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396名“长话科”话务员能熟记上万电话号码

21.07.2015  17:26
当年的“长话人”如今都有了各自的新生活 - 新浪吉林
长长的机台承载着所有长途电话的转接 - 新浪吉林
来源: n.sinaimg.cn
当年的“长话人”如今都有了各自的新生活 长长的机台承载着所有长途电话的转接

   城市晚报讯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长春一群朝气蓬勃的姑娘小伙走上了机台,面对着数以千计的电话插孔,要熟记全国各地成千上万个电话号码。在电话还没有自动交换设备的日子里,这群年轻人在人工转接电话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半个世纪过去了,当年的年轻人已两鬓斑白,今日,近300名“长话人”将再聚首,再续当年工作中的点点滴滴,讲述电波中传来的温暖故事。

    396名“长话科”话务员

  “喂,您好,请问您接哪里?”对方的电话话音未落,话务员已将对方所要接线的单位或个人的电话号码查到,甚至已经开始帮忙转接……在那个靠人工转接电话的年代,市民将电话打到电信局话务台,接线员根据对方需要,把指定的插头插向被叫方的圆孔里,双方才能通上话。

  长春“长话科”,曾有几百个年轻人在此从事话务员工作。如今,在“长话科”QQ群里,网友“字兰”说,上世纪八十年代,她曾在写材料中了解到,当时“长话科”共有396名工作人员,这是一个相当大的科室,专门负责长途电话的转接。他们中有三分之一的人来自知青,还有一少部分是从邮电学校毕业后来此参加工作的,剩下的就是部队转业人员以及新中国成立时期就有的这么一批元老级同志。

  “长话科”的工作要求话务员的业务水平相当熟练,死记硬背电话号码是基本功,普通员工负责转接来自全国各地单位和个人的电话,还有一个专门小台,俩人专门负责领导长途电话的转接。现位于人民广场的一处通讯大楼内,曾经的“长话科”占据了整个4楼,长长的机房,满脑子的电话号码,24小时不间断的电波,话务员在当时是一个十分受尊敬的职业。

   熟记成千上万电话号码

  年过七旬的“长话人”张英1969年从部队通讯兵转入“长话科”,承担起了话务员的工作,在她的记忆里,话务员并不是一份轻松的工作,当时才20出头的她和同事们每天忙碌在机台上。

  “机台有上千个插孔,每个话务员都要熟记这些插孔连接的是哪个地方,以及长春所有单位、所有部门的电话,只有熟记了这些电话和插孔才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电话转接工作,以最快的速度帮助拨打长途电话的人找到相应的单位或个人。”张英说,年轻时的他们能熟记成千上万个电话号码,如字典厚度一般的号码本她能够准确地背诵。

  横五班竖五班,24小时值班,每一班有45人,每个人负责一定区域的单位或个人的电话号码,有的时候10个电话一起打进来,话务员眼疾手快,这边已经顺利帮着前一个电话做好转接,另一边已经查出了下一个电话要接通哪里,一秒钟都不能耽搁。

  “如果话务员记不住电话号码,转接电话就要耗费很长时间去号码本翻找,这无形之中就为打电话的人增添了很多不必要的等待时间。”张英说,作为一名合格的话务员,熟记所有电话号码是基本功,他们也因此被成为“千里眼”“顺风耳”。

   近300名“长话人”今日聚首

  如今,随着电子时代的飞速发展,永远消失在时代潮流里的“长话科”话务员们天各一方,有了各自新的工作和生活,但曾经的职业始终备受尊敬,在历史长河中更是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这段时间,曾经的话务员们想组织一个大聚会。大家通过QQ群、电话,以及好朋友口口相传,截至昨日中午,已经有267人报名参加了聚会,但还有一些失去联系的老同事没有通知到,希望借此机会委托本报转告这些人,如果看到报纸,今日可以直接来参加聚会,老同事们都在等着呢。本报热线:0431-960011。

  大家都在忙活着聚会的事,谁也不说活动的发起者是谁,因为这个悬念要在今日揭晓。“长话人”张英透漏,活动现场将会有“神秘嘉宾”,她也是“长话人”身边的老同事,因为患病9年,身体一直不太好,她一直有一个心愿,希望把这些曾经一起工作过的老同事召集在一起,回忆当年工作的点滴,回报老同事们相互间的照料。

   城市晚报记者 李娜 实习生 何泽溟/报道 翻拍