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铸就“经开智造”

28.07.2017  07:01

  通过技改扩能,长春富奥石川岛增压器有限公司今年将新增产值5亿元,到2020年在现有15亿元基础上实现翻番。

  邦迪汽车系统(长春)有限公司生产车间。

  中试平台研究中心。

  3月7日是长春经开区“企业服务日”,长春市政协副主席、长春经开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何泉秀率领相关部门负责人,到驻区企业走访调研。

 

  上半年,长春经开区在国家级平台及双创工作上取得一系列重要突破,再次彰显“排头兵”本色:

  长春经开区被纳入首批国家级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园区,对产业结构调整将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光机所国家级双创示范基地获得国务院批准,成为全国第二批也是我省首个国家级双创示范基地,基地内的长光华大基因测序设备项目顺利投产,有望成为下一个百亿级产业,长光圆辰微电子项目有望使我国的工业级特种芯片跃升为世界先进水平;利用中意大厦与浙江大学合作共建的科创中心,为长春经开区双创工作增添了浓重一笔,开创了长春经开区与国内知名高校合作共建科技孵化器的先河,更成为我省与浙江省对接合作的重要支撑……

  “创新对于开发区来说,既是动力源,也是加速器。”长春市政协副主席、长春经开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何泉秀说。“创新”是深植在长春经开区“骨子”里的“基因”,自立区以来,长春经开区始终坚持走创新发展之路。今年,长春经开区通过一手抓传统产业的改造升级、一手抓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培育壮大,营造出良好的创新氛围,为经济转型升级提供强大驱动。如今,掌握和拥有核心技术、市场发展潜力大的企业以及具有自主知识产权、自主品牌、高附加值的高新技术产品在长春经开区不断涌现,“经开智造”品牌越擦越亮,引领全区驶入“强基础、补短板,对标高位、创新突破”的转型升级快车道。

  向创新要发展动力、向创新要发展优势、向创新要发展资源的长春经开区,正在努力冲刺新目标:到2020年实现区域GDP翻一番;到2025年,全面完成转型升级、固本强基的总任务,实现东北三省国家级经开区中单位面积GDP贡献第一名。同时,力争实现三大效果:特色产业集群竞争优势明显增强;形成创新驱动产业集群发展的内生动力机制;形成外有形象、内有机制,可推广、可复制的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园区。

  [现场直击一]

  走进长春奥托立夫汽车安全系统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只见1万多平方米的生产车间里,50多条生产线正在紧张运转,工作人员一派繁忙。公司总经理王辉介绍,随着产品线的扩充、市场占有率的提升,公司现有设备和产能已经不能满足市场需求,也远远满足不了公司的战略规划需求,所以着手进行产能的进一步扩充以及新技术、新产品的研发,新建厂房5461平方米,预计明年1月竣工。届时,将增加20多条生产线,主要生产安全气囊和安全带。

  [现场直击二]

  来到大成集团中试平台中试车间,一排排大小不一的钢罐错落排列,占据上下相通的几层楼,颇为壮观,研发人员正在仪器旁与车间工作人员就生产问题进行沟通。中试平台于2013年8月开始建设,建筑面积约1万平方米,一期工程投入资金约5000万元,二期工程正在建设中。中试平台设有研发部,作为平台的研发核心,以玉米、玉米秸秆、甜高粱杆等生物质资源为原料基础,进行新产品、新技术的开发。项目服务一局副局长夏文清介绍,新产品开发是大成集团希望所在,也是服务大成工作的着力点。项目服务一局与中科院长春分院密切合作,进行院企对接,共同帮助大成集团利用中科院系统的科技优势,研发新产品。

  依靠科技创新转换发展动力 传统企业抢占“智高点

  依靠科技创新转换发展动力,已成为长春经开区企业的共识。上半年,区内企业纷纷加大科技创新资金投入,淘汰落后产能,提高产品核心竞争力,在全区掀起了一股技改扩能的热潮——

