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响“特色经开”建设攻坚战

26.01.2018  07:15


  2018年,长春经开区将通过科技孵化器攻坚,加快打造经开科创广场,将其作为创新、创业、总部经济的重要载体。图为经开科创广场航拍。

  2017年,长春光机所成功入选第二批国家级双创示范基地,也是全国首批科研院所类国家双创示范基地。图为2017年9月12日在光机所举办的双创示范基地揭牌仪式。

  去年6月20日,世界500强企业马瑞利集团旗下汽车照明系统新工厂在长春经开区投产,总投资10亿元,主要生产LED车灯系列产品。

  长春经开区在京举办的“一带一路”项目推介暨长春兴隆综保区益思乐项目发布会上,50多家从事国际贸易的企业确定进驻兴隆综保区进出口商品展示交易中心,其中18家企业现场签约。图为进出口商品展示交易中心外观。

  去年11月27日,长春经开区与中粮集团生化平台签署战略合作协议,计划投资75亿元的中粮长春玉米产业园项目正式启动。长春经开区与中粮集团有良好的合作基础,图为坐落于经开区生物产业园区内的吉林中粮生物材料有限公司。

  一汽丰田(长春)发动机有限公司投资5亿元建设6ZR发动机生产线,实现ZR发动机的五大主要部件自制,进一步提高了产品附加值。图为一汽丰田发动机生产车间。

  

 

  对长春经开区而言,开局就是决战、起步就是冲刺。

  开年第一周便召开全区工作会议,对全年工作早谋划、早部署、早落实;打响系列攻坚战,谋求经济社会各主要领域的全面突破;积极“走出去”,抢前抓早开展招商……刚刚翻开2018年年历,长春经开人就铆足了劲,以更加良好的作风、更加饱满的精神和决战决胜的姿态,迈上新征程、冲刺新目标。

  为新征程瞄定新坐标。深入贯彻落实十九大精神,中央、省、市经济工作会议精神,长春市政协副主席、长春经开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何泉秀在全区工作会议上提出,“实现各项工作突破,主攻方向就是全面加快特色经开建设。

  长春经开区为“特色经开”注入丰富的内涵,清晰标注出全区未来发展方向和路径——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开动脑筋,打破常规,以打造特色为抓手,以突破工作瓶颈为手段,以实现高质量发展为目标,让经开区的优势和长板更为明显、更加稳固,让劣势和短板争先追赶甚至弯道超车,核心就是要通过“”的突破,带动“线”的提升,进而实现开发区“”的整体晋档升级。

  “特色经开”追求“”和“”。“”,是指在工作中更加突出质量和效益,更加突显先锋排头意识,争当典型示范,发挥引领带动作用。“作为老牌开发区,我们也要有这个雄心壮志和勇气担当,要用特色引领带动全区工作,也要用特色趟路为全市做贡献。”何泉秀表示。“”,则是工作方法新、工作载体新,内在上利于工作推进,外在上让人眼前一亮,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新”。

  如何把“特色经开”建设落到实处?经开区精心设计了一系列攻坚战行动,涵盖转型升级、招商引资、重大项目、软环境建设、民生、城市精细化管理等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主要领域。攻坚战的实质,就是打破常规、突破瓶颈。这些攻坚战,作为建设“特色经开”的载体,将推动全区工作实现“牵一发动全身”的整体效果。同时,将提升经开区的吸引力和关注度,对外展示经开区务实担当的整体形象和发展氛围,

  围绕建设“特色经开”开展系列攻坚战,进一步激发了全区干部队伍团结战斗、攻坚克难的干事热情。各攻坚战方案内容细致,分门别类制定了攻坚举措、确定了主体责任和具体分工,并进一步明确了组织领导、考核监督、统筹调度等保障措施,可操作性极强;各部门振奋精神,迎难而上,主动领任务、主动自加担子,迅速抓落实,为打好打赢攻坚战贡献力量;各单位、各部门以及国有企业,还正在谋划围绕“特色经开”设计各自的攻坚战,通过大小攻坚相结合,有体系地把全区工作串联起来、共同推进下去。

