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创新点燃腾飞火炬 产业升级点亮新城风采

08.08.2017  07:52

  科技创新是第一生产力。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要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以全球视野谋划和推动创新,提高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更加注重协同创新。

  坚持创新驱动,全力打造国家创新型城市。市第十三次党代会明确提出,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要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建立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着力打好“有中生新”转型牌和“无中生有”创新牌,努力形成以创新为主要引领和支撑的经济体系和发展模式。

  国家使命,创新发展。2016年2月3日,长春新区正式获批国家级新区。长春新区所辖长春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长春北湖科技开发区、长春空港经济开发区和长德经济开发区四个开发区。长春新区作为融入国家“一带一路”战略、承载振兴东北、落实长吉图战略的重要平台,致力于打造国家创新经济发展示范区,新一轮东北振兴重要引擎,图们江区域合作开发重要平台,体制机制改革先行区。上升为国家战略后,长春新区立即将创新发展带向新高度。整合东北亚区域资源,探索创新主导产业发展,开放提升贸易价值的国际合作新模式,全面促进东北亚区域经济、社会、文化、生态全面合作新格局,打造面向世界全球价值开放型产业体系。在主动参与世界经济分工的同时,也将长春高新区重新定位:重点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高端服务业,促进产业升级和城市转型,建设成为长春市西南部生态宜居的综合性新城区。

  新机遇凝结新梦想,新引擎开启新征程。长春高新区建区26年来,从未停止过创新发展的脚步。经过几届班子的砥砺奋进,创新图强,这里从一片旷野,发展到一城繁华。正以科技创新点燃腾飞火炬,正以产业升级点亮新城风采。经过26年的栉风沐雨、奋发有为,如今的长春高新区,沐浴国家、省、市赋予长春新区发展的时代春风,以饱满的激情与担当,致力于打造传统产业升级、开发区职能转型的示范区,重点建设“一基地五园区”,积极发展工业研发、软件设计、物联网、云计算等高新技术产业,以及文化创意、金融、电子商务、检验检测、生命健康等高端服务业,完善公共服务设施配套水平,全面提升城市综合服务能力,全力建设长春西南部宜居宜业的现代化科技新城!

  “行之愈笃,则知之益明。”坚持国际化视野,深入贯彻落实“五大发展”理念,强化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持之以恒地推动高端定位、大项目支撑、新产业引领,积极培育创新型产业集群,深入推进体制机制改革,健全创新创业服务体系,不断优化发展环境和改善民生,努力在同类开发区中实现争先进位……

  经过26年的创新发展,今天的长春高新区正高速行驶在正确的发展道路上,以“打先锋、站排头”的姿态引领区域创新发展,为东北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发展再立新功!

  唯有创新才能成为领跑者,唯有创新梦想才不会被辜负。

  时间最能佐证一切。长春高新区是1991年经国务院批准建立的首批国家高新区之一。 历经26年的创新发展,形成了良好的产业基础、较强的创新能力和突出的品牌优势,主要经济指标居东北三省国家级高新区首位,成为辐射引领区域发展的重要经济增长极。特别是2016年2月3日,以长春高新区为基底,成功获批第17个国家级新区长春新区后,更是使其进入发展的快车道,主动承担起长春新区推进国家“一带一路”建设、引领东北新一轮振兴、加快哈长城市群发展、落实长吉图战略主力军的重大使命。如今,长春高新区在市委、市政府和长春新区的正确领导下,正坚持“转型升级、创新发展”这条工作主线,围绕做好“”和“”两篇文章,着力在“”和“”上下功夫,克服了比预想还要多的困难,取得了比预期还要好的成绩,全区经济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发展的良好态势,实现了“十三五”良好开局。沐浴着国家、省、市赋予长春新区发展的时代春风,长春高新区正全力建设长春西南部宜居宜业的现代化科技新城!

