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杨靖宇齐名的抗联名将陈翰章 遗首漂泊他乡73年

15.08.2015  13:50

  回来了,终于回来了!2013年4月11日14时50分,载着东北抗联陈翰章将军遗首的灵车,经201国道在吉林省敦化市和黑龙江省宁安市交界处的牡丹江大桥,缓缓地驶入敦化市境内。在桥头敦化市一侧的恭迎场地,拉起的黑底白字“将军百年华诞,忠魂回归故里”条幅庄重醒目。武警官兵、公安干警、学生、机关干部、将军家属及家乡群众等胸配白花,恭迎陈翰章将军遗首回家。这一别,已是73年。

  70多年前,在白山黑水的深山密林中,到处都有陈翰章将军的身影。他衣衫褴褛,吃树皮饮雪水,却健步如飞。他用兵如神,打得日军胆战心惊。

   “小才子”誓用鲜血赶走侵略者

  陈翰章,满族, 1913年6月14日出生于吉林省敦化县城西十多里的半截河。在他2岁时,亲生母亲去世。小时候的陈翰章性格内向,乳名“小石头”,人如其名,他喜欢到家屋前面的小河里捡石头玩儿。入私塾后,取名陈勋辉,私塾先生看他文思敏捷,就对陈翰章的舅舅说:“孺子‘操翰成章’,以后就叫陈翰章吧。”于是他改名陈翰章,字勋辉。

  陈翰章天资聪颖,善于钻研。不满14岁时,参加敦化县教育局的全县塾师招考考试,当榜公布时,他在37名考生中,成绩名列第四,轰动县城,被称为“小才子”。

  陈翰章在敦化县私立宣化小学读书时,老师桑志学发现他绝顶聪明,记忆力好,就请一名军队翻译官为他开“小灶”教授日语。谁也没有想到,陈翰章一口流利的日语后来竟然成为他对日斗争的“法宝”。

  17岁时,他以考试第一名的成绩毕业。陈翰章毕业时登台演讲:“我立志从事教育事业,目的是为了培养优秀人才,改造国家,使其独立富强。但是帝国主义却不让我们这样做,想把我们变成他们的附属国。” “同学们,假如我的理想因为被帝国主义的侵略而打破的话,我将毫不可惜。为了祖国,我一定投笔从戎,用手中的枪和我的鲜血、生命来赶走敌人!

  10年后,他用鲜血和生命践行了昔日的誓言。“九?一八”事变5天后,敦化沦陷。1932年2月8日,王德林率领东北陆军独立第27旅第677 团“老三营”举义抗日,率领救国军在广阔的吉东大地上抗击日本侵略者。9月初,19岁的陈翰章弃笔从戎加入了救国军,开始了与日本侵略者死战到底的铁血生涯。

1 2 3 4 5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