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树波心愿:要让村民们都富起来

24.12.2015  08:34

  冬日时节,记者走进位于临江市苇沙河镇错草村大山深处临江市天湖种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时感到,这里虽没有夏日里满山绿色的郁郁葱葱,但被冬雪笼罩着天湖沟如一幅水墨画一般,散养的鸡、鹅和山猪群正自由地觅食,享受阳光的沐浴,给这座大山带来了生机和活力。正在猪舍里忙活的市人大代表、临江市天湖种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魏树波告诉记者,天湖沟占地300公顷,森林资源丰富。最高海拔700多米,山坡陡峭,落差达400多米。鸡、鹅和山猪在这里自然生长,天天爬山越岭,是最健康的绿色产品。

      一次狠赚150万,返身回到农村

  从小就成绩优异的魏树波在1993年以586分的成绩考上东北电力大学,然而残酷的现实却摆在魏树波的面前。“我妈跑遍了全村才借到300元钱,我爸就蹲在门槛上低头抽旱烟。”魏树波说,经过一番痛苦挣扎,他亲手撕碎了大学录取通知书,选择跟父亲一起种地。不甘于贫困的他,19岁时就下定决心要脱掉头上的“穷帽子”。为了挣钱,他下过井、盖过楼、当过小工。只要能挣钱,再苦再累他都干。他一边打工一边研究城乡经济的结合点,把家乡的农副产品、绿色土特产品源源不断地销售到城里,同时又将城里物美价廉的日用小百货在村里流动兜售。1999年,他发现大豆的行情已经跌落到每斤0.72元,就拿出自己的全部积蓄,又借了一些钱,一次性收进1000吨大豆。一个月后,大豆行情猛涨一倍还多,这一次大豆期货就让魏树波狠赚了150万元。

      “我是大山的儿子,要让村民们都富起来

  有钱了的魏树波,2003年回到错草村,发现家乡还是10年前他离开时的模样。道路不通,村民依然过着贫困的生活。“我是大山的儿子,要守护好这片山林,更要利用好家乡丰富的耕地及林下资源,开展多种经营,让村民们都富起来。

  魏树波说,当时恰逢国家出台退耕还林政策,于是他便挨家挨户做起了村民的思想工作,希望村民跟他一起干,并承包了村民292公顷林地。为了让绿色产业有续发展,他从吉林农大聘请专家为基地重新做了规划。在292公顷林地上种植红松果林1200亩、林下参500亩、五味子100亩。错草村地处偏僻,交通不畅,他就出钱修路;不通电,他亲自上阵,硬是立起了176根电线杆。繁忙的季节他在山上一待就是一两个月,和村民们一起吃住在山上。

  2006年,合作社渐渐有了起色,但魏树波心中始终有一个信念:要想更大进步,就要不断学习,跟上时代的步伐。2007年,他报名参加了吉林省“一村一名大学生———农村优秀青年素质提升工程项目”。通过公开选拔考试,他正式成为吉林农业大学农作物生产技术专业的一名大学生。紧张而又充实的大学生活,让他不但开阔了视野,提高了能力,并积累了丰富的知识,掌握了相关的农村实用技术。

      “我要改变这里农民的面貌

  2009年,魏树波大学毕业后,不少同学决定留在繁华的城市发展,可他依旧义无反顾地踏上了回乡的路。

  2010年,魏树波的苗木繁育项目注册为临江市天湖苗木繁育基地,带动全村176户农民植树造林,种植苗木200多万株。2011年6月,他又带动村民创办了临江市天湖种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开展绿化繁育致富工程,集种植、养殖与林下经济于一体的立体式生态农业产业。

  “他养的鸡、鸭、鹅、猪不喂饲料,而是把地里的庄稼都给它们吃了,还让家猪跟母野猪交配,这根本就是不可能的,我们大伙都觉得他是在瞎胡闹。”合作社农民王善臣说,让大家没想到的是,老百姓眼里不可能的事,愣是让魏树波干成了。随着登门的客户越来越多,村民们发现,魏树波是个有办法的人。

  如今,魏树波的产业已成规模,主要以发展生态农业、创建园林绿化基地,打造绿色健康产品为目标,基地种植红松坚果林上千亩,发展五味子基地建设500亩,云杉、紫杉、白桦、曲柳等各种苗木培育几百万株。经营的生态鸡和生态猪,由于天然绿色、肉质鲜嫩、营养丰富,已远销北京、上海、长春等地,深受消费者的青睐。合作社还安置农村剩余劳动力120余人,社里成员由6户增加到113户,每户年人均收入由1万多元增到2万余元。

  “我要改变这里农民的面貌,把最穷的地方变成最富的地方,让绿色生态农业在这里实现常态化,即使再难我也要干成。”面对未来,魏树波信心满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