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翻开新篇章

22.06.2016  19:25

  6月18日,在“上海市马克思主义论坛暨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思想与马克思主义新发展”研讨会上,上海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章忠民认为,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思想体现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境界、新气象,翻开了新的篇章。
  
   秉承不断探索的作风
  
  章忠民表示,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思想对马克思主义发展的贡献,体现于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的高度自觉,提出了理论自信、道路自信、制度自信,同时也体现在“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正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和全面从严治党“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指引下,整个社会秩序井然有序。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发展还体现在“接地气”、“摸着石头过河”与“顶层设计”的有机统一。
  
  “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思想与马克思主义的发展是一脉相承的。”在复旦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高国希看来,这是因为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思想遵循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两个基础——真理性与道义性。真理性即坚持尊重人类社会历史运动规律的唯物史观,道义性则表现在聚焦于每个人的自由全面发展。
  
  重视文化、倡导文化、运用文化,这构成了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思想的鲜明文化风格。与会专家表示,这种文化风格通过政治理想、执政观念、思维特征、文化追求,表现出一种文化特质,折射出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思想的战略取向和精神实质。
  
  习近平总书记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指出,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是当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区别于其他哲学社会科学的根本标志,必须旗帜鲜明加以坚持。北京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孙熙国对此尤为认同,他认为这一讲话为当代中国哲学社会科学勾勒出学术话语体系建设的时代命题。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就是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要站在中国人民的立场上做学问,思考中国问题、解决中国问题,只有立足实践,以中国方案解决中国问题,才能实现真正的创新。
  
   推进研究与阐释
  
  如何推进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思想的研究与阐释?与会学者认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者不仅要结合马克思主义学科建设,从学理层面把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阐释清楚,还要多读马克思主义经典,多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经典,此外还要跟踪学科前沿,努力做好专业研究。
  
  与会学者同时提出,相关研究要坚持马克思主义“问题导向”的鲜明特点。紧密结合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强化“问题”意识,找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进行分析研究,进行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的教育。研究者要以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为指引,走出校门、走出书斋,到实践中多做调查研究,增强对实际情况的了解,既总结实践中的好经验,又研究现实中的重大问题,把第一手的资料、鲜活的素材应用到教学和学科建设中去。
  
  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副部长、上海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党组书记燕爽表示,“今天,我们之所以强调要深入学习、研究、宣传和阐释习近平总书记治国理政思想,就在于这一思想在理论上引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有助于我们继承弘扬好党的优秀传统,有助于我们党应对各种风险和考验,也是我们总结借鉴国内外治国理政经验教训得出的深刻结论。”
  
  会议由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上海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上海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主办,上海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承办。(李玉)

文章来源:中国社会科学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