  “入之愈深,其进愈难。”长春经开区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经济社会各领域的改革发展已到了攻坚期,剩下的都是“难啃的硬骨头”。每一个攻坚战,都是一场硬仗;每一个攻坚战,也都是必须完成的硬任务。催征号角吹响,经开人已行于路上,正在奋力奔向一个“实体经济更加繁荣、开放层次更加合理、城市功能更加完善、发展环境更加优化、干部队伍更加有为、人民生活更加幸福”的新经开。

  大力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建设“特色经开”,“实体经济”和“对外开放”成长春经开人口中的高频词汇。

  实体经济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根基。作为全市乃至全省实体经济主战场,今年,经开区将以“质量第一、效益优先”为原则,通过对招商引资、重大项目、转型升级、科技孵化器等领域进行攻坚,大力发展实体经济,提升全区经济综合实力,走出高质量发展新路。

  作为内陆地区,开放发展始终是一块短板。在打造全面开放新格局的背景下,省市正在迫切寻求突破的支点,给长春经开区扩大对外开放带来新契机。兴隆综保区功能平台作用已经成熟,先发优势已经形成,作为省市参与“一带一路”的支点,将承担起更多开放重任。依托兴隆综保区,经开区抢抓机遇,用好优势条件,立足特色“引进来”,扩大优势“走出去”,加大招商引资力度,聚合创新要素,不断提升对外开放的层次和水平,增创高质量发展新优势。

  在“强基础、补短板”上持续发力,“特色经开”必将成为深入人心的品牌,推动长春经开区迎来更加天高海阔的未来。

  开展重大项目攻坚——

  做大做强实体经济

  长春经开区作为我省老牌国家级开发区和综合性开发区、全省实体经济主战场,近年实体经济发展迅猛。新时代蕴含新机遇。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必须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这给经开区推进实体经济转型升级、做大做强带来历史性机遇。

  如何进一步发展实体经济、在做大做强实体经济上当好“排头兵”?长春经开区正在实行“两手抓”——一手抓“老地盘”稳固,巩固、提升原有工业经济带发展;一手抓“新阵地”建设,加快项目落位和开工建设。通过“”“”并进,经开区力争书写实体经济更加繁荣的“新样本”。

  巩固“老地盘”,深耕固有优势。经开南区曾是长春产业发展的“特区”,是长春经开区中最先发展起来的区域。当前,南区两条功能发展带已形成规模,一条是依托伊通河形成的生态休闲功能发展带,另一条是高新产业发展带,包括东环城路与洋浦大街之间的区域。其中,高新产业发展带正是经开南区发展多年的工业集聚区,一汽丰田、博泽、福耀玻璃、长春卷烟厂等大型工业企业都坐落在此,特别是大陆汽车电子和富维安道拓两家企业2017年产值双双突破100亿元。长春经开区相关负责人介绍,如今,该发展带承载起南区完善和提升产业功能的重任,将仍以工业为主,持续发展高新产业,优化产业结构,促进产业升级,建设新型的工业园区。

  建立“新阵地”,壮大实体阵营。长春经开区扭住项目建设不放松,以其为抓手、为载体,夯实实体经济发展。今年,全区将开展重大项目建设攻坚战,落实120个5000万元以上项目,推进项目建设单位全面完成各项前期手续,实现全年开工率100%的目标。经开区各项目服务局、经发局、商务局、规划局、环保分局、国土分局、建设局、文教局、社发局、综保区规划建设处等迅速行动起来,着眼于打好项目服务、开复工、破解难题、入统入库四个战役,力争合力打赢重大项目建设攻坚战——

  打好项目服务战役。由项目服务秘书做好项目前期手续相关办理工作,建立项目前期手续办理联席工作机制,确保重大项目全面完成立项(备案、核准、审批)、环评、土地、规划、施工许可证等前期手续。

  打好开复工战役。落实项目服务秘书工作制、重大项目领导包保责任制,各相关部门领导带头推进项目建设,随时解决项目单位提出的问题困难,确保全年5000万元以上建设项目120个,全年项目开复工率100%。

