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速递] 陈吉宁就“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答记者问(全文)
今日上午10时在梅地亚中心多功能厅举行记者会,环保部部长陈吉宁就“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的相关问题回答中外记者的提问。
图为环境保护部部长陈吉宁答记者问。
陈部长答记者问现场视频
在为时1小时40分钟的答记者问中,陈部长都说了啥,去年的环保工作成绩单怎样,小编带你先睹为快。
“
云南广播电视台记者: 去年习总书记到云南考察时要求云南要争当生态文明建设的排头兵。绿色生态可以说也是云南最大的优势和核心竞争力,但是现在一些地方绿色贫困的问题还是比较突出的。我想请问部长,您如何理解绿色贫困?我们应该如何破除绿色贫困,真正做到既有绿色又有发展?谢谢。
陈吉宁: 消除贫困和保护环境是世界可持续发展领域的两大核心问题。对中国而言,消除贫困、实现共同富裕也是我们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我们党肩负的重要使命,保护环境、改善民生是建设美丽中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内在需求。中西部地区在我国既是扶贫开发的重点区域,又是生态环境的敏感区域、脆弱区域,所以这个地区在“十三五”期间要面临补足两个突出短板的问题,一是贫困短板的问题,二是环境短板的问题,核心还是要处理好保护和发展的关系,要突破眼前和短期利益的局限,统筹好当前和未来、短期和长远、经济与环境的关系,在适度开发减少贫困的同时,也为贫困地区留足持续发展的生态资本,走出一条发展经济、消除贫困、优化环境的新路子。
去年11月,大家注意到中央召开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会议上把坚持保护生态、实现绿色发展作为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六大基本原则之一,要求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这些为下一步如何解决好西部在脱贫过程中、在发展中解决好环境问题指明了方向。从环保部的角度看,主要有三个方面要加大力度:
一是大力推动结构调整,加快绿色发展,严守生态红线。我们在这些地区,在发展中要避免东部污染的产业进驻到这个地区,要守住一些非常必要的生态空间保护区。二是实施退耕还林还草、天然林保护、湿地保护与恢复、退牧还草等重大生态工程,提高贫困人口的参与度和受益水平。三是要加大生态统筹力度,建立统筹推进环保与扶贫的制度体系,增加这些地区重点生态功能区的转移支付,开展贫困地区生态补偿综合试点,要健全公益林的补偿标准动态调整机制,完善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通过好的生态补偿机制来引导和鼓励这些地区的群众走向生活富裕、绿色发展之路。
“
澎博新闻社记者: 大气污染和水污染是公众关注度很高的话题,因为这方面的污染是看得见、摸得着的,但是土壤污染也是一个严重的问题。中国在出台治理土壤污染的行动计划方面推迟了一年的时间。我想问一下,鉴于土壤污染是这么重要的问题,为什么在土壤污染的问题上达成一致的意见这么困难?为什么会推迟了一年?
陈吉宁: 谢谢您的提问。大家都期盼“土十条”的尽快出台,这项工作始于2013年5月,按照中央的部署,环保部牵头,多个部门起草文件部署怎么做好土壤污染防治这样一项工作。两年多来,我们深入调研,广泛征求意见,反复修改,大概到目前已经修改了50多稿。我们也三次征求省(区、市)的意见和地方的意见,另外5次征求中央和国务院有关部门的意见,目前文稿已经基本成熟,下一步我们按照程序报批后就可以实施。
之所以花费这么长的时间,一是这个问题非常重要,二是基础非常薄弱。它和大气、水不一样,关于土壤污染防治,现在还没有一部法律规范,相关的工作也很分散。土壤的问题又涉及到非常复杂的科学技术方面的问题。它和用途是密切相关的,比如靠近饮用水源,也与空间位置密切相关,所以界定起来非常困难。但是目前这项工作已经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
