革命的号手

07.09.2015  23:52

记者 毕玮琳 王胜男

嘀嗒嗒嘀嘀嘀,嘀嗒嗒嘀嘀嘀……”时隔60多年,90岁的抗战老兵李启岗还能清晰地唱出“冲锋号”的旋律。

号音要通过牙齿缝流露出来,现在老了,没有牙了,吹不了喽……”与记者交谈时,李启岗流露出些许的惋惜。

刚入伍时,李启岗所在部队里缺少号兵,声音洪亮的他被选中学习吹号。“那个年代,部队没有什么通信器材,军号就是战场指挥的重要工具。前进、后退……全靠号来指挥,一个音符吹错了,或者是吹不响号,都可能给部队带来重大损失。”李启岗对记者说。军号有很多种,有冲锋号、休息号、吃饭号、集合号……大大小小的有100余种。

从早到晚不停地训练,大部分战士的嘴唇都磨破了,号嘴往嘴上一放就钻心地疼。”李启岗说。虽然自己的嘴也吹肿了,可劲头儿不减。几个月下来,他就将全部号语牢记在心。随后,被编到第二野战军五旅十五团任司号员。“司号员不能隐蔽到战壕里,必须挺起腰板吹,时刻保持冲锋姿态,鼓舞战士们前进。

李启岗家住延吉,18岁参军,参加过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先后负伤4次。1945年4月的一次战斗中,炮弹落在了他的右大腿旁边,李启岗被炸晕了。醒来后他发现大腿大部分都炸烂了,右臀部的一半肉也被炸掉了,无法坐起,在医院躺了3个多月。第四次受伤是在抗美援朝战争中,“当时胳膊受伤,脚趾头已经冻黑了,被战友们抬回了后方。”李启岗回忆道。吹号的地方,离敌人很近,是火力最集中的地方,往往号音未落,子弹就飞过来了。幸运的是,历经几次生死关头,他都活了下来。

如今,李启岗老人独自生活,平日里有保姆照顾他的日常起居,他还自娱自乐——在自家的小院里种了点黄瓜、辣椒等蔬菜。闲着的时候,他就会侍弄菜园子,或是在院子里晒太阳。沙发上堆了几叠最新的当地报纸,老人还经常看书看报。“我原来没念过书,一个字都不认识,到部队之后学会拼音,然后慢慢开始学着认识字。现在遇到不会的字,我就查字典。”李老对记者说,虽然自己年事已高,但仍然要活到老、学到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