  打好破解难题战役。一方面,下功夫厘清问题。经发局定期组织对重大项目的问题调度,全面找出项目建设薄弱环节,找准问题症结,列出问题清单,确定责任单位,细化时间节点要求,确保项目建设推进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得以及时解决;另一方面,着力解决问题。经发局将组织相关部门定期召开项目调度会,按照问题清单逐一核对落实、解决情况。

  打好入统入库战役。及时完成项目入统入库工作,促使具备条件的新建亿元项目全部实现入统入库。新建亿元以上、有固定资产投入的项目将在开工月及时申报入库材料,做到次月库中有数。

  开展招商引资攻坚——

  奋力拓展外向型经济

  2017年12月9日-10日,长春市政协副主席、长春经开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何泉秀利用周末时间带队赴北京开展招商引资及经贸交流活动;12月10日,在京成功举办“一带一路”项目推介暨长春兴隆综合保税区益思乐项目发布会,来自全国的50多家从事国际贸易的企业确定进驻兴隆综保区进出口商品展示交易中心,其中18家企业代表现场签约;12月17日-22日,赴长三角、珠三角地区开展招商引资活动,利用五天半时间考察拜访了六个城市的9户企业、洽谈推动项目……

  行程紧锣密鼓,洽谈务求实效。长春经开人将“提质提效”精神熔铸在招商引资工作中,入冬以来持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高位推动、上下合力,只争朝夕变“冬闲”为“冬忙”。

  思维决定行动。长春经开人的抢前抓早、主动作为,正是缘于把招商引资当作全区工作的重中之重、当作助推开放发展的“一号工程”来抓。

  依托全区产业基础雄厚、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迅猛、软环境品牌初步形成等优势条件,特别是凭借兴隆综保区这个得天独厚的对外开放平台优势,长春经开区自觉融入到国内外发展的大格局中进行研究、比较、思考和推动,确定今年将以综保区为主战场集中开展招商引资攻坚战,通过积极“走出去”、大力“请进来”,努力培育和引进更多的外向型企业,不断加大开放力度,构建开发开放新格局,挺立全省开放最前沿。

  坚持“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的招商办法。长春经开区根据目前重点洽谈的项目情况,利用冬春的有利时机,将陆续以小分队形式开展域外招商活动,重点包括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等地区;根据目前在谈境外项目情况,结合省市境外出访活动,将针对重点区域组织境外招商推介活动,吸引更多境外企业投资;积极与省市有关部门沟通,千方百计掌握项目信息资源,结合省市组织的各类展会、经贸交流、项目(投资环境)推介等招商引资活动,邀请目标客商到经开区考察洽谈,推介经开区投资环境。

  强化顶层设计,做好项目谋划包装。围绕智能汽车电子及零部件、农产品深加工两大支柱产业,国际贸易、生物医药及健康两大新兴支柱产业,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现代物流、大数据、现代服务业五大主导产业,充分发挥综保区的品牌优势,以积极打造肉类进出口、红酒进出口、水产进出口、药材进出口、板材进出口等区域性集散中心为目标,加快企业集聚,促进产业集群。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今年经开区招商引资将更加注重提升项目质量、注重项目带来的经济效益,狠抓大项目,把引进重大投资项目(高端制造)、世界500强项目、税源项目(特别是总部经济)和域外投资项目作为工作重点,使全区招商引资项目的数量和质量同步提升。“我们既要铺天盖地,还要顶天立地,要在长春市有更多能打得响的重大项目。”长春经开区商务局负责人表示。

  通过强力攻坚,长春经开区今年力争实现新签约项目、新开工项目数量、质量双双超过2017年。计划新签约项目164个、新落位开工项目142个,落位一批在省市具有影响力和产业带动作用的大项目、好项目,促使全区对外开放水平实现质的飞跃。

  开展转型升级、结构调整攻坚——

  促工业与服务业两翼齐飞

  长春经开区被纳入国家首批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园区,光机所成功入选第二批国家级双创示范基地;大陆汽车电子等一批企业加大技改投入,向技改要效益;如影随行等众创空间蓬勃兴起,大力推动创业创新……走进长春经开区,处处都能感受到“转型升级”的强劲脉动。

