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耀辉:母亲的教诲

12.05.2019  12:52

  我一直想在我的文章中讲述一下我的母亲。与我的家人,也与天下人,一起分享我与生俱来的感动。

  世上描写歌颂母亲的文字浩如繁星,母亲在每个人的心目中的地位,就像这夏夜里皎洁的明月。

  “温润如玉”这四个字,是古人用来譬喻君子的都雅风姿的。我总觉得,用来比拟天下好母亲的人格品质,则更为贴切。温和而润泽,纯净而坚韧,亲切而高贵,这就是母亲的样子啊。这也是我的感觉,而且随着年龄的增长,这种感觉日臻完备,愈发清晰真切。

  前几天没事的时候,随手又翻起史铁生的《我与地坛》。我一向喜欢史铁生的文字,尤其他在书中对母亲的描述,总能让我心生感动。史铁生写这篇文章的时候,他的母亲已经不在人世;在我重温这篇文章的时候,史铁生也去和他的母亲“团聚”了。

  而我的母亲仍然健在,正幸福地享受着晚年,我还有机会快乐地陪着她,这是我的幸运,是我们的幸运。

  母亲只有小学二年级的文化,却给了我最生动、最高尚的教育。

  母亲的童年历尽艰辛,大约在七八岁的光景,我的姥爷因故去世了。三十出头的姥姥,一个小脚女人,艰难地拉扯着四个女儿。这样的境况,其中的艰辛苦涩,像我这个年岁的人可想而知,而对我们的后辈来说是无法想象的。

  那时候,新中国还没有成立。姥姥带着四个弱小的女儿,无力耕种田地,也无处投亲靠友,青黄不接的时候只好靠挨家挨户地乞讨度日。母亲生于1940年的冬天,在姐妹中排行第三,大姨二姨那时十几岁了,已经知道顾惜自尊心,自然不肯做这种让人“丢脸”的事情。而四姨年龄尚小,跟姥姥一起四处讨饭的重担,就落在了听话的母亲身上。

  母亲从小就饱尝了人间的冷暖,也培养了吃苦耐劳、坚韧不拔的性格。她总是对生活有一种满足感,对社会心存感恩。在困难面前,母亲从来都是积极乐观的,很少看到她愁眉苦脸,“车到山前必有路”是她常挂在嘴边的话。她还常常讲,“我是吃百家饭长大的”。因此遇到谁有什么难处,尤其是老家的乡亲们,她总是热情接待,慷慨付出,似乎总有操不完的心。

  母亲也是姥姥一生中最喜欢的孩子。即使在姥姥身患重病,生命弥留之际,也是母亲一直在身边侍奉,别的子女不论怎么尽心尽孝,她都说没有三女儿伺候得舒服。大家都知道,这是早年相依为命的岁月里,积淀而成的习惯。

  母亲年轻的时候,开朗大方,热情活泼,深得大家的喜欢,曾经担任过大队的妇女主任。后来因为文化程度太低,错过了很多发展的机会。21岁那年,母亲嫁给了我的父亲,从此挑起了这个家庭的全部重担。我的父亲是兄弟姐妹中排行最小的,因此母亲过门的时候,爷爷奶奶就已将近70岁高龄了。在那个生活十分困苦的年代,这把年纪的人,身体已经非常差了,完全丧失劳动能力,用风烛残年来形容,也是毫不夸张的。

  大约过了六七年,奶奶就病逝了。奶奶在炕上瘫痪半年多,一直是母亲事无巨细地悉心照料。病中的奶奶,夜里疼得身体挨不了炕,母亲就让奶奶躺在她的怀里,一边抱着一边不停地摇啊摇,一直到奶奶安静地睡着,经常这样一抱就是一整夜。可以说,尽管当时生活条件艰苦,但奶奶是带着幸福走的。

  我的哥哥曾经写过一篇文章,题为《奶奶的疑惑》。说的是有一次母亲领着哥哥去给奶奶上坟,路上讲的一个故事。母亲说:“你奶奶有一件事一直到去世都不明白,咱家碗架子里放着给奶奶包的饺子和玉米面大饼子,每次你们饿了的时候,打开碗架子总是拿大饼子吃,从不碰饺子。你奶奶多次问我,孩子们为啥不拿饺子?我一直都说小孩子不知道饺子好吃,不喜欢吃。听了我的话,你奶奶总是不解地摇头。其实,刚开始的时候你们也是先拿饺子,每次你们拿饺子的时候,都会挨我的打,你们不拿饺子吃是我硬管出来的。

