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商砸钱来势汹汹 掀起电影票“价格战”
资料图片
“价格便宜,买票也方便。”上周末 长春 市民王先生带着儿子看了一回《超能陆战队》,影院现场购票80元,在网上订票直接半价40元。
其实,从2014年开始,微信电影、美团、淘宝、猫眼、糯米等电子购票平台(统称“电商”)集体掀起了一场电影票价格战,一些电商甚至打出了“9.9元看大片”的超低票价。
就在观众们沉寂在低价观影的喜悦中时,一些业内人士坐不住了,“通过电商的‘低价票’可以带动市场人气,提升影院上座率,但火爆的背后却给影院带来重重隐患。”
电商低票价来势汹汹
在“电商”的介入下,低价电影票的促销概念很早就出现了。2014年3月份,百度和阿里巴巴打价格战,3.8元的电影票促销,掀起电商争夺线上售票市场的序幕。去年“双十一”期间,淘宝电影再推19.9元可购两张影票的活动,随后猫眼、糯米不甘示弱,推出了9.9元电影票的优惠。
电影《一步之遥》上映前,9.9元的低票价真正实现了观众“低价看大片”的愿望。根据片方公布的数据,预售仅两个小时,就卖出了6000张影票,但这样的举动在很多人看来,电商们是近似疯狂的,因为影票的差价,完全是由电商来买单的。而且此后类似的促销更加频繁。2015年春节贺岁档期间,在大众点评上全国半数以上电影场次都可享受9.9元票价,另一半场次给予用户30元以上的补贴优惠。而美团猫眼从大年初一到初三《天将雄狮》全场15元,其它片子19.9元起。数据显示,结果春节七天长假共吸引4300万人次走进影院,贡献出17亿人民币的票房,缔造出全球市场的“第一档期”。各路电商齐聚电影售票市场,从宣传到价格对峙展开了全方位竞争,其势头一点不比2014年打车软件“疯狂”的时候低。
低票价“绑走”观影人
不可否认,电商们的低价票带动了市场人气,提升了影院上座率,但影院经营者同时也发现,观众在影院前台买票的越来越少,观众都去电商那里买票了。
电商愿意为差价买单,表面看上去,观众实现了低价观影,影院的上座率提高了,是皆大欢喜的事情,但一些业内人士却认为,“电商这种近似疯狂的促销举动,其实就是变相的‘团购’行为。”通过打价格战,在短时间内提升客户量,看起来很繁荣,但对整个电影市场的发展不是好事。
“通过这种低价团购方式卖票,片方分不到钱,长此以往势必会影响到整个电影产业。”长春某影院的王经理说,“现在电商这种促销方式,就是通过烧钱抢占端口,‘绑走’观影人,而这种方式到底能走多远,还是个未知数。”
当下影响
影院很容易被电商“绑架”
长春某影院总经理阿勇(化名)介绍,目前以他经营的影院为例,网络售票比例已达到50%,有时甚至会超过70%。以不久前上映的《天将雄狮》为例,片方规定影院的最低票价是35元,影院以此价格售票的话,片方和影院各收票房的50%。但现在有电商的参与,影院必须从自己的50%中拿出一部分交给电商,作为电商参与影票分销的回报。算下来,每个月电商会从影院拿走1%~2%的销售额。
另外选择和电商合作后,影院很容易被电商“绑架”。“以《天将雄师》为例,一旦和电商合作,电商就会要求影院首日包多少票、排多少场次,对其他片子就不公平。”阿勇说。
除了要看着电商分走自己的利润,另外电商的参与也让影院的优势越来越弱。阿勇说,未来当网络购票比例进一步扩大时,电商势必会进一步争夺话语权,甚至争夺分成比例,这对于已经丧失售票主动权的影院来说,那时的日子势必会更难过。
未来猜测
电商或涉足电影全产业链
“电商不会甘于只做打工者,从马云布局电影产业来看,未来电商恐怕要插手电影的全产业链。”业内人士阿勇说,“可以试想,如果一家电商做大了,它完全可以直接做自己的电影发行渠道,可以跟片方谈合作,也可以跟影院谈场次,不但可以获得更多的票房分成,同时还能省去不少宣传费。”阿勇大胆猜测。
阿勇认为,对于影院来说,与电商拼渠道并不是明智之举,“未来影院和电商可以进行整合,也可以互相依赖,形成互助生存的关系。”
新文化记者 刘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