  长春经开区坚持把“转型升级”作为发展关键词。去年12月召开的全省经济工作会议提出,“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着力淘汰无效供给,推动新旧动能转换,为实体经济发展降本减负,推动老工业基地加快转型升级、向质量和效益提升转变。”落实会议精神,围绕推动高质量发展,长春经开区打响转型升级、结构调整攻坚战。

  工业是长春经开区的立区之本,也决定着全区发展的未来。今年,经开区将着力稳定工业发展,夯实经济发展底盘。按照省委常委、长春市委书记王君正提出的“传统产业品牌化、支柱产业高端化、新兴产业规模化”要求,经开区继续打造汽车及零部件千亿级产业,发挥汽车零部件产业的核心支撑和引领作用,确保汽车零部件全年产值继续保持两位数以上的增长。同时,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一方面,稳存量。力争全年增速保持在12%以上,总量和增速继续居于长春市各国家级开发区前列;另一方面,做大做强以机器人为代表的高端装备制造、大数据、新能源汽车、生物基材料、以石墨烯为代表的新材料、生物医药、以跨境电商为代表的国际贸易等七个百亿级以上战略性新兴产业,确保各产业增速在30%以上,为未来发展积蓄能量。

  服务业曾是长春经开区的短板,近年来,长春经开区下足功夫推动服务业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二三产比例长期维持在7:3左右。经开区主动对标发达国家和地区的三产比例,正视差距,今年再度奋起直追——

  强化保障服务,促进服务业持续稳定发展。针对信息软件业、商务服务业、文化、娱乐体育业、居民服务修理业等重点行业,将谋划出台促进传统服务业发展的政策;发挥政策引领作用,进一步激发服务业企业自身活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鼓励企业向网络化、智慧化等新兴业态发展;持续优化营商环境,确保华阳汽贸、长春之星、经开集团等传统重点三产企业继续保持高位增长,确保批零住餐行业等优势行业平稳发展。

  培育新动能,调整结构、提升增量。一方面,依托现有优势行业,加快培育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培育服务业发展新引擎,推动服务业结构性改革。破解汽车销售业占比社消零,商务服务业占比营利性服务业比重过大的问题,推动会展分别与文化、旅游服务、体育健身、互联网相结合。围绕浪潮大数据,紧抓智慧长春、智慧经开建设、中国制造2025示范试点建设的发展契机,推动大数据产业长足发展。另一方面,依托工业及汽车零部件产业的发展优势,进一步向下延伸产业链条,高标准谋划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推动以汽车物流,智能汽车、网联汽车等汽车后服务产业的发展。依托综保区的平台优势,谋划发展跨境电商、国际陆港、智能仓储物流等现代服务业。

  加强载体建设。通过引入总部基地、体育产业、中央商务、电商平台、养老产业等服务载体,打造现代服务业集聚区,提高区域核心竞争力。大力发展楼宇和总部经济,进一步支持市场主体建设楼宇、综合体等公共服务平台,提升楼宇经济能级;加快打造经开科创广场、综保区产业平台、新外贸平台三大载体,加快综保区双创中心建设。

  通过“稳定二产、加速三产”,长春经开区将加快补足服务业发展短板,大力促进全区服务业发展,逐年提高三产比重,力争今年三产占比达34%以上,到2020年,实现“十三五”规划提出的6:4的既定目标,让工业与服务业两翼齐飞。

  开展科技孵化器攻坚——

  为创新创业搭好平台

  “围绕智能制造和人工智能的产业方向,科创中心集中了高科技新材料、工业机器人、核电设备生产、智能家居、装配式建筑、无人机遥感、智能安防等创业企业。另外还有工业设计等配套企业,服务于工业。”浙大校友(长春)产业科技创新中心总经理李志豪介绍。

  去年,长春经开区利用中意国际大厦与浙江大学合作共建了经开科创广场。科创中心即位于中意国际大厦B座,也是双方为落实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共同打造的智能制造业专业孵化器。中心自去年9月成立至今,已有30多家企业入驻,部分企业在这里已得到快速发展,孵化成效初显。

  乘势而上,今年,经开区在科技方面先行先试,主要依托经开科创广场开展科技孵化器攻坚战,将科创广场作为创新、创业、总部经济的重要载体,补齐全区创新创业平台短板,进而将其打造成为特色经开中科技创新创业的新亮点。