  大陆汽车电子计划在未来5年新增投资10亿元;长春奥托立夫汽车安全系统有限公司投资约7000万元扩建厂房、添置设备;邦迪汽车系统公司将新建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高清洁度汽车高压直喷燃油导轨项目,建立汽油直喷燃油导轨的研发和制造基地;考泰斯(长春)公司在长春经开区重新选址,投资3亿元引进新设备进行扩能……据悉,今年全区有18户亿元以上工业企业明确了技改扩能投资计划,预计“十三五”期间可新增产值150亿元以上。

  一个又一个技改扩能项目,既彰显了企业创新活力,更折射出长春经开区以创新驱动实体经济发展、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战略选择。“改造升级‘老字号’,就是要巩固壮大传统优势产业。依托富维—江森、大陆汽车电子、采埃孚、富奥石川岛、一汽丰田、博泽等一批国际、国内汽车零部件著名厂商,挖掘现有企业潜力,推动技术改造。全面实施与一汽差异化发展战略,创建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国际化专用车特色产业园区,形成各类专用车40万辆的生产能力。”长春经开区相关负责人表示,“十三五”期间,江森、大陆、丰田、博泽、福耀、石川岛等骨干企业都计划进行技改扩能,改造提升现有生产线、延伸产品供应链。

  对于从经开南区向北区搬迁扩产的企业,长春经开区给予大力支持。爱尔铃、奥托立夫、法雷奥等汽车零部件企业已完成厂区由南到北的搬迁改造,企业通过异地扩建,生产工艺、技术、产品都得到质的飞跃,并扩大了市场份额,重新焕发生机与活力。未来5至10年,冠中汽车、海拉车灯等10余户南区企业将完成向北部的搬迁。同时,企业腾出来空间经过重新规划,将成为发展现代服务业的宝贵空间。

  自主创新是企业的生命,长春经开区放眼长远,加快建设大型汽车零部件企业研发中心。长春经开区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与南方同类企业相比,经开区汽车零部件生产企业由于成立时间早、生产经验丰富、技术人员及工程师队伍相对稳定,因此具有技术人才齐全、熟悉生产全过程和试验、试制条件优越等特点,向上争取企业技术研发中心落位具有一定的比较优势。随着各汽车零部件生产企业研发中心的建立与应用,经开区汽车零部件行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和市场竞争力必将得到极大提升。

  如今,长春经开区汽车产业正呈现“集群发展”态势,打出“拳头效应”。一方面,以一汽通用轻型商用汽车有限公司和一汽客车有限公司两家整车生产企业为依托,以一汽大众、神龙汽车、北京现代、上海通用等乘用车企业为重点招商目标,通过再引进1至2家整车制造企业,打造产业集群;另一方面,围绕现有汽车零部件企业,打造“零公里配套产业园”,集聚更多优势特色突出的上下游零部件小企业进园生产;此外,积极发展具有一定出口规模和市场前景的零部件项目。

  未来兴盛,系于创新。创新,成为经开企业转型和产业升级的“催化剂”,为全区发展注入源源不竭的动力。

  找准特色 布局高端 培育经济新增长点

  战略性新兴产业代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方向,是培育发展新动能、获取未来竞争新优势的关键领域。长春经开区清醒地抓住“关键领域”,把战略性新兴产业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培育新增长点,推动产业迈向中高端,实现新旧增长动力转换。

  当前,长春经开区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迅猛。日前,中盈志合宽温镍氢电池生产线正式投产,宽温镍氢电池可在零下45℃至零上60℃温度区域内有效使用,是新电源领域引人瞩目的一个重大突破。经开区积极打造以动力电池为主涵盖新能源整车生产的产业园区,力争在“十三五”期间形成在国内具有一定规模的新能源整车及零部件生产基地。到2022年,建成以动力电池、新能源客车、新能源专用车为主的产值超过200亿元的新能源汽车生产基地。

  高端制造产业、光电子产业、新材料产业多点开花。经开区正在依托长春合心机械制造有限公司等企业发展高端制造产业;依托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的技术与平台优势,通过奥普光电、长光辰芯、通视光电、芳冠电子等一批光电子企业的技术及研发优势,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的光电子信息产业集聚区;依托吉大赢创高性能聚合物(长春)有限公司、吉林省锐意美科技有限公司、吉林省吉刚再生资源科技有限公司在新材料领域的优势地位,加快在军工、航空航天、安防、医疗健康、农业等领域的应用,形成高性能、差别化、功能化的先进基础材料制造能力。