  因为从小就失去了父亲,对爷爷,母亲就像对待自己的亲生父亲一样。奶奶走了之后,家里有什么好吃的,都先可着爷爷。那时候还是集体经济,大家都在生产队一起劳动。生产队定期会餐,杀猪宰羊,犒劳社员。每次母亲都和队长商量,白天她参加生产队的劳动,晚上吃饭的时候让爷爷去吃。在那个时候,能吃顿肉是件很奢侈的事情。每次吃完饭回来,爷爷总是感慨万千,村子里的人也都纷纷竖起大拇指。

  在我们村子里,包括附近的十里八村,母亲对老人的孝道是出了名的。这也给我们几个孩子树立了很好的榜样。就在爷爷去世的前几个晚上,哥哥还一直和他睡在一个被窝里,以方便照顾。我那时虽然只有七八岁,也经常替爷爷倒痰盂和便盆。母亲以自己的善良行为,让我们幼小的心灵得到了最好的净化。父母现在安享晚年,享受天伦之乐,老家的乡亲们都说,这真是种瓜得瓜,善有善报啊。

  尽管当年家里很穷,可是母亲却从来都反对投机取巧,教育我们要靠自己的双手创造财富。她经常挂在嘴边的话就是“吃亏是福”。记得小时候,农村的条件很差,村子里经常发生一些丢东少西的事,几乎每天都会有脾气火爆的妇女气冲冲地骂街。原因无非是张家的鸡丢了,李家的树被人砍了,或者是王家的瓜夜里突然被人摘了,都是这一类说大不大说小也不小的事情。

  我家也一样,有时候同样会遇到小偷小摸的事。因为太穷了,所以丢一把镰刀、两只鸡蛋或几斤粮食,都让人心疼。但是每一次,母亲都不像其他人那样在当街吵闹,哪怕是几句难听的过头话都没有。我知道,不管丢了多么小的东西,哪怕是一捆柴禾,其实母亲都很在意。然而,她有她的想法和做法。每当丢了什么,我们都会看到母亲很心疼的表情,但几乎每次她都会指着我或者哥哥说:“丢就丢吧,给我儿子攒着呢。

  “给我儿子攒着呢。”从小到大,这句话我听了不知有多少遍。小时候不理解这话的分量,还会偶尔责怪母亲太好欺负。母亲没有更多的大道理讲给我听,她只是淡淡地一笑,“唉,骂人有什么用?丢的东西又骂不回来。人就怕好吃懒做,偷是偷不穷的,丢的东西都给你们攒着呢。”“别怕吃亏,吃亏是福。

  年幼的我怎么也不理解,丢的东西怎么能给我攒着?吃亏怎么还成了好事?现在回想起来,才知道母亲的话有她朴素而深奥的道理。

  如今,母亲已经快80岁了,我一提起当年的事,老人家就会振振有词地说:“怎么样,我说给你们攒下了吧?你看你们现在的生活条件有多好!

  对于我,母亲倾注了更多心血,因为从上初中开始,我就长期在外读书,自然给母亲添了更多的牵挂。县城距我家有50多里路,由于交通不方便,也由于学业较忙,我一般都在每个月的月末回家里一趟,顺便取下个月的伙食费。每当我快回来的时候,母亲就会站在家门口,向我回来的路口默默守望,见有远远地骑着自行车过来的人,她就紧盯着看,直到儿子的出现。

  记得有一次,我周末回家,正赶上下雨,我要到十里开外的汽车站乘车回学校。母亲不放心我一个人走路,非要送我一程。送一程又一程,一直把我送到车站。我上车走了,母亲还要一个人独自返回去。我坐在车里,一直想象着母亲一个人走路的样子,泪水模糊了我的眼睛。后来母亲跟我说,在回去的路上,她一直循着我的脚印往回走。看着儿子的脚印,就像儿子在身边一样,不知不觉就走到家了。那天我穿了双足球鞋,脚印在雨后的土路上非常鲜明、非常特别。

  父亲也常借着到县里开会或学习的机会,去学校看我,每次都给我带来母亲包好的饺子、煮好的鸡蛋,或者炖好的鸡腿。据母亲说,我从小就贪长、怜瘦、嘴刁,因此比哥哥姐姐吃的要多一点儿、好一点儿。天下的母亲,她要想疼爱儿女,会有一万个理由,是谁都无法抗辩的。

  这几天长春的气温回升,花草树木日渐葱茏,空气也格外清新。晚饭后陪母亲出去散步,母亲一直紧紧地拉着我的胳膊。这让我想起了小时候,我跟随着母亲,紧紧地牵着她的衣襟。

  这就是生命的轮回啊,小的时候不懂。

  这就是爱,在寻常日子里如影随形,一如天上的星月,始终照耀着我的人生。

  这就是教诲,让我拥有她的人格,让我的脚步和她的期望保持着一致,千里万里,有迹可循。

(来源:吉报副刊 作者 陈耀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