  为此,经开区设立了明确的攻坚目标:今年,要实现科创广场全面投入使用,争取引进智能制造领域科技型企业40户以上;企业成功申报发明专利数30个以上;举办创业讲堂、CEO俱乐部、创业沙龙、创业汇等创业活动18次以上;当年争取认定为省级孵化器。

  围绕该目标,经开区将多措并举,做好运营管理和后勤保障,促进科技孵化器快速成长、成熟——

  提高运营管理水平。通过引入1-2家具有一定运营管理经验的孵化器和加速器的专业管理团队,以协议方式让渡部分场地资源,由其招揽符合条件的相关公司(企业),在一定时间内帮助其尽快孵化成长,并最终在经开落地生根、发展壮大。今年力争引进先进制造领域科技型小企业(公司)40户以上,辅助运营机构举办18场科技创业活动和沙龙;打造适合科技企业发展的外部环境,完善科创广场规章制度条款,使入孵企业有章可依、有序运营。

  推进总部经济发展。利用科创广场的部分场地及配套资源,将科创广场13、14层作为经开区总部经济发展平台,通过招商引资的方式吸引总部、税源企业进入科创广场,全年计划引入总部企业15家。

  加速高端人才成果转化。以促进驻长中国两院院士科技成果转化、更多地在长春经开区开花结果、更多地形成本土核心竞争力为宗旨,与省内外各大高校科研院所合作,使更多高端人才科研成果能够就地转化,进而实现产业化。

  加强配套服务功能以及做好后勤保障。引入运营方(天使基金),不断完善科创广场商务服务、公共会议、机动工位、路演、创咖、生活服务等公共服务功能,并为入孵企业提供标准化专业化的后勤服务,满足创业需求。

  除了推进科创广场平台的建设运营,长春经开区还将着力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培育发展新动能。进一步加强与长春理工大学、光机所、应化所等国内外高校及科研机构的合作,着力吸引和培植科技型“小巨人”企业、高新技术企业,文化创意产业、高校成果转化站等有发展前景的高精尖项目。全年计划新培育科技型“小巨人”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分别达5户以上,新增省级企业技术中心2户以上,推动文化创意产业、高校成果转化建设取得明显进展,进一步提高长春经开区的核心竞争力。

  开展闲置厂房资源攻坚——

  强化企业发展要素保障

  “目前,土地已经成为发展中的稀缺资源,必须科学利用,特别是要通过整合、清理和储备,盘活存量土地,挖掘用地潜力,不断提高土地配置和利用效率。”长春市政协副主席、长春经开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何泉秀的话语掷地有声。

  今年,长春经开区将大力加强土地集约节约利用,特别是通过开展“闲置厂房资源攻坚战”,鼓励现有厂房合理利用,使闲置厂房焕发新生机,为企业扩产扩能、招商引资做好要素保障。

  按照“摸清底数、梳理分类、精准包装、分类分阶段实施利用”的总体思路,长春经开区在2017年11月和12月,利用两个月时间,开展了对闲置厂房资源详细调查摸底、与有闲置厂房的企业深入对接等基础性工作。通过调查摸底,经开区确切掌握了闲置厂房的详细位置、结构、层数、建筑面积、空置面积、建设时间、企业意向(出租、出售、收储)、厂房配套设施等情况。在此基础上,经开区与厂房资源所属企业进行深入对接洽谈,进一步明确了闲置厂房适用产业类别、租金标准、年限等出租、出让条件以及配套设施等,并对已有明确出租、出售意向的厂房资源进行了深度包装,为今年推进闲置厂房利用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根据经开南区与北区企业的不同情况,2018年,经开区着力推进闲置厂房的盘活再利用——

  在北区企业闲置厂房资源的利用上,对有明确出租意向的,将主要用于现有企业扩能改造,解决现有企业发展空间不足问题,新引进的合适项目资源也可与企业对接洽谈;对有收储、出售等其他意向的,根据企业意向进行灵活地分类处置。