我想讲虽然“土十条”还没有正式出台,但是土壤污染防治的工作一直在按照“十二五”规划进行部署和推动,也取得了一系列积极的成效。在这里给大家简单的介绍一下“土十条”的一些基本想法。
“土十条”编制中,我们主要的思路是问题导向、底线思维、突出重点、有限目标,立足于中国当前的国情,立足于经济发展的全局,坚持预防为主、保护优先、风险管控、分类别、分用途、分阶段地进行管控和治理,我们特别强调风险管控,重点是要夯实“两个基础”、突出“两大重点”、推进“三大任务”、强化“三大保障”。
“两大基础”,一是要摸清底数。我们要开展详细的土壤污染详查,要摸清家底。二是要建立健全法规标准体系。“两大重点”,重点解决农用地和污染的建设用地,要提出明确的管控要求。“三大任务”,分别是对未污染的土地怎么办、怎么保护好,正在污染的土地怎么处理,已经污染的土地如何做好风险管控,在风险管控的条件下做好修复。“三大保障”,我们要解决科学技术问题,提高科技保障能力,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强化目标考核。“土十条”政策发布之后会举行专门的记者招待会,届时会给各位做介绍。
“
中国国际广播电台记者: 我们知道被称为史上最严的新环保法实施已一年有余。我想请问陈部长,新环保法实施的效果如何?是不是像您去年这个时候在这里表态的那样,真的长出了钢牙利齿?谢谢。
陈吉宁: 谢谢您的提问。去年是环保法实施的第一年,社会各界对环保法的实施给予了高度关注,环保部也把去年列为环境保护法的“实施年”,我们制定了专门的工作方案,每两个月环保部开一次部长专题会,研究在环保法实施过程之中出现什么问题、怎么解决问题、还需要形成什么样的细化政策来推动环保法的实施。我们每月也向媒体公布环保法的执行情况,曝光典型的违法案例,全力推动新的环保法的实施。
从一年实施情况来看,我们认为还是取得了明显的阶段性的成果。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我在这里给大家介绍一下。第一,牵住牛鼻子。牵住牛鼻子就是要落实地方政府的环境保护责任。刚才我讲了,这是环保法第六条的明确规定。只有落实地方政府的环境保护责任,地方政府守法了,企业才能更好的守法。大家可能注意到,去年我们加大了督政和公开约谈的力度,环保部对33个市(区)开展了综合督察,公开约谈了15个市级政府主要负责人。不只是环保部部里这样做,我们也督促各省(区、市)对30%以上的地市级政府进行了环保督察,对31个市进行了约谈、20个市(县)实施了区域限批、176个问题挂牌督办。通过这些督察、约谈、督办,应该讲,有力推动了地方政府环保责任的落实,也解决了一批突出的环境问题,使区域环境质量得到了提升。
第二,抓住重点,铁腕执法,落实企业的环保责任。去年全国实施按日连续处罚715件,大家说环保法长牙齿,这是其中长牙齿的一块,罚款数额是5.69亿元,查封扣押4191件,各级环保部门下达行政处罚决定9.7万余份,罚款42.5亿元,比2014年增长了34%。我们把这些案件梳理出来公布74个典型案件,以案说法。我想在这里强调,环保不是以罚款为目的的,我们之所以严格执法,主要的目的是让企业看到守法的重要性。
第三,高悬利剑,就是加强行政执法和刑事司法的联动,要让违法者不仅受到行政的处罚,严重的还要受到刑事处罚。这个威慑作用很大,去年我们联合公安部、最高检对两起性质恶劣的案件进行了挂牌督办。全国移送行政拘留案件2079起,移送涉嫌环境污染犯罪案件1685件。
第四,打开新路。我们配合立法机关和司法机关,推动公益诉讼,让污染排放者、污染者不仅仅受到行政处罚,还要付出环境损害赔偿,使环境受害者得到赔偿。去年全国各级法院受理环境公益诉讼案件53件,其中民事公益诉讼案件47件,另外还有行政公益诉讼案件6件。我们也要把执法部门放在司法的监督之下,也有一些典型案件引起了媒体的高度关注,特别是腾格里沙漠污染案。大家可能注意到,中国绿发会对这个案件最终提起公益诉讼,中级人民法院裁定不予受理,1月28日最高法做出了终审裁定,要求中级人民法院立案受理,我们对高法的裁定高度赞赏,将要积极配合做好相关工作。
第五,全面出击,开展全国的环境保护大检查。去年我们共检查企业177万家,查处各类违法企业19.1万家,责令关停取缔2万家、停产3.4万家、限期改正8.9万家。
从过去一年新环保法实施的情况来看我们也遇到了一些问题,包括还有相当一部分地方的党委政府及部门环境保护责任不落实,环保的压力层层衰减,越到基层责任越不清楚、责任越不落实。另外,企业的环保主体责任也不落实,企业违法问题还是屡禁不止,特别是一些地方、企业环境信息公开不够详实。另外一个问题就是基层执法能力过弱,不论是人员配备上还是装备配备上,有些执法部门连车都没有,有很多不足。
