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售食品得有资质 私房菜不是你想卖就能卖

03.09.2015  09:15

  “私房菜”不是那么容易就能做的了!近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在《网络食品经营监督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中,对包括微信朋友圈、饿了么等在内的网售食品做出规定,拟要求经营者须具备餐饮资质,平台方需严格审核真实信息,违者将处以罚款并负有连带责任。

   朋友圈:

  “私人定制”美食销售红火

  近年来,随着微信的流行,朋友圈内销售自制食品的越来越多,尤其以蛋糕、麻辣海鲜类居多。在记者微信朋友圈的117名好友中,微商14人,其中自制食品的微商达到了8人。

  “我朋友圈就有同事卖榴莲蛋糕,价格不高而且味道很好,我吃过好多次了。”小雪是榴莲蛋糕的常客,榴莲搭配草莓、榴莲搭配芒果的蛋糕她可是都品尝过了。吃好了便会发图分享到朋友圈。“我的很多同事看到后都问我味道怎样,在我的推荐下,已经有两个同事成为朋友家的回头客了。”小雪告诉记者,这些蛋糕朋友都会亲自送到指定的收货地点,外包装并没有生产日期等。

  与小雪不同,陈小姐的朋友圈也不断有人晒各类烘焙食品,但她却从未购买过。“有些的确是朋友在卖,但也不排除朋友只是中间的代理商,她也不清楚这些食品的原材料到底是什么,而且如果一旦购买后觉得不好,朋友可能都没法做了,所以我选择不买。”陈小姐告诉记者,现在朋友圈越来越多的人在卖各种食品,但这些食品并无生产日期和配料表,如果一旦购买到质量有问题的商品,恐怕维权都是问题。

   实体经营者:

  食品安全难保证

  在净月开发区某大学校区开小饭店多年的朱先生告诉记者,近年来,个人微商对实体饭店存在一定的威胁,尤其是对像他这样的小饭店,只对校区内学生销售,但周边小区的“私房菜”由于样式新颖,配送方便,越来越被大家接受,而且目前许多网络食品店为节约店面租金和避开审核手续,大多是在自家厨房无照经营,这样就给卫生和食品安全带来一定的隐患。随着监管日趋严格,估计会有很大一部分店铺将被淘汰出局。

  “个人微商销售的蛋糕等大部分是家庭作坊,生产区与其它功能区没有隔离,食材堆放随意、凌乱,连最基本的卫生要求都达不到,虽然在朋友圈晒的图片都非常美观,口感也很好,但仅仅依靠一个厨房、一个微信号的简易方式,很难保证食品质量及卫生。”朱先生说。

1 2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