  在南区企业闲置厂房资源的利用上,对有明确出租意向的,将主要用于现有企业扩能改造,新引进的合适项目资源也可与企业对接洽谈;对无明确出租意向的,鼓励其合理利用发展高端制造业的优惠政策,引进高科技企业、孵化类企业、生产性服务业,进行合资、合作等;对有收储、出售等其他意向的,由相关部门继续跟进;对南区闲置楼宇,主要用于引进注册类税源企业、总部经济、双创企业等。

  此外,针对精准包装的闲置厂房资源,还将利用各种展会、洽谈会等资源,对外进行统一推介。经开区国控集团、保税公司闲置单层厂房还全部列入招商部门的招商引资计划,由各招商部门进行招商,为项目加速落位提供了更多的平台和载体、为全区经济转型升级与加快发展开辟了更广阔的空间。

  开展软环境攻坚——

  “六大举措”打造最优营商环境

  “抓环境就是抓发展”,这一理念,在长春经开区已成为普遍共识、深入人心。推进软环境建设、提升经济软实力,长春经开区永不止步。

  今年,经开区坚持把发展软环境作为提升区域竞争力的核心,致力于进一步打造软环境品牌。以转变工作作风为主线,以提高行政效能为重点,以强化制度落实和监督检查为抓手,以企业、基层、群众满意为标准,经开区将进一步提高办事效率和服务水平,对标高位、补齐短板,不断开创软环境建设新局面,力争打造长春市最优营商环境、塑造国家级开发区中最具特色软环境建设品牌。

  瞄准目标出实招。经开区将强化六大举措,力推全区服务环境、政策环境、政务环境、监督环境、干事环境、社会环境实现大提升,全方位优化软环境,增强区域吸引力和核心竞争力。

  强品牌,促服务环境大提升。建立会商机制,通过每季度召开专题会、联席会、调度会等,集中破解项目建设和企业发展中的各类难题,确保项目有序推进、企业安心发展;实施百名处长服务百个项目的“双百”行动,一抓到底地服务项目,促项目“三早”;深化“企业服务日”和“基层总动员、服务全覆盖、环境大提升”活动日两大载体,进一步发挥特色载体的品牌效应。

  强落实,促政策环境大提升。争创“经开政策大讲堂”特色品牌,每月组织开展一期宣讲活动,帮助企业用好用足政策;拓宽宣传渠道,通过“招商说明会”“营商环境推介会”等形式,推介经开区优质营商环境和“一主八辅”等优惠政策,帮助区外企业进一步了解经开、宣传经开;加大惠企力度,进一步落细落实已出台的国家、省市和经开区“一主八辅”等相关政策,营造“亲商、安商、助商、富商”政策氛围。

  强效能,促政务环境大提升。一方面,创建“e政经开”平台,使企业能在手机上随时全面、准确地了解经开区最新政务信息、优惠政策、创新举措等,逐步实现“掌上办事”的功能,提高行政效率;另一方面,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深入推进“一门式、一张网”建设,进一步优化审批流程、减少审批环节、压缩审批时限,逐步公开审批“最多跑一次”事项,让政务服务审批最大限度地提速提效。

  强规范,促监督环境大提升。通过建立营商环境评价机制、畅通软环境投诉渠道、扩大监测点和监督员的覆盖面等多项举措,强化社会监督;通过扎实推进涉企“四乱”集中整治和“双随机一公开”执法检查,强化执法监督;通过实行“互联网+监督”,以及开展明查暗访、回访服务对象、座谈会、社会问卷调查等,强化效能监督。

  强作风,促干事环境大提升。在窗口单位开展“四清、四亮、五个一”活动、在全区开展“八查八促”活动,让服务更优,营造出“激情创业、勇于担当”的干事氛围。编制《制度汇编》,强化首问负责制、首办责任制等一系列制度的落实。

  强精品,促社会环境大提升。一方面,通过不断加快设施配套、完善城市载体功能、增加公共服务有效供给、健全公共服务、落实长效管理等,全面优化城乡人居环境品质,塑造“宜居经开”形象;另一方面,完善教育布局,继续加大与名校的深度合作,创办“国标示范性”学校,推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塑造“宜学经开”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