  栉风沐雨创新图强

  26年铸就一城繁华

  1991年春,在“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的国家方针和“火炬计划”的引领下,国务院正式批准建立长春高新区,这是我国首批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之一,也是吉林省第一个开发区和第一个国家级开发区。从埋下创新发展的种子到生根、发芽,再到长成参天大树,经过26年的栉风沐雨和创新图强,高新区已铸就一城繁华。成为整个长春市乃至整个东北地区,创新活力最强,经济发展后劲最足,高科技企业最为集中的国家高新区。成为区域经济转型升级的最强劲引擎。

  一年一变样儿,几年大变样儿。1991年3月6日,国务院下发国发[1991]12号文件,批准长春南湖——南岭新技术工业园区为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同年8月8日,长春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正式成立。1993年9月11日,刚刚成立不久的长春高新区被国家科委授予“全国先进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称号,“高科技兴区”的大幕已然展开。1999年,长春高新区开始 “二次创业”的新征程。面对错综复杂的新局面,充满智慧的长春高新人把握国内外技术创新加速发展、知识经济和全球化交织融合的大趋势,着力建立和完善技术创新体系,全力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化,使其成为我省“第一生产力”的解放区,参与国内国际竞争的前沿阵地和扩大招商引资的重要窗口,推动长春市乃至吉林省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点。2008年末,长春高新区新一届领导班子立足国内外产业分工大格局,充分借鉴国内外成功科技园区发展经验,聘请专家学者科学谋划、反复论证,形成了《长春高新区新一轮发展战略规划》。这套高起点、高标准编制的规划,形成了从产业布局到空间设计、从功能配套到环境提升等健全的规划体系,为长春高新区未来发展展示出蔚蓝色的前景。通过实施新一轮发展战略规划,高新区区域功能日益完善,要素集聚能力、科技创新能力、产业发展能力、市场运作能力大幅提升,综合竞争实力显著增强,创新发展的新优势全面显现。长春高新区依托本地丰富的科技和人才优势,已经走出了一条以技术创新为核心,以环境和体制创新为保障,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快速发展的创新创业之路。

  抢抓机遇创新发展

  乘新区东风铸就新辉煌

  抢抓机遇、创新发展,长春高新区时不我待;开拓进取、奋发有为,落实各级部署长春高新区一丝不苟。2016年2月3日,长春新区正式获批国家级新区,由此上升为国家战略。作为新区的基底,长春高新区成为新区产业发展的重要支撑,肩负起“当先锋、站排头”的责任与使命,长春高新区也由此进入发展快车道。仅一年半时间,就交出快速发展的新答卷。

  2016年全区营业总收入迈上四千亿元台阶,实现4046亿元,同比增长10.3%;地区生产总值迈上千亿元台阶,实现1020亿元,同比增长13.1%;工业总产值实现3707亿元,同比增长10.2%;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40亿元,同比增长69.2%;一般预算全口径收入、地方财政收入分别实现104.6亿元和21.6亿元,同比增长10.1%和18.5%。主要经济指标继续在全市开发区板块中保持领先。

  2017年上半年,长春高新区按照新区部署,围绕年初确定的各项任务目标,全力推进各项工作,多数工作实现了“时间过半、任务过半”。主要经济指标稳中有进,全区经济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发展的良好态势,起到了支撑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

  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再掀新高潮

  2016年全年引进内资68.5亿元、利用外资15亿美元;总投资200亿元的天都国际商务中心项目、总投资65亿元的欧亚城市汇集商业项目、总投资18亿元的长春检验检测认证产业园核心区项目等一批重大功能类、园区类、工业类项目正式落位。

  2017年上半年,实际利用内资39.71亿元,利用外资2.8亿美元。新引进项目13个,完成全年任务的52%。引进落位世界500强企业博世集团投资的年产300万套起发电机项目,天恒水务年产1280万套环保及电气自控设备项目,百度(长春)创新产业园区项目,网易云·益田双创基地项目,中国金融认证数据中心项目,长春市东方票证印务有限责任公司项目,金港集团商业综合体项目等,率先完成了世界500强企业投资项目招商落位任务。

