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井市老头沟中学:年轻班主任工作小记

30.06.2016  14:29

  每位孩子都是父母的宝贝,每位学生都是教师的希望。苏霍姆林斯基曾有这样一句话:“我们的教育对象的心灵决不是一块不毛之地,而是一片已经生长着美好思想道德萌芽的肥沃田地。因此,教师的责任首先在于发现并扶持学生心灵土壤中的每一株幼苗,让他们不断壮大,最后排挤掉自己缺点的杂草。”因此,教师应该是心灵的发现者,而不是无尽的灌输者。作为一名刚刚落编的年轻教师,又是我第一次当班主任,而且是新七年一班的班主任,感觉责任和压力真的挺重,但我相信自己,思考一下班主任的工作:   对于刚从小学升上来的学生,一切都是新的。入学,我就进行了入规教育,以《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中学生守则》为指针,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自觉形成良好的行为规范。   劳动塑人,劳动创造人本身。学校多次组织拔草等集体劳动,有效的改正学生在暑期形成的惰性。劳动过程中学生体验到劳动的辛苦,感受到父母的艰辛,珍惜劳动果实。清扫完厕所后,有多位学生发出“我都舍不得到这来上厕所了”的感慨。许多同学来上厕所都是踮着脚,因为生怕多弄脏一块地。   秩序塑行,无论是吃饭、出操、还是出去劳动,我们班学生始终排着整齐的队伍。   礼貌塑心,进入初中后有些学生见到老师不好意思喊“老师好”,甚至还要绕道而行。于是我要求每一位学生都要喊“老师好”甚至鞠躬,每天对做的好的同学给予鼓励并且加分。   爱护学生是教师的天职,是教师热爱教育事业的具体表现。为人师者应深切体会这一点,用心感化每一个孩子,不管他是聪明、驽钝、整洁、邋遢、乖巧或淘气,他都是一个真真实实的个体,需要被感化,也唯有老师用心去感化,孩子才能把上课当成一种享受,而乐意学习。   我班里有名男学生叫张某某,思维敏捷,接受能力也较快,就是成绩很差,上课和周围同学没话找话,周围无人应便自言自语,一旦批评他,便一脸的诚恳,保证要改正缺点,但事隔几天,依旧故我。几经周折,了解到他之所以这样,完全是因为家庭父母离异给他带来的心灵伤害,导致调皮,厌学,甚至没规矩。面对这样的学生,我没有放弃,而是不厌其烦地跟他促膝谈心,并决定用真爱去呼唤他,用真心去感化她,在内心深处,我已把他当成自己的弟弟来呵护。   记得有一次,我看见他的球鞋破了个大洞,几乎没法穿了,几天后,他依然没换。我把他叫到办公室,问其原因,他轻描淡写地说:“爷爷没钱买。”当我向他递上一双白色球鞋时,让我吃惊的一幕呈现了,他上前紧紧地抱着我,边哭边说:“老师,我只有这一双鞋,是姑姑买给我的,……您是这世界上最最关心我的人,比我亲妈妈还好千千万万倍,……”听完他的倾诉,我已泪流满面,接着,他又说:“老师,请您相信,我一定痛改前非,好好学习。”此时的我们已有了心灵的碰撞,频频点头的我向他竖起了大拇指,说;“老师相信你一定可以做到。”也许,就是那几分钟,他倾诉完了内心深处压抑已久的心里话。从那以后,他几乎把自己所有的烦恼与快乐都分享给我,他变得十分听话,懂事,勇敢,自信,积极上进。一个半学期后,他名列全班第五名。我为他感到自豪。   总之,我觉得教育学生不能着急,更不能粗暴,只要你把爱的春风吹送到他的心里,他的心中一定会起“波澜”。   作为一年轻班主任的我在班级管理工作中,既饱偿过酸、甜、苦、辣的味道,也享受过快乐和幸福的喜悦,这就是一个班主任老师所经历的难处和责任。虽然这条“教书”、“育人”的路是艰辛的,是坎坷的,但我既然选择了这条道路,我就一定会勤奋学习,努力工作,用我最真诚的爱心做学生心目中的“良师”和“益友”。  

 

作者:李芳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