲儿,无论什么时候,他都坐在电脑前认真工作着。他身体不好,高血压都达到170、180,可他却说,没事,已经适应了。”

“可以说每天都是高度紧张的状态,重责任、讲政治是我必须要做到的。”吕方的岗位可以说是全报社的中枢,如果出了哪怕一点儿差错,后果都不堪设想。“每天下班前我都要看看自己的手机,从电话、短信中,看看想想有没有什么事落下了。”在吕方的带领下,连续多年长春日报的编辑出版工作未出现大的政治性、事实性和技术性差错。

日报每天见报版面的安排由吕方协调确定,每天为了安排好第二天见报的版面,需协调好编采各部门和广告部门等,有时还要和印刷厂、发行部门进行相关协调哪个版最后安排在几版见报,既要保证重要新闻版安排在相应的版面,又要满足广告客户的要求,哪个先印哪个后印等,都要考虑周到

由于长期夜班,身体免疫力低下,吕方患上了严重的强直性脊柱炎、高血压等疾病,一米七十多的个头,体重只有100斤左右,背也渐渐地弯了。每当病重时吕方都靠止疼药维持,从未因病耽误过工作。2010年,在解放军第461医院做完脊柱微创手术后,当天就回到了工作岗位,没有向任何人提起自己刚刚做过手术。

带领总编室

成为能打硬仗的坚强集体

2010年7月28日凌晨开始的连续几场强降雨,使长春市遭受洪水袭击。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作为一名党的新闻工作者,在关键时刻,吕方日夜坚守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根据全市防汛抗洪救灾工作会议精神和防汛抗洪的形势,及时和上级领导沟通协调,在《长春日报》一版率先推出了“万众一心  抗洪救灾  科学调度  确保安全”专栏,使《长春日报》要闻版的抗洪报道形成了规模和气势,报道内容更加醒目突出。栏目见报第二天,长春市委宣传部在当天下发的“防汛抗洪救灾宣传方案”中即要求市级新闻单位统一开设“万众一心  抗洪救灾  科学调度  确保安全”这一栏目,《长春日报》把工作做到了前头。

吕方把全部时间几乎都用在了工作上,“原来我还有点儿个人爱好,摄影,游泳,现在可顾不上了。”吕方朴实的语言中,对工作痴心不悔,也透露着对家人的愧疚。“工作,我不觉得是辛苦,是种乐趣,更是责任,它是我生活中的一部分,只是陪家人的时间确实太少了。”

在平时工作中,吕方坚持少说多做的原则,工作干在前头。在他的带领下,长春日报总编室成为了一个肯于吃苦、能打硬仗的坚强集体。每当有重大新闻、重要会议、大型活动、突发事件,比如全国、省市党代会,人大政协会,汶川地震、伊拉克战争等等,《长春日报》都会全面地给予报道,准确把握正确的舆论导向,收到了良好的宣传效果。

记者  王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