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骨伤医院李可歆:骨性关节炎预防很重要
据市骨伤医院副院长、一疗区主任李可歆介绍,骨性关节炎是中老年人最常见的一种疾病,被世界卫生组织定义为“第一致残疾病”,早期骨性关节炎很容易被人们误认为是风湿病。65岁以上老年人患骨关节炎率达50%以上,75岁以上人群患病率可高达80%,而且女性与男性之比为2:1。
随着立冬节气的到来,天气日渐寒冷。最近一段时间,67的肖大爷不管是坐着、站着还是走路,左腿都疼得很厉害,尤其是膝盖处。“我风湿的老毛病又犯了,膝盖肿胀、酸疼。”他不仅穿上了厚厚的羊绒裤和护膝,严严实实地把自己“武装”起来,还采用热水敷、粘贴膏药等方法,但都不管用,疼痛反而越来越严重,最后连走路都困难了。家人带他去医院,经医生详细检查才知道,他得的不是风湿病,而是骨性关节炎。
警钟: 骨关节病可致残
据市骨伤医院副院长、一疗区主任李可歆介绍,骨性关节炎是中老年人最常见的一种疾病,被世界卫生组织定义为“第一致残疾病”,早期骨性关节炎很容易被人们误认为是风湿病。65岁以上老年人患骨关节炎率达50%以上,75岁以上人群患病率可高达80%,而且女性与男性之比为2:1。
李可歆说,人们往往谈癌色变,提到心脏病和糖尿病也会胆战心惊,但是对骨性关节炎这一退行性骨关节病却不够重视。其实,别小看骨性关节炎,它可是老年人疼痛和致残的主要原因。骨性关节炎的主要原因是关节软骨受破坏,关节软骨基质软化并失去弹性,丧失强度,并引起软骨下骨的硬化或囊性变及骨赘形成,从而产生疼痛和运动障碍,严重的将导致患肢病残。
提醒: 警惕早期症状
李可歆说,骨性关节炎根据有无明确的局部或全身性致病因素,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原发性是指目前尚无法查出病因者,如衰老、性别、内分泌因素、 肥胖等因素都可能与骨性关节炎的发生有关。继发性骨关节炎则有创伤,导致炎症性关节疾患等。
随着我国进入老龄化社会,在老龄人群中,特别是女性更年期后,骨质损伤性退行性疾病大为增加。在临床中发现,很多中老年人都误将骨性关节炎当成风湿来治,每逢气候或季节变换等诱因引发关节疼痛时,便给自己下诊断为“风湿”,乱用治疗风湿类药物,不但无效,往往还会带来许多副作用。
中老年人尤其是女性朋友,当身体有以下症状时就可能是骨性关节炎发生的信号,例如膝关节疼痛、酸胀;长距离行走、剧烈运动、受凉或阴雨天气时会加重;感觉双膝发软、无力,易摔倒,下楼梯困难,不能持重,出现明显的关节胶化现象;下蹲时膝关节疼痛、僵硬,休息后会有所缓解;关节有局限性压痛及骨赘所致的骨肥大,有时伴有关节积液;关节活动时有骨响声及摩擦音,后期出现继发性肌萎缩;严重的患者甚至会导致关节活动受限,膝关节内侧或外侧软骨间隔病变导致继发性膝内翻或外翻,侧韧带病变导致关节半脱位等。
预防: 避免过度运动
李可歆说,虽然目前尚不能完全预防骨性关节炎,但通过一些措施,可以减少或延缓骨性关节炎的发生。在日常生活中,中老年人不可使关节过度负重、受潮、受凉;要避免久站、久坐,别让关节处于某一体位时间过长;已经患有股性关节炎的患者,如果身体肥胖,应减轻体重,女性尽量不穿高跟鞋;平常穿戴护膝或弹性绷带,对保护膝关节十分有益。当关节出现明显的疼痛、肿胀时,应以休息为主,避免上下楼梯、跑步等使膝关节负重的运动,行走时应使用拐杖以减轻关节负担。
治疗骨性关节疾病主要有物理治疗、药物治疗等方法,但是治标难治本,且易复发。因此,人们从年轻时开始就要保护好骨关节,避免该病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加重。(江城日报记者/史艳菊 编辑/王晓杰)
相关链接
科学锻炼呵护关节健康
“我们的膝关节是一个负担重、营养差、功能多、退变快的关节,要注意锻炼及保护。而最简单的预防方法莫过于科学运动和按摩。”市骨伤医院副院长、一疗区主任李可歆说,以下方法可有效防治膝骨性关节炎。
直抬腿锻炼:平卧在床上或者坐在凳子上,一腿自然伸直,在膝关节伸直状态下,抬起下肢,保持3分~10分钟。休息5分钟后再次重复,每天完成10次~20次。
按摩:双手搓热,手掌放在膝关节两侧轻而慢地按摩,使皮肤发热,然后用双手拇指按摩髌骨上缘四头肌腱两侧,再用双侧食指及中指按摩双侧膝眼。按摩的重点是膝关节内侧,用拇指按摩膝关节内侧间隙及鹅足部位。
拍打法:拍打练习可保证经络畅通,疲劳或者每次练功后,要及时进行拍打练习。具体方法为,双手自然张开,双手放在膝关节两侧,双腕关节放松,十指及掌心用力拍打关节,将力量透入到关节内部。力度要使皮肤感觉到轻度疼痛、关节感觉到震荡才行,频率及次数因人而异。
(江城日报记者/居燕 编辑/王晓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