所以今年我们将针对这些问题,继续做好环境保护法的实施。部党组决定今年仍然作为环保法的“实施年”,特别是要结合今年1月1日开始实施的新大气污染防治法,落实好新的大气污染防治法,把这项工作持之以恒地抓下去,使地方政府落实环保责任,使企业守法成为常态。
凤凰卫视记者: 请教雾霾治理的问题。这几天大风吹啊吹,终于让民众看到了“两会”蓝。“两会”刚一开始就有雾霾,环保部长如何评价这一年来的治霾成果?我们不同场合听到铁腕治霾,不知道环保部长是不是找到了有效办法?谢谢。
陈吉宁: 有没有变化?我们用三个数来看是不是取得了我们所期盼或是我们所预测到的变化。一是优良天数,二是重污染天数,三是全年的PM2.5浓度。从大气十条实施以来,这三项指标都在发生积极的变化。我们能看到一个非常明显的改进趋势。比如去年首批实施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的74个城市PM2.5年均浓度为55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14.1%。美国NASA卫星也观测到中国的东部和中部地区出现了颗粒物的降低。
大家可能还会问付出的努力是不是足够大?我把最近几年PM2.5降低的情况和世界各国在这样一个时期降低的情况做了一个对比。我可以坦率告诉大家,在经济社会发展进程之中,在城镇化、工业化进程中取得这样的进步是很少有的。一个典型的例子,大家可以看到,去年珠三角整个区域全年的PM2.5浓度达标,当然珠三角中还有一些城市没有达标。今后几年是否可以稳定地达标,还要给一点时间。但毕竟像跳高一样,我们在一个重点地区终于达标了,终于摸到了杆,这是非常不容易的,增加了我们治污的信心。
大家可以看,珠三角从上世纪九十年代中后期开始,学术界开始系统地研究这个问题,之后开始产业结构调整、能源结构调整、加大污染治理,十几年的时间取得了今天这样一个成绩,这也增加了我们解决雾霾的决心。所以我们只要坚持下去,一步一步走下去,我们是可以很好地解决我们的问题。
我也做过对比,比如中国今天的大气污染问题、酸雨的问题我们解决得比较好了。现在我们酸雨的水平同最差的时候相比,最差的时候是上世纪90年代,我们国家30%左右的面积受酸雨影响,今天已经回落到不到10%,大概8.8%这样的水平。一次性的污染物,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现在解决得比较好。我讲解决得比较好,是跟发达国家相比,我们比他们解决得早,比他们解决得好。我相信,雾霾的治理,我们也会做得好,我们的发展也会更绿色。
中央电视台记者: 我们知道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和“十三五”规划纲要中都对未来环境保护的工作提出了非常多的具体可量化的数字指标,但是说实在话,老百姓对这些数字指标并不是很敏感,我们更关心的是看天天蓝、看水水清。我想问一下环保部长,这些数字指标的制定,其标准是什么?这个指标究竟是高了还是低了?在实行过程中有没有什么难度?谢谢。
陈吉宁: 谢谢您的提问。“十三五”的目标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小康社会有一些短板,其中一个突出的短板就是生态环境问题,所以“十三五”规划中明确提出今后五年要实现环境质量的总体改善。怎么理解?我们详细地进行测算,一个地区一个地区地分析,今后五年我们怎么样科学界定我们的目标。这个目标不能那么轻易地达到,要跳一跳,要付出很大的努力,才能够达到,但是又不能操之过急,又有可达性,所以这是一项非常复杂的工作,我们是在全面分析的基础上提出的。
如果大家关注这些指标的话可以发现,有两大领域:一是环境质量。不论是水,还是大气,都提出了明确的环境质量要求。质量就是与老百姓的感觉直接相关的。二是总量的要求。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化学需氧量、氨氮这些指标都有总量的要求,它不是和环境质量直接挂钩的,但是它对改善环境质量有非常重要的推动作用。
大家在质量指标上也会看到,我们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是要保护住好的。大家看不论是大气指标还是水指标,大气是优良天数,水是优良水体,都有明确要求。这个要求就是今后五年不论怎么发展,好的不能再降低了,甚至要提高,这是一个底线要求。还有一类指标是解决突出问题的,比如非达标地区的PM2.5,劣V类水体,主要是解决我们现在面临突出的环境问题,所以我们有两类这样的指标。我们也把这些指标和发达国家在相同的时期进行对比,他们的情况怎么样,他们解决这些问题的进度怎么样,我们进行了对比,感到实现这些指标还是非常困难的。
