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同增雨 合力“解渴” ——东北区域人工影响天气中心统筹协调人工增雨作业纪实

04.06.2018  01:44

    “这场雨下得够用啦,就等着出苗呢。感谢你们东北区域人工影响天气中心做出的努力。”5月29日,吉林省公主岭市怀德镇洪野农场负责人打来电话,这样的感谢电话此起彼伏。不同于前段时间的求增雨电话的急切,这次更多的是开心和激动。
      春播以来,吉林省降雨少,气温偏高,大风天气多,中西部部分耕地出现不同程度的旱情。眼看着到了玉米出苗的时候,地里难见往年绿油油的景象。农民心里急呀,同样着急的还有东北区域人工影响天气中心的所有人员。
      提前谋划 有序作业
     
早在春节后东北区域人工影响天气中心就开始了年度增雨前准备工作,补充机载增雨催化剂入库、对存储环境进行安全检查。4月下旬按照中国气象局要求提前组织召开了2018年吉林省人工增雨协调会,共商空域保障机制。
      吉林旱情凸显。区域中心强化会商、统一调度、统一指挥,制定增雨作业方案,监测天气、研判作业条件……区域内成员单位统一思想、达成一致,集中全力助力吉林省出现的大范围旱情。
      5月12日,区域中心在吉林省实施双机联合、空地协同抗旱增雨作业、5月15日至16日在中西部地区开展多架次空地协同增雨作业。5月22日5点开始,随着云层达到增雨有利条件,双机联合、空地协同飞机增雨和地面增雨作业迅速展开连续作战。对抗旱情的攻坚战在吉林地区打响。同时期,辽宁北部和通辽南部旱情显露,区域中心提前进行视频会商,在辽北和通辽地区开展跨区域作业。
      雨一场场下,始终没有下透。松原、四平、公主岭、舒兰市政府先后向省气象局发出人工增雨请求。“什么时候增雨呀?”询问电话依旧频繁在东北区域人工影响天气中心指挥平台响起。雨水没有完全满足农作物“解渴”需求。
      协同作业 合力“解渴
     
5月26日至29日,全省将出现一次较为明显的天气过程。”有利天气时机的消息传来。当时停驻在长春的3726新舟60增雨飞机按照飞行安全需求进行定检10天。区域中心迅速组织会商,优化资源配置,强化资源共享。停驻在沈阳的飞机对四平地区和松原南部开展作业,停驻在通辽和兴安盟的飞机也开展跨区加密作业。军民航部门开辟绿色通道,优先保障增雨跨区作业。一场通力合作、密集调度的增雨集群作业开始了“向天要水”。待云层达到厚度,一架架增雨飞机直刺苍穹,逡巡于云层之上,实行对旱情严重的区域反复耕耘式作业。
      区域中心在协调飞机增雨作业,同时加强调度,各地人工增雨开展火箭作业。一道道指令的发出,也伴随着一枚枚火箭弹的腾空而起,接二连三射向厚厚的云层中。三七高炮也脱下了炮衣,降雨炮弹上膛。据统计,从27日02时至29日,在吉林省范围内累计发射增雨火箭595发,炮弹656枚,飞机作业8架次,飞行时长30小时。
      全省普降透雨,细雨如酥,滋润着干渴的土地,也滋润着吉林不少农民焦灼的心。据统计,5月27日凌晨开始至30日08时,3站过程降在100.0~249.9毫米,215站降水量为50~99.9毫米,575站降水量达到25~49.9毫米。有效地补充了土壤水分,滋润了干渴的大地,根据墒情显示,中西部大部旱情解除。
      天晴了,农民也喜笑颜开。东北区域人工影响天气中心却依旧没有丝毫松懈,继续总结前期情况,全天候密切监视天气变化,及时根据天气情况组织区域会商,全力做好区域内增雨、抗旱、涵养水源、森林草原防火和生态保护等服务保障工作。(张晓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