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霾口罩有望出台国家民用标准 武汉企业参与讨论

16.12.2014  11:51

楚天金报讯 记者曾茜

  近年来,江城市民谈霾色变,市场上“防霾”旗号的各类口罩持续热销。本报多次调查发现,市面上各类口罩质量良莠不齐,价格也高低不一,让消费者心里没个谱。昨日,记者了解到,这种情况有望得到改观,国家民用口罩标准相关意见稿,近日将提交国家标准化委员会,并且可能在年底前向社会征求意见。

   缺标准 口罩市场乱象丛生

  记者昨日在南湖一家药店看到,号称有防霾功能的几款口罩,说明书上有的称有过滤布和微孔吸附层,但并未注明过滤层的原材料,有的则号称含有活性炭。“一到雾霾天,我就把从药店买来的棉口罩戴上,其实也不知道有没有用,图个心理安慰。”在街道口上班的市民游先生表示。

  这些现象都不是孤例,记者此前的调查多次发现类似现象。

  因为有需求,“防霾口罩”市场如同野草一样疯长。据不完全统计,2012年中国防霾口罩市场规模大概为1亿元,到了去年已激增至20亿元。

  没有民用口罩标准的市场,自然乱象丛生。今年3月份,中消协联合五省市消协发布口罩产品比较试验结果,在37款口罩样品中,仅四成口罩过滤效果较好,能够做到防霾效果既好佩戴又舒适的样品只有9款。

  不过,这次调查发现的这9款口罩产品,让人看到了防霾口罩也能生产高质量产品的希望。

   问专家 口罩应有民用规范

  据了解,此次起草国家民用口罩标准意见稿的参与者中,也有一家企业参与。

  那么,民用口罩标准会有什么内容呢?

  “我们也听说了。民用防霾口罩标准在业内征求意见,多次讨论过。”光谷正轩宇生物科技研发出一种防霾口罩芯片,该公司研发部负责人郑正炯接受楚天金报记者表示,现在很多企业生产的防霾产品,都是按照工业或者医用口罩标准生产,不具针对性,“工业用口罩主要针对粉尘,医用口罩针对细菌,民用口罩标准应与之有区分”。

  目前国内关于口罩的标准只有《医用防护口罩技术要求》以及《呼吸防护用品——自吸过滤式防颗粒物呼吸器》。前者是医用口罩标准,而后者属于强制性标准,属“劳动防护用品”,即工业口罩标准。

  根据相关工业口罩标准,对于PM0.075颗粒的过滤效率都要达到95%以上。显然工业口罩防尘的标准过高。

  在武汉市第一医院,呼吸内科主任医师罗光伟表示,市场上的口罩多是一般的棉布材料,只能防较大颗粒粉尘,对直径小于2.5微米的颗粒物根本起不到防护效果。显然此类产品的标准过低。

  郑正炯认为,在未来启用的民用口罩标准中,颗粒物的过滤效率,应是最为关键的指标;罗光伟则表示,防霾口罩要适合佩戴,透气性也应是重要指标。

  据悉,此次民用防霾口罩的标准内容,主要涉及功能性颗粒物过滤效率、呼气阻力、密合性等。业内认为,标准出台后,一部分小企业甚至作坊生产的防雾霾口罩产品将会被淘汰,淘汰率将达到三四成。

(责任编辑:章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