霍建国:“一带一路”是战略构想不是工程项目

19.03.2015  18:48

商务部研究院院长霍建国近日撰文指出,推动“一带一路”建设要从战略高度进行统筹谋划,避免聚焦具体的项目规划。过于具体,时间、节点过于清晰。霍建国认为这一方面增加了推进的难度,易削弱市场主体参与的主动性,另一方面会给外界以中国主导的感觉,使规划最终难以真正落实,影响战略倡议的效应。

 

全文4700余字,从三个方面系统论述了“一带一路”战略构想,并提出五大实施路径,为全面认识和把握“一带一路”建设工作提供了读本。全文如下:

 

习近平主席在去年出访哈萨克斯坦和印尼期间提出了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倡议。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要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今年以来,我国在多个外交场合如金砖峰会、亚太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以及习主席在出访欧洲期间,均将“一带一路”作为主要倡议提出,多国领导人对这一倡议均表示支持。为有效实施一带一路倡议,我国还特别设立了丝路基金,亚洲基础设施银行等金融机构,将“一带一路”建设从战略构想、宣传造势进入到具体战略推动阶段。在此,针对“一带一路”建设需要注意和把握的有关问题谈一点个人看法。

 

一、高度认识“一带一路”建设的重大意义

 

一带一路”建设是在新的国际国内形势下,把握我国重要战略机遇期,推动对外开放的新举措,也是基于新安全观的周边外交大战略,表明新一届中央在处理新型国际关系中的创新发展理念及战略思维。目前各界对其战略意义的认识仍然不足,需要进一步提高认识,统一思想,切实把实施“一带一路”建设同构建我国对外开放新格局紧密结合起来。

 

提升中国影响力的战略举措。“丝绸之路”是中国最早实行对外开放的标志,开启了中国与西方文明的交流通道,彰显了中华民族的开放精神,具有深刻的历史文化底蕴,以此作为我国推动与亚欧区域合作的“倡议”,既可以向国际社会宣誓中国开放包容、互利共赢的开放理念,树立中国负责任的大国形象,同时也可以淡化“中国威胁论”的负面效应,“名正言顺”拓展我国与中亚、南亚及中东欧的合作,逐步提升我国在周边及区域经济合作中的影响力。

 

新一轮对外开放的战略部署。当前,我国的对内改革和对外开放都面临着新的突破,欧美等国正在不断加强对中国崛起的限制,美国推动的TPP和TTIP谈判,意在以高端开放为契机,企图掌控和影响下一轮国际贸易规则主导权,无疑对我国将构成新的挑战和威胁。“一带一路”建设是突破这一压力的重大战略设计,通过拓展与亚欧市场的合作,推动市场多元化战略,降低我对欧美日市场的依赖,不仅为我国新一轮对外开放赋予了新的内容,也为沿海、内陆、沿边新一轮对外开放指明了方向和路径。

 

支撑中国经济增长的新引擎。“一带一路”建设涉及互联互通和基础设施建设,既可以形成世界经济新的增长点,同时也可以促进中国有竞争力的企业去承担更多的海外项目,提升我国企业参与国际经济合作的竞争力,将形成中西部地区与中亚、东欧、西亚的新商贸通道和经贸合作网络,带动内陆沿边扩大向西开放,既有助于拓展中国经济发展的腹地,也可以激活内陆和沿边地区的经济发展活力,促进中西部开放型经济加快发展,形成中国经济新的增长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