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均5小时体验飞行 95后“雏鹰”创历史

01.12.2014  13:11

年轻的飞行员驾机拔地而起,冲向蓝天 本组图片 记者 郭亮 摄

教官为学员整理飞行头盔

学员信心满满

飞机准备起飞

右手握拳搭在左手手背上,轻缓而优美地向一侧倾斜,两双戴着迷彩手套的手方向一致、动作统一——这个模拟飞行就是用操纵杆控制飞机的感觉,右手是操纵杆,左手是飞机——这一幕是 吉林 省实验中学的空军飞行少年军校学员辛昊宸首飞后,跟同学交流飞行体验。

昨日,36名来自吉林省实验中学空军飞行少年军校2012级的学员,在空军航空大学飞行教官的带飞下,完成了人均5小时的体验飞行。这群95后将成为驾驶飞机的群体中最年轻的“雏鹰”。而此次高中生驾驶飞机、参加飞行体验,在中国基础教育史和军事教育史上都是第一次。

训练动作让95后大呼过瘾

“请示起飞!”学员史晏松的声音传到塔台。

“可以起飞!”指挥员果断答复。

伴随着“轰隆隆”的发动机声,松刹车、加油门、拉杆、上升……这一连串动作连贯自然,一架由蓝与红装饰的初教机昂首飞向蓝天。随后,一架架初教机陆续升空。

30度、45度、60度跃升,俯冲、上升转弯、半筋斗、横滚……10余个令人血脉贲张的飞行训练动作,让这帮95后大呼过瘾。从11月26日到11月30日,同学们进行了为期5天的体验飞行;而在这之前,17日~25日,在空军航空大学飞训基地,空军航空大学组织了政治教育、航空理论教学、航空救生训练和模拟飞行,让每名学员熟悉座舱设备,了解机场使用细则,掌握特情处置预案。由简入繁的技术动作教学,让体验飞行从机动飞行开始,飞行动作量逐步增加,保证每名学员平均每天飞行两次,飞行时间不超过80分钟。

11月26日,首飞结束当天,空军航空大学举行了首飞仪式,为每名学员献花,佩戴首飞纪念章。

遇气流颠簸 像“乘电梯”

初教机有两个舱室,教练在前舱,学员在后舱,前后舱操纵杆联动。由于首飞当日风很大,而初教机机型较小,每一个气流都会造成飞机的颠簸,突然升起和下降让小飞行员们很紧张,“遇到气流后飞机左右摇晃,那感觉特别像乘电梯。我在半个小时里做了六个起落,一共飞了50分钟。因为我们的飞行高度不像客机那么高,所以看下面的房子很清晰,路上的汽车还在动,这感觉特别过瘾!”辛昊宸说。

除了兴奋、热血,第二次飞特技的孙博文还表示被“虐”得够呛。

对于1996年出生的孙博文来说,“看水泡子”几乎成了他的“口头禅”。原来每飞行一段距离,教官都会提醒他寻找标的物,“左前方有一个水泡子,看到了没?”“右方有个水泡子,看见了吗?”本就因为操纵飞机而紧张不已,还要分出精力找水泡子,这让他倍感压力。

每个教官的性格不一样,飞行体验也不一样。孙博文的教官姚增选经验丰富,于是,孙博文有了一次“成手”的礼遇,“要求飞行空域是500米高度,我不小心飞到700米,只听教官说‘飞那么高干吗’,唰一声就压下去了,瞬间我觉得定格了,顿时心提了起来,那一刹那完全是失重的感觉,太刺激了!最令我崩溃的在后面,过空域时,我一直拉操纵杆,偷偷瞄了一眼教官,以为他也在控制,谁知发现教官在看地图,竟然是我自己在操纵飞机!”

事实上,为提高体验飞行教学的科学性,空军航空大学选调经验丰富的飞行干部成立评定领导小组。同时,还专门安排6名年轻教员跟组教学,减小教官和学员的“代沟”,便于更好地掌握学员真实想法。

2011级学员两人成“双学籍”

据了解,吉林省实验中学飞行少年班的学员,2011级学员在2014年吉林省的招飞定选中表现非常不错,29人顺利通过,其中有两名学员分别被北京大学和清华大学录取为“双学籍”飞行学员。

有着6000多小时飞行经验的王彦坤教官说:“少年班的学员适应能力和吃苦精神都非常强,通过体验飞行,可以超前储备一批具有较高飞行潜质的苗子,提高飞行人才培养的质量效益。”

新文化报记者 刘佳音 通讯员张宏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