  服务业发展迈出新步伐

  2016年全年新增注册企业1685户,增幅达30%,其中科技、软件信息、文化创意及金融类等高端服务业发展迅速,新增企业1453户,占新增企业户数的86.2%;全区注册企业达到7404户,服务业企业占总户数的81.5%,实现收入340亿元。园区集聚作用充分显现,东北亚文化创意科技园入驻企业200余户,修正服务外包大厦入驻企业70余户,吉林动漫游戏原创产业园入驻文化创意企业30余户,汽车电子产业园集聚汽车电子研发企业40余户。服务业发展呈现增速领先、占比提升、结构优化的良好态势,二三产业比重由2015年的72∶28提高到70∶30,第三产业比重提高2个百分点。

  2017年上半年,长春高新区区管规上工业产值365.1亿元,先进装备产业实现产值285.5亿元,同比增长7.66%;生物医药产业实现产值45.18亿元,同比增长24.39%;光电信息产业实现产值5.93亿元,同比增长28.07%;新材料新能源产业实现产值26.57亿元;服务业实现收入197.06亿元,同比增长12.61%。新兴产业呈现增速领先、占比提升、结构优化的良好态势。

  创新驱动激发新动能

  2016年,长春市科技大市场当年落户、当年运营,技术交易额超108亿元;新建国际服务外包园、领域众创、创客吉林3个众创空间,各类众创空间、孵化器总数达到23个,汽车电子产业园获批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摆渡创新工场被认定为全国创业孵化示范基地,益田硅谷新城正式挂牌吉林省首家中国生产力众创空间。新挂牌新三板企业6户,上市和新三板挂牌企业总数达到23户。长春博立电子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张立华博士入选国家“千人计划”创业人才项目,派诺生物公司赵尔哲、大正博凯公司刘广岩、希兰特公司李彦入选国家科技部科技创新创业人才。长春高新区被列为第二批国家科技服务业区域试点,申报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取得实质进展。

  2017年上半年,长春科技大市场功能区建设顺利推进,入驻企业达到137户、中介机构达到48户,技术交易额达到143亿元,完成全年任务指标的70%。新增三个孵化基地,全区各类基地总量已经达到32个;科技企业孵化器达到24个,完成全年任务指标的80%,新引进科技企业63户,吉林动画学院创新创业中心等22家被认定为区级众创空间、孵化器和加速器,占新区总认定数的三分之二。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申报50户,重新认定高新技术企业申报38户,总计88户,完成全年任务指标131%,占新区申报总数的87%;“小巨人”企业认定35户,完成全年任务指标100%,占新区认定数的90%,占全市认定总量的四分之一。协助企业申报市科技计划71项,35项通过新区专家评审予以推荐,占新区推荐项目的74.5%。申报国家级人选项目1项、省级人才项目2项,申报长白慧谷第六批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2人,申报省第六批拔尖创新人才5人。

  营商环境实现新提升

  2016年,长春高新区以“把方便带给群众、把服务留给政府、把办理交给系统”的服务理念,按照一次申报、网上办结的技术服务标准,全面启动实施了长春市政务服务“一门式、一张网”综合改革工作。正式启用了一个面向法人服务对象的“一门式、一张网”政务服务中心实体办事大厅和两个面向自然人对象的“一门式、一张网”公共服务中心实体大厅,并上线融合了“实体办事大厅、网上办事大厅、手机办事大厅APP”三大功能模块,通过长春市“一门式、一张网”政务审批系统的统一共享数据平台,实现跨部门、跨地区数据共享和业务协同,让所有的办事企业和办事群众“就近能办、网上直办、同城通办”。

  2017年上半年,持续优化投资营商环境。进一步简化环节、压缩审批时限,确保企业和群众办事更方便、更快捷。精准制定企业服务工作方案,建立管委会领导定期上门服务机制,走访调研企业,主动帮助企业研究解决问题。严格落实首问负责制、领办代办制、项目服务秘书制、限时办结制等各项制度,进一步提高企业服务的实效性。目前,高新区“一门式、一张网”能够同时受理区本级及全市1600余项申报事项。

