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市消协:调查发现超五成消费者信息被泄露

28.10.2015  10:32

  “互联网+”以及由其带来的互联网创新正迅速地改变我们的生活,而通过大数据的挖掘,经营者也能提供更加精准、贴心的服务,获得更大的收益,但消费者个人信息也越来越多地被经营者所掌握,由此带来的信息泄露风险,不能不引起我们的警惕。

  昨日,长春晚报记者从市消协获悉,为了解消费者对个人信息被采集及大数据运用的观点、看法,消费者对个人信息保护的期望,长春及29省市消协(消委会、消保委)开展了相关网络调查,发现过去的一年中52%的受访者表示数据曾遭泄露。

   调查:超五成消费者信息被泄露

  “我几乎每天都能收到各类高考补习班的电话,你是XXX的家长吗?高三学习有困难我们可以给补习。这种电话太烦人了!”“你好,我是XX学校的老师,我们的兴趣班非常适合5岁的孩子,这周六你可以带孩子来免费体验……”采访中,记者发现很多家长的手机经常可以接到这样的骚扰电话,其中只有少部分家长的手机号码是平时带孩子去游乐场玩,为获得气球等礼品自愿填写的,其他大部分家长都是在不知原因的情况下信息被泄露了。

  针对“过去一年中,有没有发现个人信息被泄露”的问题调查,52%的受访者认为“”,认为“没有”的受访者约占40%。

  据市消协的工作人员介绍,在大数据时代,对个人数据的收集方式更加多样,比如智能手表、运动手环之类的个人穿戴式智能设备,就有将个人健康数据上传到服务器的功能。调查显示,只有44%的受访者表示知道存在这个隐患,还有40%的受访者表示“不知道”,另有16%的受访者表示“说不清”。

   现象:个人通信信息泄露最多

  记者对20名市民进行了采访,14名市民表示曾接到过陌生人的骚扰电话,还有市民表示对方能准确地说出机主姓名和银行卡的相关信息,叫人担忧。

  由于个人信息范围十分广泛,在本轮调查中,消协将个人信息分为六大类,分别为个人身份类信息,包括姓名、家庭住址、身份证号、工作单位等;个人消费类信息,包括网购记录、线下购物记录、网络浏览记录等;个人通信类信息,包括手机号码,邮箱地址,短信、QQ、微信等聊天记录;个人财务类信息,包括银行卡号、个人财务状况、网络账号和密码等;个人背景类信息,包括病历、体检记录、学历、工作经历等;个人社会关系类信息,包括家庭成员情况和婚姻情况等。

  关于“在大数据时代,你被泄露最多的个人信息主要包括哪些”这一问题,消费者的投票显示,泄露最多的是个人通信信息,达到33%;其次是个人身份信息,为28%;第三是个人消费信息,为20%;个人财务信息为10%,排第四;个人社会关系信息排第五,约8%;泄露最少的是个人背景信息,约3%。

1 2 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