有两个原因:一是目前我国的污染排放量仍然居高不下。大家看,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放量基本上在1800到1900万吨左右,根本好转还要大幅度的削减,我们的排放量仍然过大。二是我们也到了一个阶段,削减什么污染物变得非常复杂,过去我们是削减4个污染物就解决了,大气主要是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如果大家今天看到了纲要,我们提出了要削减挥发性有机物(VOCs),单纯削减氮氧化物已经不够了,而VOCs的削减和氮氧化物要协同削减才能见效果,怎么协同?什么样的比例?各地情况又不一样,所以科学决策的要求大幅度提升。我们也到了另一个阶段,需要系统、科学地解决我们怎么样用更好的方法、更小的代价解决污染问题,整个指标的设定是在这样一个背景下,从这样一个思考下设置的。我们有信心完成这样一个目标,给老百姓提供更干净的水、更蓝的天、更洁净的土地。
贵州广播电视台记者: 陈部长您好,当前我国城市环保设施比较完善,城市居民的环保意识也在增强,污染型企业想要进入城市或者中心城区也不太可能,所以出现了像西部县域和农村转移的情况,同时农村的环保基础设施还很薄弱,农村居民的环保意识也还没有到位,随着条件的改善,农村生活污染物的排放也在不断的增加,我们要如何预防和防止污染下乡?对于提高农村环保基础设施的投入,环保部“十三五”时期有没有具体的计划?谢谢。
陈吉宁: 农业是我们最大的生态系统,同时,农业和农村又是重要的污染来源,所以它有两面性。农村环境搞好了,农民群众是直接的受益者,城市的老百姓也是受益者,城市居民的米袋子、菜篮子、水缸子也有了可靠的保障。我们讲,生态环境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突出短板,其中农村环保又是当前环保工作的弱项和难点。
近年来,环保部坚持环境治理城乡并重,着力解决农村一系列的突出环境问题。从2008年起,我们和财政部一起出台了“以奖促治”的政策,在各地大力推动解决几个问题:一是农村饮用水安全的问题,强化饮用水水源地保护。二是农村生活污水的问题。三是农村生活垃圾的问题。四是农村畜禽养殖污染问题。从这些年的实施情况来看,取得了积极的成效,到去年底,中央财政投入,从环保口大概是315亿元,有7.8万个村庄开展了环境综合整治,直接受益人口1.4亿人。
首先,“十三五”期间,我们仍然把农村环保作为我们的工作重点,继续深化“以奖促治”政策的实施,开展新一轮的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十三五”规划纲要也有明确的要求,要对13万个村庄进行农村环境整治,进一步改善农村的人居环境。其次,创新农村环境保护机制。这些设施怎么运行?要解决运行的问题,要建立目标责任制,把地方政府农村环境保护的责任落到实处。同时也要进一步发挥中央农村节能减排资金的“种子”资金作用,要整合各种相关资金,来推动农村环境的整治和农村的发展,比如水利设施建设、农民住房条件改善等。最后,要切实保护农村的利益,加大农村环境执法监管力度。着力解决刚才我们记者朋友提到的工业和城市污染向农村转移的问题,解决污染上山下乡的问题,切实维护我们农民群众的生态环境权益,避免我们在解决环境问题之中乡村成为“公地悲剧”这样的一个状况。所以我们要依法严肃查处各种损害农民利益的环境违法行为。
北京电视台记者: 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针对大气污染与水污染的治理方面,我们注意到了“三个必须”,即对新修订的环保法必须严格执行、对超排和偷排的必须严厉打击、对姑息纵容者必须严肃处理。请问陈部长,针对这“三个必须”环保部有哪些措施加以保障和执行?谢谢。
陈吉宁: 谢谢您的提问。总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对环境保护工作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也作了非常明确的部署,不论是在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还是执法,包括环保产业,都有非常明确的部署。环保部会按照政府工作报告的部署安排,下一步做好认真分解,把每件事情落实到责任人,做好督办,把政府工作报告明确的任务一件一件地做好,切实解决我们当前面对的各种环境问题。
