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老人钻研风筝30多年 曾代表国家到日本参加比赛

10.04.2016  11:11

张长清做的风筝栩栩如生

张长清绘制风筝

张长清绘制好的风筝布与骨架粘合

张长清制作的风筝挂满了房间

两条竹子呈十字交叉,再在表面糊上一张纸,不少人,童年时都有过这样动手做风筝的经历。家住东湾半岛的张长清老人钻研风筝30多年,制作的大小风筝不计其数,有人称他为民间风筝艺术家,他则低调地说,还是叫我为玩风筝的老头,比较贴切。

楼道里做风筝的人

近日记者来到张长清家,刚一下电梯老人指引着我们走入楼道,在他家门前的小楼道内摆满了制作风筝用的大小工具,如斧子、锯条、直尺、软尺、酒精灯、针线,就连刻刀也有大小好几把。而在地上的一个角落里堆着一些竹坯子,具老人介绍这些竹坯子都是精挑细选的,市场上卖的可不行。进入老人家中张长清带记者进入一个面积十多平方米的小房间内,里面挂满了风筝,多是蜻蜓、蝴蝶一类的软翅风筝。张长清说,当年为了方便参加比赛,这种软翅风筝易携带,所以做的这种风筝最多。张长清介绍,“其实做风筝的技艺,大多是‘扎、糊、绘、放’四字,而每个人对这有各自的理解。”他认为,做风筝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它涉及多方面,尤其是力学原理。他表示,绘字,并不是简单的绘画,而是你对即将制作的风筝的全盘考虑。为了在“绘”字上精益求精,让风筝更具艺术性,张长清拜师学艺,学习国画也有二三十年的时间了。

曾代表国家到日本参加比赛

上世纪80年代,张长清和弟弟是长春市柴油机厂的工人,刚开始接触风筝因为一位朋友喜欢风筝,几个人在一起做风筝玩,之后几个人合计想组建一个风筝队参加比赛,当时张长清是柴油机厂学工艺的,没有学过如何制作风筝,为了参加全国风筝比赛,他和弟弟俩到潍坊学习制作风筝。经过一个多月了解学习后返回组建了吉林省风筝代表队参加全国的风筝大赛,他和弟弟第一次参加第三次国际风筝大赛便获得软翅类金牌,之后又代表国家到日本参加比赛展览等。

做个传统比赛风筝要一个多月

风筝作为一种民间文化延续至今,现在已被赋予“和平、友谊、寄寓美好理想”的内涵。张长清介绍,早些年做风筝,总是追求大、精、多,扎骨架用的材料也是多种多样了,有竹子、玻璃钢、钛素钢、铝合金,甚至连塑料管都可以。不过,首选还是竹子,特别是竹节宽一些的,这样做出来的风筝效果会更好。如今蒙面的材料也多种多样,像宣纸、绢、尼绒绸,有的还用广告布。软翅类风筝,如蜻蜓、蝴蝶的翅膀边缘无竹条,在放飞的时候翅膀会随风变化形状以便泄风。在空中看到这类的风筝往往栩栩如生,就像拍打着翅膀在空中飞翔一样。

张长清说,制作一个传统比赛风筝要花一个多月的时间,从宽长不等的竹坯子到制作风筝能用的细窄的竹条,从直弯不等的竹条子到微弯有形状的风筝骨架,从刀砍斧剁到火燎水寝,从一张白布到绘上图形颜色,每一步都要精益求精。这样风筝才能飞得高,在空中才会栩栩如生。这些都完成了还要试飞。试飞和修正的过程最为重要,有的时候通过调整骨架某个位置的重量,简单的用刀削一削,就能达到稳定的效果。

东亚经贸新闻记者  张秋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