  现代服务业所占比重逐渐加大。自2013年起,经开区服务业占比年均提高1.74个百分点。今年上半年,经开区紧紧围绕跨境电子商务、大数据、现代物流业、总部经济等重点领域做文章,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生活性服务业向精细化和高品质转变,促进互联网+、物联网、总部经济、现代金融业、文化创意、服务外包等新兴业态与汽车零部件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融合发展。预计到2020年,示范园区的现代服务业的营业收入可达300亿元,可提供8万人的就业岗位。

  其中,在大数据产业方面,以浪潮大数据项目为依托,将专用车园区建设成国家大数据综合实验区,打造“1十N”大数据产业体系,聚集大数据及关联企业,打造国际软件中心、技术创新中心、资本服务中心、人才中心、文化创新中心等新业态;

  在现代物流业方面,以际华集团、招商局物流、中外运物流和普洛斯等重点物流项目和兴隆综保区大陆汽车电子公司的保税仓储及“分送集报”业务为依托,吸引更多行业重点企业进驻综保区开展保税物流业务;

  在总部经济方面,以大众卓越控股集团的长春总部基地为依托,吸引各类企业集团总部入驻;

  在现代金融业方面,推进各类商业银行、投资银行、证券、保险、信托、资产管理等金融机构入驻发展。

  此外,经开区还将推动汽车后服务业发展,培育汽车广告设计、汽车品牌策划等汽车相关创意设计产业和汽车休闲服务产业,建立汽车后服务行业发展的先发与区域特色优势。

  强化三大保障措施为创新“护航

  长春经开区进一步创新和完善了保障措施,在体制机制建设、出台优惠政策、搭建服务平台等方面下足功夫,为创新驱动发展“保驾护航”。

  在体制机制保障上——

  强化服务意识。改革现有管理体制,继续坚持“小政府、大服务”为导向的“扁平化”组织架构。目前,已将原有的园区办公室进行组织调整和人员分配,创新成立了服务企业和项目的三个项目服务局,有效解决了“招进来”和“服务不好”的矛盾。

  提升服务质量。针对重点项目开辟审批“绿色通道”、压缩审批时限;实行重大项目领导包保和秘书制的两级包保制度;创新开展“企业服务日”活动,每月第一和第三个星期二通过上门走访、座谈等形式与企业“面对面”解决问题,现已形成常态化、制度化;定期召开项目问题协调会议集中解决困难问题,确保重点项目按计划推进。

  创新工作方式。全面推行“计划、动态、督查、绩效”四位一体工作模式,实现计划动态定期发布,任务下达职责明确,执行过程公开透明,落实结果有迹可循。

  在政策与资金保障上——

  一方面,积极与国家、省、长春市对接,实现区域联动,将上级政策、资金、项目与园区规划挂钩,积极主动地与上级部门对接,为企业向上争取国家和省市的资金支持;另一方面,制定并实施经开区优惠政策,目前已出台“一主八辅”支持政策,未来还将根据实际需要,陆续推出新的政策办法。

  在公共服务平台保障上——

  搭建政府项目服务平台。今年将推出项目服务跟踪系统,可实现手机和电脑实时跟踪开工手续办理进度。

  搭建汽车零部件检测平台。引入SGS公司检测平台,为汽车零部件企业提供便捷、权威的监测服务。

  搭建大数据服务平台。依托浪潮大数据中心打造长春经开区大数据应用平台,有效满足未来经开区管委会、产业园区、孵化器和高校信息化服务需求。

  建设科技企业孵化器。按照“五点一线”和“5+6”发展模式,高标准打造中意国际科技企业孵化器,积极扶持如影随形和米苏科技成为省级众创空间,力争光电子孵化器和教育软件孵化器尽快投入运营。

  建设第三方金融服务平台。以资本作为纽带,促成“科技+金融+人才+资本+项目+政策”的高度融合,搭建园区金融服务第三方载体,以市场化方式为园区内创业创新型企业成长及传统优势产业转型升级提供专业化、个性化、品牌化的优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