  城市面貌呈现新变化

  2016年投资8亿元,实施基础设施、公用配套、环境提升、城市维护4大类、70项基础设施工程,区域配套能力进一步提升;投资3亿元,完成3条示范街路、10条规范街路、12个老旧小区改造工程;顺利完成迎接国家卫生城市复审工作;加快推进智慧城市建设,智慧市政、智能交通、智慧社区等应用范围逐步扩大。

  2017年上半年,继续务实推动老旧等小区改造;启动实施2条重点街路、11条一般性街路改造工程;深化城市环境整治六大专项行动。以“走遍长春”城市精细化管理专项行动为契机,加强建筑工地管理,开展道路交通整治宣传活动,全面推行河长制,使城市面貌又上新台阶。

  社会事业打开新局面

  2016年13大类、41项幸福高新行动计划全部完成。养老、失业、医疗、工伤等保险扩面工作扎实推进;北师大附属学校、吉大慧谷学校正式招生,慧仁学校、尚德学校启动建设,长春市体育健身指导中心启动前期工作,公共配套服务能力明显加强。

  2017年上半年,积极践行2017年幸福高新行动计划。全力加快重点学校、医院、文化设施建设,切实加强安全生产工作,人民群众幸福感进一步增强。

  党建工作取得新成效

  2016年全面落实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深入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组织“抢抓机遇,创新发展”解放思想大讨论,实施“打先锋、站排头、建功立业共圆高新梦”等特色党建活动,党员领导干部素养得到提升;“星火驿栈”党群活动服务中心在全市率先建成并投入使用,得到中组部充分肯定。

  2017年上半年,全区全面贯彻落实从严治党新要求。推动“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落实“做表率、当先锋”行动,全面开展“社区工作日”,统筹解决问题30余个,推动中层领导干部落实“一线工作日”,深入80余个基层单位主动协调解决问题,选派6名党员干部开展“双岗双责”工作,三项制度得到有效落实。

  突出重点

  下半年全力推进八项重点工作

  2017年下半年,长春高新区将抢抓当前有利时机,坚持目标不变、任务不减、标准不降,在重点工作上发力,在难点问题上攻坚,在薄弱环节上补短,着力在“”字上下功夫、在“”字上求突破,“以月保季、以季保年”,全面完成各项目标任务。

  狠抓经济运行,着力在稳增长、保态势上下功夫。密切联系服务企业,抓好统计监测,推进企业转型。

  狠抓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着力在推进度、扩投资上下功夫。加快推进新落位项目开工、已开工项目投产、已投产项目扩能升级,再引进一批具有支撑和带动作用的重点项目和企业,为经济发展积蓄后劲。全面梳理重点项目建设情况,做好秋季项目集中开工准备,大力开展项目包装和招商推介,加强项目建设基础保障。

  狠抓创新创业,着力在建体系、增活力上下功夫。以创建国家级“双创”综合性示范区为指引,进一步健全创新创业服务体系。加快创新平台建设,加快创新主体培育,加快孵化器建设。

  狠抓营商环境,着力在简环节、提效率上下功夫。深入推进改革,不断优化营商环境,着力打造优质、高效、快捷的服务高地。加快推进“一门式、一张网”政务综合改革,做好权力下放承接,加强软环境建设。

  狠抓城市建设,着力在强功能、提品位上下功夫。全力保障年度建设任务顺利进行,加紧建立现代化的城市建设管理体制机制,进一步深化城市精细化管理,深化环保责任落实。

  狠抓民生改善,着力在办实事、保平安上下功夫。进一步落实建设幸福高新行动,统筹推进各项社会事业发展,着力深化平安建设。

  狠抓信访稳定,着力在解难题、促和谐上下功夫。坚决维护社会和谐稳定。

  狠抓从严治党,着力在严责任、强保障上下功夫。深入推动 “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加强干部队伍建设,积极开展宣传和精神文明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