从环保部讲,我们主要做好五个方面的工作,即“五抓”:一是要抓好治理。持续实施“大气十条”和“水十条”明确的各项任务,今年还要出台实施“土十条”,要推动实施燃煤电厂超低排放改造工程,特别是要实施工业污染源全面达标等一系列重大工程,与此同时还要推动新一轮的农村生态环境综合整治,启动生物多样性保护等重大工程,通过大工程带动大治理,落实好大气、水和土壤三个“十条”的工作。
二是要抓好预防,要加快生态红线的划定,特别是要强化规划环评的刚性约束。我们也会进一步地完善环保排放标准。今年我们要对重点行业的污染物排放标准进行第三方评估,通过标准带动产业升级和环保产业的发展。
三是要抓好改革。今年环保的改革任务十分繁重,大家可能都知道,我们有“1+6”的改革方案,国家层面由环保部牵头的环境保护改革方案有20项,环保部内部配套的相关改革有31项,我们要用改革来解决我们在解决环境问题过程中所遇到的一些困难,解决体制机制上的障碍,破解它。
四是要抓好执法。刚才我讲了,今年还是环保法的“实施年”,我们要继续加大执法监管力度,运用好执法这个手段,严格环境的准入,营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建立健全突发环境事件的预警制度,通过法治的手段来解决企业偷排偷放、不达标的问题。
五是要抓整个环保队伍的建设,抓行业作风。扎实地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持续地转变我们的工作作风,让我们这支环保队伍更有战斗力,能够担当并完成我们当前繁重的环境保护任务。
楚天都市报记者: 我们知道今年一月习近平总书记两次提到长江经济带发展问题,要求共抓长江大保护,不搞大开发。请问,在国家层面如何尽快将长江经济带的环境保护上升为国家战略,如何解决上游污染、下游治理的怪圈?谢谢。
陈吉宁: 谢谢您的提问。总书记从中华民族长远利益考虑,站在战略和全局的高度,今年先后两次发表重要讲话,强调长江经济带发展必须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战略定位,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这是总书记对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提出的明确要求,我们要认真学习,坚决贯彻执行。
坦率地讲,当前长江流域开发和生态安全保护之间存在着非常尖锐的矛盾,生态环境保护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主要有三个方面的问题:第一,流域的整体性保护不足,破碎化、生态系统退化趋势在加剧。第二,污染物的排放量大,风险隐患大,饮用水安全保障的压力大。第三,重点区域的发展和保护的矛盾十分突出,重点湖泊富营养化,一些城市群的大气污染形势严峻,为了落实总书记的重要指示,我们正在抓紧编制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保护规划。这个规划就是要在长江经济带的发展中做好保护的顶层设计。
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加强流域的统筹,还是要守住空间、总量、准入三条红线,首先不能出现结构性和规模性的问题,率先划定沿江各省市生态保护红线,确定重点行业、重点企业污染物的排放总量上限和阶段性目标,根据上中下游的生态环境状况提出差别化的环境准入条件,制定重点区域产业发展的负面清单。二是要深化环保体制机制改革。长江要构建监测一体化的格局,统一布局建设生态环境监测网络,要开展环保督察巡视,重点是落实省级党委和政府及其有关部门环境保护党政同责、一岗双责,要借鉴我们国家的第一个生态补偿模式,即新安江流域的水环境补偿模式,探索建立长江流域上下游环境生态的补偿新机制。
三是以保障饮用水安全为重点强化风险管理,严格控制沿江的石油加工项目的环境风险,合理布局生产装置及危险化学品的仓储等设施,特别是要依法取缔保护区内的违法排污企业,从根本上保障饮用水水源与港区、重污染企业及排污口犬牙交错等威胁饮用水的安全隐患问题。四是要加大污染治理和生态保护力度。加大太湖、巢湖、滇池、洞庭湖、三峡、丹江口库区及上游水污染防治工作,要开展三大城市群的空气质量达标管理,实施生物多样性保护重大工程,特别是要强化对自然保护区和重点生态功能区的监督检查。整个规划方案出台之后,会抓紧分解落实,切实把总书记要求的不搞大开发、共抓大保护落到实处。
