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家屯村由穷变富的高招

14.02.2017  16:02

      2016年年底,蛟河市天北镇高家屯村的村民万万没有想到,他们的做法受到了省委主要领导的称赞!

      高家屯村到底都做了些啥?

      村集体“反租倒包”的52.8公顷上等水田在休耕3年后喜获丰收,所产29万公斤“绿优”水稻以每公斤160元的“天价”被万科青山滑雪度假小镇收购;

      新种植的47栋大棚灵芝,仅订单销售灵芝孢子粉一项,就为村集体创收73万元。

      一个曾经远近闻名的贫困村,如今不仅拔掉了穷“”,更走上了富裕路。

      而这所有的变化,都与近年来村党支部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带领群众抱团闯市场分不开。

      当公仆——党员干部是老百姓主心骨

      15年前,高家屯村296户、1100多人,人均耕地1.2亩,人均纯收入2000余元,85%的农户有外债。村集体经济几乎为零,账面上只有160万元的“赤字”。

      记得那一年,高家屯村村民委员会主任补选,已经拥有4个林蛙养殖场、两家合办的农资商店和一个屠宰加工厂的“能人”常赉,被村民推选为新一届村主任。新官上任三把火。常赉这第一把火,就是帮助村民跑贷款,“鼓动”村民到外村包地扩大水稻种植面积以及发展养牛业。由于高家屯村在信用社有27笔不良贷款,人家说什么也不肯放贷,常赉就一边做欠债人的工作尽快还清贷款,一边组织村干部和党员为村民担保,最终贷出了376万元的生产资金。

      为了做大当地传统的黄牛养殖业,村里成立了养牛专业合作社,常赉四处赊账,建起了占地2万平方米的千头黄牛养殖场。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在接下来的两年里,由于黄牛价格大幅下滑,养殖场倒闭,搞基建欠下的100多万元债务全都压到了常赉一个人肩上。

      直到8年前,闲置的养殖场地被外来企业以76万元的价格租用,常赉才勉强堵上这个大窟窿。也就是在这一年,全村的党员和群众再次把信任票投给这个没有被困难和挫折压垮的硬汉子——推选常赉为村

      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

      “党员干部就要常怀公仆之心、常做公仆之事。”他的微信名用的就是“仆人”。多年来,常赉和村“三委”班子成员与群众一起摸爬滚打,探索拼搏,结下了深厚的情谊。

      在高家屯村,党员、干部和骨干群众有个不成文的义务工制度,但凡村里有事,只要喊一嗓子,他们都会放下自家的活计,不计报酬地投入到集体事业中来。

      有一年,村里要修一段2万延长米的排灌渠,在家的党员、干部和群众齐上阵,保质保量完成了任务。转过年,天北镇遭受洪水袭击,高家屯村实现了“零损失”。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只要党员、干部带头,真正为群众办实事儿,群众就会跟你心贴心,干啥事都不犯愁。”常赉说。 “1+1>2”——致富路上众人划桨开大船

      东北农村土地肥沃、幅员辽阔。可是,一家一户的小打小闹不但劳动生产率低、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差,而且也不适应规模化、标准化的现代农业发展大势。怎样才能把分散的力量凝聚起来,形成“1+1>2”的规模效应?高家屯村人经过反复尝试,最终认定了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这条路。

      高家屯人想的没错。

      7年前,借助外来投资商在村里创办有机肥业公司之机,他们把部分村民的连片土地集中起来,成立了“绿优”水稻专业合作社,统一实行规模化、标准化种植和田间管理,所收获的优质稻米由公司包销。这一尝试获得成功后,他们又乘势而上,不断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从2012年开始,村里以村集体的名义陆续从村民手中反租了上百公顷耕地,其中一部分开发成“绿优”水稻基地,另一部分种植优质大豆。此举不仅使村民得到一笔稳定的租金,还能通过参加集体生产获得相应报酬,或者腾出精力外出打工增加收入。

      村民关德臣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他把一大家子的4公顷耕地反租给村集体,每年坐收租金3万多元,然后他两口子赴俄罗斯打工,一年又增加收入十多万元,小日子过得红红火火。在高家屯村,像关德臣这样把地反租给村集体、自己外出打工的村民每年都有上百人次。而与关德臣的做法相反,58岁的李富因老伴身有残疾需有人照顾,自己外出打工不方便,家里的4亩地又不够种,村里就把他安排到村集体反租的地里劳动。2016年,仅这一项他就收入5200元。

      为了就地消化地产农产品,增加附加值,村里还成立了由村民入股的股份合作制企业——植物油厂,专门加工本村和周边村屯种植的优质大豆。

      2016年,是高家屯村集体经济“井喷”的一年。这一年,他们从村民手里反租、并休耕3年的“绿优”水稻基地初见效益,并通过村民集资入股和争取专项资金、贷款等方式,建起了由村集体控股的47栋灵芝种植大棚、占地80公顷的中药材种植基地。如今,高家屯村以植物油厂、中药材种植和“绿优”水稻种植三个集体经济项目为骨架,注册成立了团山河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并全面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实行现代企业制度。2016年,村集体经济固定资产已达500多万元,全年收入可实现200万元;全村人均纯收入也创造历史最高水平,达到2.3万元。村集体经济实力增强了,自然要惠及广大村民,特别是生活有困难的群众。近两年,村里通过优先安排用工、借资入股和救济补助等多项措施,帮助18户贫困户成功脱贫,余下的14户贫困家庭也有望在2017年全部摘掉贫困“帽子”。

      闯市场——转型升级跃上腾飞快车道

      谈起这些年村里的变化,常赉显得很坦诚:“从资源禀赋来看,我们这偏僻的地界儿,除了土壤、水源和空气没有受到污染外,还真的没有什么优势可言。”然而,就是靠着这一比较优势,高家屯村人抢抓到了机遇,实现了从传统农业村向生态特色村的转变。

      6年前,常赉动员几户村民试种了一小块不上化肥、不打农药的水稻田,秋后新米下来后吃着格外香甜。一天,他正在地里转悠,遇见几位学者身份的人,其中还有日本人。通过聊天得知,这是万科青山滑雪度假小镇和与之合作的日本夕武株式会社聘请的专家,在为小镇的食材基地选址。常赉抓住机会向客人推荐村里的自然环境,还请他们品尝试验田里出产的大米。临行时,日本专家提出要带点大米回去,常赉当即送了两袋。事后才知道,他们把这两袋大米拿回去做了严格检测,结果各项指标均达到优质大米的标准。时隔不久,他们就把试验田所产的1万公斤大米以每公斤160元的“天价”全部买走,而且还与村里签订了长期包销合同,表示今后这种大米有多少要多少。

      “以市场需求变化为导向,调好调顺调优农业结构,我们还可以做很多事,中心思想就是要不断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劳动生产率。”常赉自豪地说。正是靠着这一思路,高家屯村人在致富的路上实现了华丽转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