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五”期间核心价值观在吉林生根发芽

25.01.2016  23:42

记者 韩雪洁

数九寒天,滴水成冰。寒冬里,一股股爱的暖流,让人们感觉心头骤热:吉林省华益爱心协会的志愿者们顶着严寒走进抚松,为贫困学生送去171个装着棉衣、棉鞋的“温暖包”;长春市鼎庆党员志愿者协会为绿园区贫困学生捐赠20多万元助学款,140多名学子受益;扶余市农民志愿者为敬老院送去一箱箱亲手包好的冻饺子、豆包……这些善行义举和感人场景,是“吉林志愿者在行动”,是“吉林好人”在前行,是我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实践活动的生动注解。

无私奉献,大爱无疆。2012年以来,我省通过大力开展志愿服务、评选“吉林好人”,传承传统美德,营造浓厚舆论氛围,让核心价值观落细、落小、落实,在吉林沃土生根发芽。

志愿服务蓬勃兴起,公益理念深入人心

志愿服务是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最广泛的载体和社会实践,还是一项行善立德的公益事业。我省顺应时代发展、社会需求、民众需要和志愿者服务愿望,务实创新,以组织化推进志愿服务制度化、社会化、常态化和法制化,初步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吉林特点的志愿服务发展之路,为经济发展、民生改善、社会和谐作出了贡献。

普及志愿理念、传播志愿精神,使越来越多的人成为志愿者,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者。2014年8月,我省拥有志愿者216.3万人,占人口总数的8%,注册志愿者142.7万人;到2015年8月,全省志愿者总数升至247.63万人, 注册志愿者183.43万人,志愿者人数大幅增长。

各地涌现出很多优秀志愿服务组织和个人。长春市心语志愿者协会负责人于海波,是一位坐在轮椅上的重症残疾人,在她和志愿者们的共同努力下,15年来先后为2500多名贫困家庭中小学生筹集助学金120余万元,心语志愿者团队遍布长春各个校园。通化市志愿者张宝艳和爱人秦艳友,2007年建立了“宝贝回家”志愿者协会和网站,目前已帮助1350多个孩子回到亲人的怀抱……

在全省高校党团组织的引领下,我省大学校园志愿服务活动风生水起。吉林大学将志愿服务纳入本科生学分;东北师大的红烛志愿者协会影响广泛,在校大学生有三分之一成为志愿者。各校大学生课余时间进社区帮扶孤寡老人,假期参与支教支农的人数不断增多。

完善志愿服务机制,推进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制度化常态化,打造“与爱同行——吉林志愿者在行动”品牌。“三关爱”、“邻里守望”、“爱在村屯”等志愿服务活动有声有色,志愿者走进社区、走进村屯、走进校园、走进企业、走进军营、走进特殊群体,为百姓分忧、为政府解难。

榜样就是力量。我省从2012年开始,建立了全省志愿服务表彰制度,目前已表彰了60名吉林优秀志愿者标兵和60个优秀志愿服务组织标兵以及7245名优秀志愿者和1702个志愿服务组织,在全社会营造了“做志愿者光荣”的浓厚氛围。

有困难就找志愿者,有时间就做志愿者;哪里需要服务,哪里就有志愿者的身影。“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和公益理念正逐渐深入人们的心灵。

吉林好人”引领时代风尚,好人群体筑起“道德长城

2014年2月,我省出台了《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施意见》,部署全方位多角度践行核心价值观,并提出在全省范围内开展“吉林好人 引领风尚”主题实践活动,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向深入。

一年多来,各具特色、丰富多彩的“吉林好人”评选活动在全省各地方兴未艾。“群众选、选群众”,群众在活动中实现了自我教育、自我提升。到2015年四季度,全省共评选产生“吉林好人”800多名,各市(州)、各行业评选产生各级各类“身边好人”2万余名,并涌现出3位全国“时代楷模”、7位全国“最美人物”、45名“中国好人”。

吴亚琴,长春市宽城区长山花园社区党委书记、社区主任,为居民排忧解难,吃苦受累没有怨言,带领居民把昔日老旧散弃的企业家属区,建成了幸福花园社区;金春燮,延边州汪清县关工委主任,10余年间历尽艰辛考证全县烈士牺牲地和抗战遗址,整理抗战书籍资料,组织抗战故事报告会,有力传承和弘扬了伟大的抗战精神;崔光日,汪清县公安局交警大队城区中队指导员,长期战斗在治安、缉私、缉毒、交通管理等基层一线,履职尽责、心系百姓,身患重病仍坚守岗位、忘我工作,展示了一名优秀人民警察的铮铮铁骨……

这些被发现、评选出的“好人”,大多是来自基层一线的工人、农民、社区居民和普通干部,他们以孝行义举、敬业奉献、无私无畏、诚信友爱的精神品质感动着身边的人,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人格化代表,激发起人们的思想共鸣。

省委宣传部全力推动,省、市、县三级电视台全部设立了“好人发布厅”,让好人事迹家喻户晓,让遭遇困境的好人得到帮助。全省很多地方都在街路边设立了“好人榜”,好人形象成为一道美丽的风景。

褒奖凡人善举,放大微小感动,树好人、评好人、学好人、做好人、帮好人,形成“好人现象”。

舆论宣传汇成主流交响,传统文化蕴藏精神动力

作为传播社会主流价值观的主渠道和主阵地,省直主要新闻媒体掀起了全栏目、全覆盖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热潮,报纸、广播、电视、网络纷纷在重要版面、时段开设专栏、专版、专题,发挥各自特色优势,策划新闻专题、大型活动、热线互动,“天天见好人、日日有好事”。《身边的感动》《感动吉林》等报道各具特色,栏目异彩纷呈,形成了声势浩大的传播正能量、弘扬主旋律的交响乐,让“三个倡导”、24字核心价值观随处可见、入脑入心。

吉林人民广播电台《好人帮》是一档充满正能量的节目,经常通过热线互动,帮助遭遇困境的人。主持人虹冰说,《好人帮》是一个构建人与人和谐相处的平台,在这个平台上实现着社会互帮互助的梦想。不仅如此,吉林人民广播电台将核心价值观融入九套频率全天播出的139档自办节目中,还每天至少50次在九套频率滚动播出“讲文明树新风”公益广告,以平凡人和普通公众为主角,通过艺术化手法、平民视角再现公众日常生活中的美德,倡导核心价值观内容。《爱心驿站》是吉林电视台首创的栏目品牌。它的诞生缘于长春冬季严寒的天气。2012年11月,长春接连下了几场大雪,环卫工人们夜以继日地清扫冰雪,工作间歇却很难找到一个背风避寒的地方,更难喝上一杯热水、吃上一口热饭。记者发现这一情况后,联合长春市心语协会发起创建“爱心驿站”公益活动,倡议城区临街店铺打开大门为环卫工人提供一壶热水、提供一处休息的地方。如今,“爱心驿站”已不仅是单纯的公益活动,更是人们对核心价值观的自觉实践。

春风化雨,润物无声。我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实践活动,激励广大干部群众从自身做起,崇德向善、见贤思齐,增进了人们的价值观自信自觉,集聚起社会文明和谐正能量,为实现富民强省、全面小康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道德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