路透社记者: 有一位政协委员建议中国要提高环境保护税,现在的税率好像太低了,他说不会覆盖电厂环保改造的成本。我想问一下,您同意他的观点吗?如果这个税率提高的话,企业的负担会更重吗?谢谢。
陈吉宁 :谢谢您的提问。你们可能注意到,全国人大正在起草环境保护税法,核心的目的不是为了增加税,是为了更好地建立一个机制,鼓励企业少排污染物,多排多付税,少排少付税。这项工作在国务院分工中是财政部牵头,据我所知,现在整个工作正在积极推进,环保部下一步会配合财政部做好相关的工作。这项工作也会广泛听取社会各界包括企业的意见,尽快从过去传统上环保收费的体制转到从税的角度解决环境问题。
中国日报记者: 新环保法实施后曾引发拖累地方经济发展的争论。部长您认为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是怎样的一种关系?同时随着今年经济下行压力的增大,您认为如何才能破解既要发展经济同时又要保护环境这一难题?谢谢。
陈吉宁: 环境问题既涉及到人与自然关系问题,我们怎么看待自然、怎么对待自然,也涉及到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问题,就是我们这一代给下一代留下什么样的自然财富。总书记是从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的角度来看这个问题,提出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两山论”,也提出了“绿色发展”这样一个理念,指出环境就是民生,保护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
过去我们认为什么是发展,发展就是GDP,发展就是要有产品,我们没有把生态产品作为人的生存发展的必需品,也没有树立自然价值和自然资本的概念,也没有在人和自然的关系中学会怎么样去约束人的行为。所以“两山论”从根本上更新了我们关于自然资源无价、环境无价的认识,打破了把发展和保护对立起来的这样一个固有思维,指出了发展和保护之间是内在的统一,我想这对于我们探索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具有重要的指引和遵循作用。
我们今天仍然有一部分干部认为环保和发展是对立的,所以今天开场我就讲了,它不是对立的。还有部分人认为环保是包袱,抓环保就会影响GDP,就会影响发展,存在着不能为、不想为、不敢为的问题。现在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就是要解决从过去的粗放式发展、从追求量到追求质的这样一个变化。但是我认为这个“质”不仅仅是经济质量的“质”,好的经济质量也是好的环境质量,同时它体现了“五大发展理念”这样的质量。我们过去经济一枝独秀,其他发展滞后,存在突出短板,这条路已经走不下去了。所以要看到我们到了这样一个阶段,要用好环保这个抓手,推动我们经济转型升级。大家看到环境今天是短板,但是它也是机遇。
我过去讲过,从来没有污染的产业,只有污染的企业。今天的技术快速发展,生产规模得以迅速的扩张,只有让那些污染的企业退出市场,才能给好的企业留出发展的空间,这些企业才能够专注于其他的创新,专注于提高产品质量,才能够避免在我们的发展中出现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国际经验是这样,中国经验也是这样。大家可以看不论是浙江铅蓄电池污染整治,几年的时间,关闭淘汰了220多家企业,淘汰了80%多,产业变好了,污染大幅度下降了。再看山东的造纸行业也是这么走过来的,兰州的大气治理也是这么走过来的。
我过去讲,如果我们做一个坐标的话,横坐标是环保,纵坐标是经济发展,现在有越来越多的城市、越来越多的地区、越来越多的企业落在了第一象限,经济发展也好,环保工作也好。但是我们还有更多的地区和企业现在在第二象限,经济发展起来了,但是环保没做好。还有个别地区经济没做好,环保也没有做好,但是又经常说我因为抓环保了,所以经济滑坡了,但是我们也在看,其实环保也没有抓好。当然我们还有一些贫困地区,生态质量非常好,但是发展还没有上去。环保工作解决经济和发展之间的矛盾,就是怎么样形成一个内生的机制,推动我们的发展从第二象限、第四象限进入第一象限,而不要掉在第三象限。
