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代表团昨举行开放日活动 接受媒体采访

07.03.2015  10:28

 

3月6日下午,北京金台饭店会议厅内,灯光璀璨,气氛热烈。吉林代表团全团审议向境内外媒体开放。

 

审议还没开始,会议厅内早已“爆棚”。来自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电视台、香港《大公报》、俄罗斯金砖电视台、日本共同社等中外30多家媒体的60多位记者早早赶来,忙着抢占有利“地形”,架起“长枪”“短炮”,打开电脑和录音设备,用镜头聚焦精彩吉林,用文字记录焦点热点,用电波传达吉林振兴发展的好声音……

 

近年来,同全国各地一样,吉林发展亮点频现、成绩显著。从粮食产量连年突破到群众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从长吉图开发开放到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从生态持续改善到农业现代化建设不断加强……代表们的发言都成为媒体关注的热点。

 

审议结束后,代表团副团长荀凤栖宣布采访开始。话音刚落,记者们纷纷举手示意。

 

新华社记者第一个提出问题:当前东北老工业基地遇到发展困境,很多人称之为“新东北现象”。吉林有很多发展优势,如何利用这些优势,在困境下拼一个上升空间?

 

感谢媒体朋友对吉林的关心关注,美丽的吉林欢迎你们!”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代表团团长巴音朝鲁的欢迎辞赢得了一片掌声。

 

巴音朝鲁说,改革开放特别是中央实施振兴东北战略以来,吉林振兴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经济总量由2003年的2600多亿元增长到去年的1.38万亿元,为今后的振兴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但我们还没有完全从老工业基地的体制性、结构性矛盾中走出来,必须进一步深化改革、加快发展。按照中央提出的“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突出发挥“五个优势”、推进“五项举措”、加快“五大发展”,就是要突出发挥吉林老工业基地振兴优势,推进体制机制转型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加快创新发展;突出发挥国家重要商品粮基地优势,推进农业现代化和新型城镇化,加快统筹发展;突出发挥吉林沿边近海优势,推进长吉图战略,融入“一带一路”建设,加快开放发展;突出发挥吉林生态资源优势,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转化,加快绿色发展;突出发挥吉林科教、人才、人文优势,推进高教强省、人才兴省、文化大省和法治吉林建设,加强社会治理创新,排除各类风险隐患,加快安全发展。全面推进吉林振兴发展,我们要进一步坚定优势自信、路径自信、目标自信“三个自信”,切实增强全面振兴发展、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省、全面从严治党的“四个行动自觉”。当前,我们正在积极主动适应经济新常态,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做好“无中生有”、“有中生新”两篇文章,全力推动实施汽车、石化、农产品加工三大支柱产业振兴工程,医药健康、装备制造、建筑、旅游四个优势产业发展工程以及新兴产业培育工程、服务业提升工程。同时,加快实施区域发展战略,继续推进西部生态经济区建设,全力推进东部绿色转型发展区建设,扎实推进中部创新转型核心区建设,形成各具特色、良性互动的发展格局。

 

欢迎大家来到吉林,了解吉林、认识吉林、感悟吉林。”巴音朝鲁说,吉林很美,色彩斑斓,有金色的粮仓、黑色的沃土、蓝色的天空、绿色的森林。从生态上看,西部有白鹤、中部有梅花鹿、东部有虎豹;从特色农业上看,西部有杂粮杂豆,东部有人参松茸,中部有水稻玉米;从旅游上看,西部有向海莫莫格、中部有三角龙湾净月潭、东部有长白山;从资源上看,中西部有油田油气油页岩、东部金银铜铁矿产。我们正在积极探索并实施相关项目和产业,实现把资源变成资产,把资产变成资金,把资金变成效益。我们现在遇到的困难是暂时的,通过牢牢抓住新一轮东北振兴的重大机遇,充分发掘优势,加快创新发展,我们不仅能够走出困境,更有可能实现弯道超越。对此,我们有信心,有决心。

 

巴音朝鲁充满自信的回答,赢得了现场记者阵阵掌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