纽约时报记者: 中国空气污染的一个主要因素是煤炭消费。“十三五”期间,中国政府对煤炭消费的控制会不会采取新的措施?在“十三五”期间会不会有什么新的政策出台?中国煤炭消费的前景大概什么时候达到峰值?谢谢。
陈吉宁: 谢谢您的提问。中国的大气污染问题很大程度上是来自于我们的能源结构,或更确切地讲是来自于煤的燃烧而造成的。我们也高度重视调整能源结构,所以如果大家注意的话,我们在“十三五”对能源效率和能源结构都有明确的要求。同时也在大力推进清洁煤炭的使用。媒体可能注意到了,最近中国政府正在推动燃煤电厂的超低排放改造工程,要求电厂排放的二氧化硫、氮氧化物和烟尘接近天然气电厂的水平,这是一项革命性的变革和举措,颠覆了我们传统上认为煤炭不清洁的认识,会对我们解决雾霾问题带来积极的影响。
另外一个重要的方面,煤炭对雾霾的影响就是散煤的问题。散煤是一个比较难的问题,因为它涉及到千家万户。一吨散煤燃烧的排放相当于五到十吨电厂排放的污染物,而且随着人民群众生活水平提高,散煤的用量在增加。大家看,去年冬天几次严重的雾霾,散煤的贡献是比较大的,所以我们下一个阶段将在做好散煤管控工作上有更大的投入,有更好的办法。
最近我们专门召开了一次全国的散煤污染治理工作会,大家交流经验,怎么样采取更好的机制、更好的技术来解决这个问题。我们会加大这方面的工作力度。但总的看来,我们会有一个比较长的时期调整能源结构,所以我们要积极推广清洁能源,加大能源调整力度,同时做好煤的清洁利用。
人民日报社记者 :我们了解到,“十三五”规划纲要提出省以下环保机构监测监察执法垂直管理制度。想问陈部长,这一制度设计的初衷是什么?环保部门又是打算如何推进实现这一目标?谢谢。
陈吉宁: 谢谢您的提问。十八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实行省以下环保机构监测监察执法垂直管理,这是党中央在生态环保领域做出的一项重大决策,是对我国环境管理体制的一次重大改革,是改革完善环境治理基础制度、实现国家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一个重大举措。它的目的就是要增强环境监管的统一性、权威性和有效性,为实现环境质量改善提供坚强的体制保障,这件事情意义非常重大。
现在我们实行的是以块为主的环保管理体制,这个体制面临很多难以克服的问题。比如一些地方政府重发展轻环保,发展硬、环保软,有些地方政府的地方保护主义严重,干预环保监测监察执法,环保的责任不落实,往往地方政府的责任成为地方环保部门的责任,同时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的现象大量存在,所以必须进行改革。
这项改革有四个目的:一是要落实地方政府及其相关部门的环保责任,这是环保法第六条的规定。二是要解决地方保护主义对环境监测监察执法的干预。三是要进一步统筹跨区域、跨流域环境管理的问题。四是要规范和加强地方环保机构队伍的建设。我们要达到这四个目的。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后,环保部高度重视这项工作,成立了专门的工作小组,举行了多次座谈会,到各地进行调研,研究这项改革会遇到哪些问题。我们也到其他部门调研,借鉴他们在垂管过程中有什么样的好经验,我们也到国外了解一些国家在环境管理上、在分层设置上有什么好的经验和做法。中央对此项工作分工明确之后,我们和中编办密切合作,目前已经形成了联合工作机制。最近我们会同中编办和财政部出台了做好垂管期间有关工作的通知,明确在目前改革刚启动和改革没完成之前,各地、各部门怎么做好各自的环保工作,履职尽责,有序推进,不要出现问题,特别是在人、财、物等方面做好平稳的过渡,严防出现突击进人、提拔干部、压缩环保经费等问题。
从我们了解的情况看,各地对这项改革都有很高的积极性,目前已经有17个省(区、市)提出全面试点或部分试点的意向,环保部正在抓紧编制试点指导意见。我们大概用一年左右的时间完成试点工作,力争在2018年本届政府换届之前完成这项改革。我需要在这里强调的是,这项改革不仅仅是一个监测监察执法的改革,还涉及到省、部之间一些关系的重新界定,涉及到一些审批权限的重新梳理,所以它是一个牵动全身的工作。我们将会按照中央的统一部署,坚持眼睛向下,突出问题导向,广泛听取各方意见,拿出高质量的改革方案,把这件好事办好,让人民群众能够有实实在在的好的环境获得感。谢谢大家。
(责任编辑: 省环保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